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史上,《古詩十九首》所代表的東漢后期無名氏五言詩,標志著五言詩歌從以敘事為主的樂府民歌發(fā)展到以抒情為主的文人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成熟,同時也為魏晉南北朝以五言詩型為主體的文人詩歌的高度繁榮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豆旁娛攀住吩诮沂救松谋瘎⌒缘膶嵸|(zhì)與人生應自我珍視等人生、社會等方面都有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享譽有很高的地位,對后來的五言詩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贊其“一字千金”,張戒在《歲寒堂詩話》中推其為“古詩第一”,并做出“其情真,其味長,其氣勝”的評價。 為了更好的學習古人在《古詩十九首》中所展現(xiàn)出的語言特色、藝術手法和抒情方式,哲學詩畫特意摘選了5首,一起來賞析,品讀。 1.《結(jié)發(fā)為夫妻》 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新婚燕爾的男女,本應是幸福生活剛剛開始的時刻,卻面臨著生離死別。因為戰(zhàn)爭,丈夫被征發(fā)從軍。他們無法抵抗,也無暇抱怨,夜色就要消失,天一亮就要出發(fā)。而這一去,何時回來,能否再回來,都在未定之天。他們能把握的,只有這離別前的一刻,彼此安慰,珍重作別:“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边@一刻,他們希冀保留的,是曾有的歡樂的記憶;至于未來,活著自當歸來聚首,如若死別,那生者自會長久思念,人世間,還有比這更徹底而強烈的情感表達嗎? 現(xiàn)代社會婚姻自由,一言不合就離婚,而古人呢?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一生一世,長相廝守。 千古名句: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2.《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夜深人靜,獨處空房,明亮的月光最容易觸動人的愁思,讓人難以入眠。起身在月夜下徘徊,滿懷愁緒卻無人可以訴說。 本詩中這個月下徘徊的人的身份很模糊。我們能看到這個人在月光下的一系列動作,卻看不清這個人是男還是女。表達游子和思婦的情感,是《古詩十九首》中的兩大主題。而本詩,似乎既可以看作是在家的思婦對游子的思念,也可以理解為在外的游子的思歸之作。 而不論抒情主人公是游子還是思婦,那個月夜徘徊的身影所透露的孤寂,卻如此清晰。 千古名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3.《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經(jīng)》中已寫到織女星和牽牛星。《詩經(jīng)·小雅·大東》中說織女星“不成報章”,說牽牛星“不以服箱”,即織女星不織布,牽牛星不駕車運輸。這是在拿織女星、牽牛星的名字做文章,說它們有名無實。而這兩顆星之間,在《詩經(jīng)》時代似乎還沒有產(chǎn)生故事。 然而在這里,織女星與牽牛星被人格化了。從人間看,這兩顆星又遙遠又明亮,隔著銀河相對而望,很容易被聯(lián)系在一起。可能還沒有后世民間傳說中那么曲折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但在本詩中,這兩顆星顯然已化身為一對被隔離的戀人或夫妻??椗利悾г?,所愛的人就在眼前,但被銀河阻隔,不能相聚。 詩寫的是天上的織女和牽牛,映襯的卻是人間的遺憾和憂傷。 千古名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4.《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鮮花傳情致意,該是很早就有的習俗。從庭院中開滿花的樹上,折下一枝,打算送給自己思念的那個人。這開篇實在平淡到乏味。當然,還有什么,能夠比鮮花的芳香美麗,更能代表自己殷切的思念,更能象征彼此的情意呢? 第三聯(lián)語意卻是一轉(zhuǎn)?;ň箾]有送出,久久置于自己懷袖之中,以至于周身滿是花香。為什么沒有送出呢?因為兩人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了。這可真讓人悲傷。但詩人卻沒有敘寫自己的悲傷,而是又一轉(zhuǎn),轉(zhuǎn)回到自己所折的這枝花上來:隔了那么遠的距離,為什么想要送一枝花去?是這枝花十分珍貴嗎?不是。只是離別了太久,思念讓自己情不自禁了。 折花的舉動是平常的,而折花之情思是雋永的。 千古名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5.《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fā),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這首詩首先勾勒出一座高渺入云、裝潢精致、恍如仙境的高樓,隨后引出高樓上悲涼的歌聲與身份未明的歌者,最后在無盡的低回悵惘中,抒發(fā)詩人對歌者“知音難遇”的同情,表明其愿與歌者一同化作鴻鵠、遠離塵世、振翅高飛的渴望。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高樓歌者應是詩人理想的化身,這首詩則是詩人自傷自悼的哀音。 全詩造虛渺之境,發(fā)傷世之音,哀怨纏綿,意蘊雋永。 千古名句: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