18世紀,歐洲已經開始產業(yè)革命,在重商主義和殖民主義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各種新發(fā)明和工業(yè)產品層出不窮,為這些發(fā)達國家創(chuàng)造了豐厚的利潤。而英國商品在中國的商品卻寸步難行。中國人對“奇技淫巧”毫無興趣。 在英國被明令禁止的鴉片卻大量流入中國,并迅速從廣州蔓延全國,在毒癮發(fā)作引發(fā)的劇烈痛苦中,富商坐吃山空,貧民妻離子散,大量的銀子流進了貿易商和英帝國的國庫 在鴉片走私猖獗、鴉片毒害日深的形勢下,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到達廣州查禁鴉片,在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的支持下,下令查封廣州所有煙館 1839年4-5月間,英美鴉片販子被迫陸續(xù)呈繳鴉片327.6萬多斤,在林則徐主持下,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將其當眾銷毀。 導火線:廣州禁煙斗爭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勢力。英政府為維護其殖民主義政策,1839年10月借口“保護通商”,正式決定出兵侵略中國。1840年6月28日英國“東方遠征軍”封鎖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鴉片戰(zhàn)爭中,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英國炮擊廣州,奕山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向英軍求和,5月27日簽訂了休戰(zhàn)協(xié)議,是為《廣州和約》。 英國侵略軍逼近廣州城郊的時候,奉命先到廣州去督辦軍務的楊芳還沒有到達廣州,四月初七日(公歷5月27日),余保純和義律締結了賣國的停戰(zhàn)協(xié)定《廣州和約》。 廣州和約的主要內容: 1、三位欽差(奕山、隆文、楊芳)及所有外省軍隊限六日內退出廣州城60里以外; 2、7日內交出600萬銀元供英方使用;賠償英國商館30萬元損失費; 3、款項付清后,英軍撤回虎門以外,并交還橫檔及江中所有其他各要塞; 4、賠償英國商館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號(實為英鴉片躉船“丹時哪”號)的損失; 5、廣州知府(余保純)應提出三位欽差大臣、總督、將軍、巡撫蓋章印之全權證書。 奕山不敢如實向朝廷奏報這項和約,謊稱英國人“向城作禮,乞還商欠”,結果得到道光帝“準令通商”的批諭。但英國在勒索到巨款后,旋即撕毀和約,擴大侵略戰(zhàn)爭。 ![]() 廣州和約內容可以看出,中英廣州和約沒有失地,只是清政府向英國賠款等內容。英國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讓香港,修改和約,因未滿足其要求,旋即撕毀和約,擴大侵略戰(zhàn)爭。 三元里抗英:《廣州和約》簽訂后,英國侵略軍四出搶劫,燒殺奸淫,無惡不作。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軍竄入廣州市郊的三元里行兇。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廟集會,決定立即武裝抗擊,以三星黑旗作指揮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鄉(xiāng)人民聞訊后“義憤同赴”,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裝力量。 ![]() 5月30日晨,數(shù)千名義勇軍逼近英軍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臺,誘敵軍至預設的包圍圈牛欄崗,經一天激戰(zhàn),打死英軍200多人(其中有兩名校官),英軍逃回四方炮臺。牛欄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獲全勝,英軍慘敗。31日,番禺、南海、花縣、增城、從化等縣400余鄉(xiāng)的義勇軍也聞訊趕來助戰(zhàn),達10多萬人。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是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組織的大規(guī)模武裝反侵略斗爭。當年三元里人民誓師抗英的三元古廟舊址,現(xiàn)已辟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陳列館”。廣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三元里建立“1841年廣東人民在三元里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斗爭犧牲烈士紀念碑”。 ![]() 資料、圖片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