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貶到潯陽,在上任的路上無事,感于元稹放言長句詩五首,續(xù)作五篇,其中第三首非常非常有內(nèi)涵,是關(guān)于歷史假設(shè)的,相當于我們今天假設(shè)如果。 ![]() 詩作原文: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這首詩便是一種歷史假設(shè), 第一句贈君一法決狐疑,意思是我教你一個辦法解除疑慮。 第二句不用鉆龜與祝蓍,鉆龜與祝蓍都是古代用來占卜吉兇的方法,好比占星術(shù)啥的,用來預測未來。 第三四句很有意思,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直白的說需要時間來驗證,試玉需要三天,辨材需要七年,其實引申的意思是世間的人與事不要妄下判斷,尤其是在沒有準確結(jié)論之前,最好的辦法是用時間來驗證真?zhèn)危酱司鸵龊笏木湟f的兩個人物了:周公與王莽。 周公當初輔佐周成王,權(quán)力很大,很多流言蜚語,都以為周公要篡位了,從史書來看,周公并沒有篡位,可是在當時來看,周公要輔佐周成王治理國家,如果手中沒有權(quán)力,他說話肯定沒人聽,因而權(quán)力必須有,但隨著有了權(quán)力治理國家,很多國家大事由他管,又生出了他恐怕要篡位奪權(quán)了,周公就在這種境況中進退兩難,幸虧時間來驗證,到死周公果然沒有篡位。 ![]() 王莽當初輔佐漢平帝,表現(xiàn)得謙恭有禮,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篡位野心,都以為是周公一樣的人物,誰知后來王莽竄漢,自己建立了新朝,要不是漢光武帝劉秀出來擺平王莽,王莽就真的就成為一代皇帝了,當然這里不免牽出個成王敗寇的說法,王莽被劉秀打敗,所以變成篡位,要是王莽勝利,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皇帝。放言詩所指的并非成王敗寇,而是王莽在輔佐漢平帝時,兢兢業(yè)業(yè),心系漢朝,可他后來所作所為證明他并非心系漢家,而是要自立王朝,也就是說前面的謙恭是假的,目的是等待時機,意圖翻身。 ![]() 《放言》詩假設(shè)的好,一個人的一生,以他生命的終結(jié)做評判,因為人死了,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作為了,后世怎么評論,也只能繞著他一生,不能牽扯到其它地方去。 放言詩太好了,用時間來驗證,時間的確是好東西,不管是親人、朋友、愛情,在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的時候,你分辨不清真?zhèn)?,以為生在福中,只有隨著時光飛逝,假仁假義虛情假意的面目暴露出來,你才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只希望恍然大悟的時間不要太遲,畢竟人生不可以重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