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歷代先賢智慧的結晶,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讀古籍,可明智,可怡情,可賞心,可悅目,可固德,可養(yǎng)性。 抱樸子內篇二十卷 (晉)葛洪撰 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臨安府榮六郎家刻本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葛洪師事鄭隱,悉得其練丹諸法。后師從南海太守上黨鮑玄。晚年聞交址出丹,乞為句漏令,遂止于羅浮山,終年八十一歲。 《抱樸子內篇》,是一部道教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典籍,全面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理論,系統(tǒng)地整理了神仙方術,并提出將道家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的修行理念。 宋紹興二十二年榮六郎家刻本《抱樸子內篇》為海內外孤本,是現(xiàn)存最早的刻本,明清諸本皆祖此,一脈相承。 卷末有刻書牌記五行七十五字:“舊日東京大相國寺東榮六郎家,見寄居臨安府中瓦南街東,開印輸經(jīng)史書籍鋪。今將京師舊本抱樸子內篇校正刊行,的無一字差訛,請四方收書好事君子幸賜藻鑒。紹興壬申歲六月旦日?!鼻宄醪貢义X謙益贊譽此牌記為一部《東京夢華錄》。 榮六郎刻本《抱樸子內篇》,諸家書目鮮有著錄,黃丕烈曾云:“余家子書多善本,惟《抱樸子》無之……即世行本亦未聞有宋刻?!鳖檹V圻亦謂:“(《抱樸子內篇》)《道藏》本為最勝,此外無復善本矣?!?/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