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之路----中醫(yī)臟腑用藥規(guī)律之 --脾胃用藥 脾: 補(bǔ)脾氣----------人參、黃芪、黨參、白術(shù)、扁豆、炙甘草、升麻(升舉陽(yáng)氣)、葛根、薏苡仁、蓮子。 補(bǔ) 溫脾陽(yáng)-----------干姜、蒼術(shù)、昊茱萸、肉豆蔻、半夏、砂仁、白蔻仁、草豆蔻、益智仁。(注: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三豆蔻均有溫中散寒作用) 養(yǎng)脾陰----------山藥、黃精、芡實(shí)、白芍、蜂密、大棗。 清脾熱-----------黃連、連翹、大黃、黃芩、石膏、山梔、芒硝、西瓜、綠豆。 瀉 燥脾濕----------蒼術(shù)、白術(shù)、苡仁、半夏、厚樸、茯苓。草豆蔻、草果、 理脾氣-----------陳皮、砂仁、蔻仁、香櫞皮、木香、藿香、佩蘭、厚樸、枳殼、大腹皮。 消脾積-----------枳實(shí)、大黃、山楂、神曲、麥芽。 胃: 補(bǔ) 溫胃陽(yáng)---------同溫脾陽(yáng)。(注: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三豆蔻均有溫中散寒作用) 益胃陰---------石斛、麥冬、花粉、玉竹、蘆根、烏梅、沙參、生地。 清胃熱---------生石膏、知母、黃連、大黃、滑石、大青葉、蘆根。 散胃寒---------良姜、生姜、丁香、草蔻、畢澄茄、肉桂心。草果 瀉 消食積---------山楂、神曲、麥芽、雞內(nèi)金、萊菔子。 瀉胃實(shí)---------大黃、芒硝、枳實(shí)、厚樸、檳榔、黑白丑。 降胃氣---------沉香、丁香、柿蒂、枇杷葉、半夏、竹茹、烏藥。 |
|
來(lái)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臟腑辨證及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