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過度保護自己,會讓自己毀滅? | 關(guān)于強迫癥的 3 個誤解

 timtxu 2020-03-10

 01 
強迫癥男子每日洗手上百遍
嫌食物臟不吃飯

在紀錄片《強迫癥·心魔》中,理查德是一位典型的強迫癥患者。[1]

每次出門前,都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并不是因為化妝打扮,而是他會不停地擦拭車子每個角落,確保沒有任何臟東西。


家里的桌椅沙發(fā)都鋪上了床單,當一只蒼蠅落在理查德坐的床單上時,他會立馬站起來,然后必須洗整張床單、洗身上穿的衣服、洗澡…… 甚至有一次,他從凌晨四點起來開始洗澡,一直洗到了下午兩點。


理查德最害怕的,是任何他覺得不干凈的東西,會通過食物或飲料進入他的身體,因為這些東西無法清洗漂白。

所以對他來說,吃飯這件事異常艱難。
他無法相信別人,每次都是自己做飯。
做飯前的第一件事 —— 洗手。

這次,他要做三明治。

拿出一個盤子。接下來,洗第二次手。

拿出兩片面包。接下來,洗第三次手。

然后,還有第四、五、六、七、八…… 次。

由于不能擦干,理查德只能忍著吃沾水的面包

無休止地洗手,只為了確保食物沒有被污染。理查德很直接地說,如果攝影人員碰到了廚房任何的地方,就意味著他永遠都不能在廚房吃東西了。

由于拍攝的緣故,理查德沒有按照平時那樣做,因為太耗費時間。這樣一來導(dǎo)致的結(jié)果,就是那塊三明治會被扔進垃圾桶。然而,垃圾桶是很大的污染源,僅僅是想象如何避免在這個過程中弄臟盤子,就讓理查德異常焦慮、恐懼。

“這就是我的生活”,理查德不止一次說這句話。
“這就是我的生活,無法把強迫癥留在家里,安心出門;也無法把它留在辦公室,快樂回家。它陰魂不散,但這就是我的生活,地獄般的生活。我不希望任何人和我一樣?!?/section>

理查德坦言,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還能站在這里,因為如果自己足夠堅強,早該自殺了。


可很多人都不知道,理查德已經(jīng)很堅強了。


 02 
強迫癥,是為了尋找潛在風險?

不斷洗手,是我們對強迫癥最普遍的印象。但實際上,強迫癥還包括很多種讓人無法想象的想法和行為。

例如,有人懷孕后,不斷認為自己懷的是寄生生物,而不是孩子;有人反復(fù)自言自語,我是干凈的、我是干凈的,我超級干凈、我超級干凈;也有人在寫郵件時,就算不睡覺也要檢查無數(shù)次,生怕自己寫了無禮的話……

嚴重一些,有人甚至不斷懷疑自己殺了人。走在馬路上,特別害怕在某個角落就發(fā)現(xiàn)尸體,一具自己殺害的尸體。

在美國精神醫(yī)學(xué)學(xué)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出版的權(quán)威書籍 ——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DSM)》中,強迫癥包括強迫思維強迫行為。[2]


1. 強迫思維,是指在某一段時間,感受到反復(fù)的、持續(xù)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腹中胎兒是寄生物)、沖動(劃傷別人或自己)或意向(回憶或想象恐怖的場景),大多數(shù)人在這段時間會感受到焦慮痛苦。

為了緩解焦慮,強迫癥患者一般會做出強迫行為。

2. 強迫行為,包括重復(fù)的行為和精神活動。例如,洗手、消毒、排序,以及在腦海中反復(fù)默誦字詞、祈禱…… 

調(diào)查顯示,人群中大約有 2.3% 的人罹患強迫癥,大多數(shù)人在他們 20 歲之前便會表現(xiàn)出強迫癥癥狀。其中,大約 70% 的強迫癥患者同時具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20% 的人僅僅有強迫觀念,10% 的人僅僅有強迫行為。[3]

值得一提的是,強迫癥與普通人群所表現(xiàn)出的強迫思維或者重復(fù)行為是不同的。例如,我們一般在出門前,都會反復(fù)查看是否鎖好門,以及 “要是不那么做,我就不會……” 的后悔想法。

根據(jù) DSM-5 做出的區(qū)分,強迫癥耗時很長,一般會持續(xù)一個小時以上,而且并非某件事帶來的偶然行為。同時,無論是強迫思維還是重復(fù)行為,一般都會帶來焦慮或痛苦。

劍橋大學(xué)心理學(xué)教授 Trevor Robbins

更加重要的是,當堅持一種行為太久時,例如不斷洗手,就會讓強迫癥患者逐漸喪失認知靈活性,即他們只相信通過清洗才能保證安全。因此,即使身邊會有很多人告訴他們,食物沒有那么臟、皮膚免疫系統(tǒng)很強,都很難讓他們停下強迫行為。

例如,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看到圖片A 時需要按左側(cè)的擋板,以避免電擊,看到圖片B 時則需要按右側(cè)擋板,以避免電擊。在習慣了躲避電擊后,研究者取下來參與者身上的電極,這樣就一定不會再受到電擊。

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

對于普通人群來說,撤掉電極后,就不會再按兩側(cè)的擋板。相反,對于強迫癥患者來說,即使去掉了電極,他們也會在看到圖片A 和圖片B 后,分別按左和右側(cè)擋板。

在詢問他們?yōu)槭裁催€繼續(xù)按擋板時,他們表示知道沒有必要再去碰了,但就是很難停下來,并且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 我這么做是以往萬一”,“這么做會讓我感覺好些”,“我真的感覺需要這樣做”……

腦科學(xué)的研究表明,這可能和我們腦中的基底神經(jīng)節(jié)有關(guān),這一功能過于活躍,讓人們處于過度警覺的狀態(tài)下,根本沒辦法很好地處理各種想法。


因此,有一種解釋是,強迫癥患者之所以停不下來重復(fù)的想法與行為,是為了尋找潛在的風險,一種特別不明顯的風險,進而可以讓自己安全地存活下去。

現(xiàn)在,我們回到開頭的那幾個問題。

1. 強迫癥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潔癖?

假的,強迫癥不等于潔癖。首先,從廣度角度來講,強迫癥包含的想法與行為種類很多,不僅僅是害怕臟、不斷清洗;其次,從深度角度來講,強迫癥會給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焦慮和痛苦,不僅僅是潔癖所帶來的不舒服??偠灾瑵嶑笨赡苁菑娖劝Y,但強迫癥不一定是潔癖

2. 強迫癥可以有效提高生活效率?

假的。我們通常會認為,強迫癥的人自律能力強,做事情認真細致。但實際上,強迫癥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重復(fù)思維與行為中,不僅難以高效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甚至會帶來情緒方面的困擾。

3. 強迫癥可以通過自身意志來克制

假的。強迫癥很少能夠通過自身意志來克制,因為重復(fù)的思維與行為,已經(jīng)固化了人們的認知,進而很難主動停止。


 03 
感受焦慮,你的焦慮便會隨之減少

如何治療強迫癥,這似乎仍然是一個難題。

在 20 世紀早期,治療強迫癥等精神障礙的做法相當野蠻,例如大腦額葉切除手術(shù),這是一種對人腦有極大創(chuàng)傷性的手術(shù),雖然當時發(fā)現(xiàn)有時確實奏效,但有時卻完全無效。

如今,切除大腦組織的手術(shù)已經(jīng)被禁止,這樣做不符合倫理道德,會給我們自身帶來很大損害。

在 20 世紀 60 年代,精神藥物替代了創(chuàng)傷性手術(shù),即通過藥物來治療過度活躍的大腦,但其中一些藥物也存在嚴重的副作用,就像創(chuàng)傷性手術(shù)一樣。因此,很難達到有效治愈。

后來,逐漸興起了行為療法,這種療法集中改變思維,而不是修復(fù)大腦。其核心是通過暴露在焦慮恐懼的環(huán)境下,接受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一開始,這種行為療法應(yīng)用于曠野恐懼癥患者中,他們因為種種原因,不敢離開屋子,害怕到室外去。這方面的先驅(qū)人物 Isaac Marks 教授講過這樣一段經(jīng)歷:

“我記得有位曠野恐懼癥患者,我建議她可以嘗試走出去,直面恐懼。但她對我極度生氣地講,‘你這個白癡,走不出去正是困擾我的問題??!’ 說完話,她憤怒地離開了屋子,走了出去,不想和我待在一起。

然后我發(fā)現(xiàn),她能夠去室外,并且也沒發(fā)生什么事…… 之后她又走出去了幾次,擺脫了大部分恐懼感?!?/section>

Isaac Marks 教授

為什么這種行為療法對強迫癥也會有效呢?

Isaac Marks 教授認為,強迫癥本質(zhì)上是一種為了消除特定環(huán)境引起的焦慮而產(chǎn)生的,但往往很難消除焦慮,例如無意中碰到了洗手間的門把手,他們會花費一個小時來洗手。

這個時候,Isaac 教授會嘗試引導(dǎo)他們不要做任何習慣性的行為,不要去洗手,甚至故意去接觸一些臟東西。

至少在半個小時內(nèi),最好一個小時 ——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感受焦慮。慢慢地,這種焦慮感會減弱,就像身體受傷部分的疼痛會慢慢減輕一樣。焦慮感變?nèi)鹾?,相?yīng)的洗手念頭也會減弱。

在這一過程中,大腦的過度警覺區(qū)域,例如基底神經(jīng)節(jié)、額眶皮質(zhì),都會逐漸 “冷卻” 下來,進而讓強迫癥患者能夠正常生活。


實際上,這可以看作一種系統(tǒng)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例如有些人會害怕麻繩,就會通過系統(tǒng)脫敏的方式來治療。[4]

系統(tǒng)脫敏前,需要建立恐怖或焦慮的等級層次 —— 列舉所有能夠引起恐懼的事物,按照恐懼或焦慮的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接下來,進行放松訓(xùn)練,例如深呼吸。

一切準備就緒后,便開始系統(tǒng)脫敏。

首先,治療者會讓他們想象觸摸麻繩的感覺,然后評估恐懼程度、可接受程度;

然后慢慢地,給他們看麻繩,評估情緒狀態(tài);

最后,讓他們直接觸摸麻繩……

因此,如果你每天有 1 個小時及以上的強迫思維或重復(fù)行為,而且它們讓你陷入痛苦之中,難以正常的生活,那么就要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例如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yī)生。

當然了,你也可以自行嘗試感受焦慮 —— 接觸臟東西,在腦海中不斷重復(fù)某一想法…… 毫無疑問,這樣做會讓你很焦慮、很痛苦,但如果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能夠容忍這種焦慮和痛苦。

 寫在最后 

在疫情期間,我們很多人或許都會表現(xiàn)出強迫思維和重復(fù)行為,例如出門買菜后,一直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感染,以及不斷對身體和房間進行消毒。

如果這種想法和行為僅僅是在出門買菜后等特定情境下發(fā)生,而且持續(xù)時間較短,那么可以不用過于擔心。相反,如果每天都害怕自己會被感染,難以抑制地出現(xiàn)侵入性的想法,那么或許就需要尋求一些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認認真真地保護好自己,但一定不要讓這種過度的自我保護欲,對自身造成傷害。

祝福你,
我的朋友,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紀錄片:《強迫癥·心魔》
[2] DSM-5.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
[3] L Fernández de la Cruz et.al.(2016)Suicide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36 788 Swedish patients.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6) 00, 1-7
[4] Lazarus, A. A. (1961). Group therapy of phobic disorders by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3), 504.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