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郡望形成于漢代,徐氏郡多出齊魯,在諸多徐氏郡望中,東海郡望被推 為首望。《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了漢代東海徐氏的發(fā)展脈絡(luò)。 徐氏出自嬴姓。皋陶生伯益,伯益生若木,夏后氏封之于徐,其地下邳 僮縣是也。至偃王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復(fù)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一世孫章禹, 為吳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章禹十三世孫詵,為秦莊襄王相。生仲,仲字景 伯。生延,字方遠(yuǎn)。延生由,字智卿。由生該,字昌言。該生光,字子暉, 漢下邳太守。光生大司農(nóng)靜,字君安。靜生益州刺史萬秋,字蘭卿。萬秋生 左曹給事充,字彥通。充生諫議大夫安仁。二子、豐、霸。豐為北祖,霸為 南祖。 北祖上房徐氏:豐字仲都,司空掾。生明,明字玄通,侍中。生遷,字 少卿,侍中。生宣,宣字休璥。二子琳、瑞。瑞字元珪,下邳太守。二子: 謨、師儉。師儉字世節(jié),京兆尹。二子:述、超。超字彥孫,魏散騎常侍。 二子:崇、統(tǒng)。統(tǒng)字耀卿,晉江陽太守。三子:瓌、璣、臺,臺字叔衡,丹 楊令。三子:禕、袟、褚,褚字萬秋,太子洗馬。二子:寧、恭……[1] 從上述材料可知:首先,東海徐氏的始祖是戰(zhàn)國后期秦莊襄王的宰相徐詵。 在東海徐氏宗譜中如果有溯源部分,也都將其始祖追至于徐詵。但是,今天所見 的徐氏宗譜最早為明代所修,徐氏后人在修譜時很有可能參考了成書于宋代的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這樣關(guān)于徐詵為東海徐氏始祖等一系列記載,就成了 孤證。那么,《宰相世系表》記載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 探究《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可信度,應(yīng)該了解《宰相世系表》所依賴 的材料。當(dāng)然,記載徐氏家族最好的材料莫過于姓氏文獻(xiàn)和家譜?!缎绿茣に?文志》列譜牒類十七家三十九部一千六百一十七卷,其中有王儉撰《百家集譜十 卷》、王僧孺撰《百家譜三十卷》、又《十八州譜七百一十二卷》、徐勉《百官譜》、 徐商《徐氏譜一卷》、徐商撰《徐詵家譜一卷》等等。這些材料使《新表》的可 信度大大增高。王儉是南齊著名譜學(xué)家。據(jù)說徐氏五大郡望最早是王儉在《百家 集譜十卷》中提出來的。王僧孺也是卓越譜學(xué)家。“宋、齊二代,士庶不分,雜 役減闕,職由于此。竊以晉籍所余,宜加寶愛。武帝以是留意譜籍,州郡多離其 [1] 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五下(卷七十五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3420.45 罪,因詔僧孺改定《百家譜》。” [1] 王僧孺之《百家譜》是欽定,應(yīng)該有較高的準(zhǔn) 確性。王僧孺是東海郯人,與東海徐氏徐勉交往甚厚。徐勉也是譜學(xué)家,曾撰《百 官譜》。他們在撰寫時可能互相切磋。因此,王僧孺的《百家譜》,對徐氏可能有 較為詳細(xì)的記載。從現(xiàn)在可見的部分《徐氏宗譜》看,仍有許多資料源于《百家 譜》。再如,徐時棟《徐偃王志》記載,其珍藏一本衢州《徐氏譜》,而其后就附 有王僧孺的《百家譜》。徐商是唐懿宗的宰相,是東海南渡始祖徐寧第十五世孫。 他修撰的家譜就叫《徐詵家譜》,可以知道,徐商時期依然本徐詵為祖?!缎卤怼?編撰時,這些材料昭昭列于歐陽氏幾案,據(jù)此編撰的《新表》應(yīng)該基本上是可信 的。就是說,東海徐氏的始祖是戰(zhàn)國末年秦莊襄王的宰相徐詵。 其次,有材料可知,東海徐氏郡望形成于漢代。東海徐氏家族的始祖是徐詵。 關(guān)于徐詵的歷史記載很少。但是,徐詵是作為人才被引進(jìn)到秦國的。徐詵能以布 衣的身份為秦所重,并與呂不韋同列相位,足見其有過人之處。雖然徐詵在歷史 上“有其名,而無其事”,但他的名聲與出仕卻為后世東海徐氏的發(fā)展鋪了路奠 了基。從《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看,徐詵之后,東海徐氏逐漸進(jìn)入仕途?,F(xiàn)根 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將徐詵之后東海徐氏后人及其仕宦情況列表如下: 人名 官職 俸祿 徐仲 不詳 不詳 徐延 不詳 不詳 徐由 不詳 不詳 徐該 不詳 不詳 徐光 漢下邳太守 二千石 徐靜 大司農(nóng) 中二千石 徐萬秋 益州刺史 六百石 徐充 左曹給事 不詳 徐安仁 諫議大夫 六百石 徐豐 司空掾 不詳 徐明 侍中 比二千石 徐遷 侍中 比二千石 [1] 李延壽.南史·王僧孺?zhèn)鳎ň砦迨牛M].北京:中華書局,1975:1462.46 徐宣 不詳 不詳 徐瑞 下邳太守 二千石 徐師儉 京兆尹 中二千石 徐超 魏散騎常侍 不詳 徐統(tǒng) 晉江陽太守 二千石 徐臺 丹陽令 六百石(或一千石) 徐禇 太子洗馬 六百石 自莊襄王子楚于公元前 249 年登基,至二世皇帝胡亥于公元前 206 年為漢所 代,共 43 年。就是說,徐詵之后,至少到徐延時,應(yīng)該為秦朝人。那么,自徐 由到徐師儉共十三代,是為兩漢時人。從上表看,徐詵之后徐仲、徐延、徐由、 徐該均無官職記載,不知是其史上無為,還是因時代久遠(yuǎn)而致其資料散失。但是, 自漢代徐光以后,東海徐氏幾乎代有顯官,成為仕宦之家。徐靜為大司農(nóng),秩中 二千石,位列九卿;徐師儉為京兆尹,亦秩中二千石,為三輔之一。徐光、徐明、 徐遷、徐瑞也都或秩二千石,或比二千石,均為高官。雖然兩漢時期,東海徐氏 還沒有人進(jìn)入三公之列,但十三代中有六代享秩二千石,且代代為官,東海徐氏 在漢代確實已為顯赫家族。 遺憾的是,以上十三人的事跡,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今天,我們只能看到關(guān)于 徐明和徐師儉的零星記載。 徐明的事跡記載在《漢書·王尊傳》中?!锻踝饌鳌分?,徐明為涿郡太守, 為漢元帝時人?!对托兆搿丰倜阈T唬骸懊鳛殇每ぬ?,見《漢書·王尊傳》, 此處未審有奪誤否。” [1] 筆者認(rèn)為,《王尊傳》中徐明所處年代,與《新表》中徐 明在家族中的位列基本相符,此徐明與《新表》中之徐明應(yīng)為一人。據(jù)《王尊傳》 載,王尊很小就沒了父親,和叔父一起生活。叔父讓他在草澤中放牧。但王尊很 好學(xué),暗自學(xué)習(xí),掌握了不少史書知識。十三歲時,在監(jiān)獄了做了一個小吏卒。 對這樣一個小人物、小字輩,徐明一眼相中,多次提拔、舉薦?!皵?shù)歲,給事太 守府,問詔書行事,尊無不對。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 [2] 后來, 王尊“稱病去”,專門學(xué)習(xí)《尚書》、《論語》,學(xué)成后,徐明“復(fù)召署守屬治獄, [1] 林寶,岑仲勉校.元和姓纂[M].北京:中華書局,1994:196. [2]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王尊傳(卷七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2007:3226-3227.47 為郡決曹史”。不久,皇帝要求地方官員推薦人才,徐明立刻上舉王尊。王尊被 任命為“幽州刺史從事”。徐明看重王尊的才華,更賞識王尊的人格品質(zhì)。“太守 察尊廉,補遼西鹽官長”,徐明第四次推薦了王尊。后來王尊擔(dān)任護(hù)羌將軍運轉(zhuǎn) 物資的軍官,負(fù)責(zé)護(hù)送軍糧運輸。羌人反叛,幾萬兵包圍了王尊。王尊帶領(lǐng)一千 多騎兵突圍,攻擊羌人叛兵。但他的功勞沒有列在上報朝廷的奏章中,卻因擅自 離開命令駐守地而被免官。徐明相信王尊的能力與人品,再一次舉薦王尊?!颁?郡太守徐明薦尊不宜久在閭巷,上以尊為郿令,遷益州刺史。”徐明五次拔用、 舉薦王尊,那王尊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從《王尊傳》可知,王尊為官廉正,辦事 干練,抑強扶弱,除惡揚善,彈劾權(quán)貴,愛民如子,不僅是能臣,更是忠臣。特 別是他在擔(dān)任東郡太守期間,“舍命護(hù)金堤”,保得百姓平安,更傳為史上佳話。 清代謝啟昆曾有詩贊王尊道:“抑弱扶強令尉呵,引經(jīng)造獄律無訛。洪流萬丈填 堤立,峻坂千尋叱馭過。大節(jié)不為臨險動,當(dāng)官大抵惜身多。忠臣孝子原無二, 未許雷門相鼠歌。”徐明拔用王尊時,王尊只是一吏卒,但徐明不顧王尊位卑身 賤,多次執(zhí)著任用、薦舉。這不僅顯示了徐明慧眼識才的能力,也表明徐明惜才、 愛才的品質(zhì)特征及其對國家的忠義情懷。 東海徐氏家族中另一位世上留名的先祖,是東漢末年徐師儉。《陜西通志·卷 三十》載:“徐師儉,京兆尹?!钡沁@位位列三輔的高官,卻也像他的先祖徐詵 一樣,其事跡沉沒于史海無以尋覓。 師儉之后,東海徐氏家族進(jìn)入魏晉南北朝時期。據(jù)《新表》,師儉生徐超, 超為魏散騎常侍。散騎常侍為魏文帝所設(shè),與侍中共平尚書奏事,都由高才 英儒擔(dān)任。但是遍查正史,魏晉不見有擔(dān)任散騎常侍的徐超?!段簳ぞ矶?載:“(皇始二年二月)癸亥,(慕容)寶輔國將軍張驤、護(hù)軍將軍徐超率將吏 已下舉城降。”又“平原徐超聚眾反于畔城,詔將軍奚辱捕斬之。” [1] 這里 的徐超為后燕的護(hù)國將軍,死于皇始二年,即 397 年。雖然我們據(jù)此不能 斷定這位徐超的生年,但《新表》中徐超的六代孫徐羨之生于 364 年。如 果我們以后燕的護(hù)國將軍徐超被斬時 50 歲計算,則這位徐超生于 347 年。 這樣徐超早徐羨之 17 年出生。而 17 年間顯然不會有六代人共存。因此《魏 書》中的徐超與《新表》中的徐超不是同一人。 [1] 魏收.魏書·太祖紀(jì)(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4:29.48 又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徐超子徐統(tǒng),為晉江陽太守?!稌x書·載 記·第十三苻堅上》:“高平徐統(tǒng)有知人之鑒,遇堅于路,異之,執(zhí)其手曰:‘苻 郎,此官之御街,小兒敢戲于此,不畏司隸縛邪?’堅曰:‘司隸縛罪人,不縛 小兒戲也?!y(tǒng)謂左右曰:‘此兒有霸王之相。’左右怪之,統(tǒng)曰:‘非爾所及也?!?后又遇之,統(tǒng)下車屏人,密謂之曰:‘苻郎骨相不恒,后當(dāng)大貴,但仆不見,如 何!’堅曰:‘誠如公言,不敢忘德?!盵1] 又《晉書·第十四·王猛傳》:“少游于 鄴都,時人罕能識也。惟徐統(tǒng)見而奇之,召為功曹。遁而不應(yīng),遂隱于華陰山。” [2] 徐統(tǒng)預(yù)料的三件事全都應(yīng)驗了。第一,苻堅于公元 357 年殺苻生自立為王,成 為前秦霸主;第二,王猛在前秦屢建奇功,輔佐苻堅統(tǒng)一北方,可謂奇人;第三, 據(jù)《晉書·卷一百七·石季龍下》載,后趙大王石虎病重,劉氏、張豺趁機發(fā)生 宮廷政變,架空石虎,奪去了實權(quán)。徐統(tǒng)不堪如此叛逆與篡奪,嘆曰:“禍將作 矣,吾無為豫之?!薄澳搜鏊幎??!贝耸掳l(fā)生在公元 349 年,比苻堅稱霸早 8 年。 就是說,苻堅稱王時,徐統(tǒng)沒有看到。因此,徐統(tǒng)關(guān)于“苻郎骨相不恒,后當(dāng)大 貴,但仆不見”的預(yù)言也實現(xiàn)了。由此事可知,徐統(tǒng)不僅有知人之見,而且料事 如神,有大智慧,是位智者。當(dāng)然,苻堅也沒有“忘德”?!秳e本十六國春秋·卷 四》載,苻堅稱王后,回憶往事,深情地說:“高平徐統(tǒng)往在鄴都識朕于童稚, 每思其殷勤之言,勿敢忘也??烧倨渥訉O詣行所,八年五月,以髙平徐攀為瑯邪 太守。攀,統(tǒng)之少子,以舊恩拔之?!?[3] 那么,這位給了苻堅巨大的精神鼓勵并 使其念念不忘的徐統(tǒng)是不是《新表》所載東海徐統(tǒng)?我們依然可以考察一下年齡。 徐統(tǒng)“仰藥而死”,不好隨意判斷其死時的年齡。不過此時的徐統(tǒng)已為“侍中”, 在晉朝,侍中的位置很重要,不僅成為三公、執(zhí)政的加爵,而且直接參與朝政, 其百官排位在尚書令、諸大將軍之下,中書監(jiān)之上。據(jù)此判斷,徐統(tǒng)“仰藥” 時,不會很年輕。假設(shè)徐統(tǒng)死時 50 歲,那其生年為 299 年,假若當(dāng)時已 60 歲, 那其生年為 289 年。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徐統(tǒng)的五世孫是徐羨之。徐羨 之生于 364 年,那他與《晉書》記載的徐統(tǒng)年齡相差六、七十年,那么,六、七 十年間,會不會五世同堂?當(dāng)然,徐統(tǒng)“就義”時可能小于 50 歲,也可能大于 60 歲。這更為我們判斷兩處徐統(tǒng)是否為一人增加了難度。 [1] 房玄齡.晉書·載記(卷一百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4:2883-2884. [2] 房玄齡.晉書·王猛傳(卷一百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4:2930. [3] 崔鴻傳.別本十六國春秋(卷四)[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9.49 徐統(tǒng)之后,東海徐氏另外兩位先祖是徐臺和徐禇。到目前為止筆者還沒有找 到關(guān)于他們的記載。因此,我們難以對他們的生平作出判斷和結(jié)論。 從以上列表,我們認(rèn)為,東海徐氏家族在兩漢時期已經(jīng)形成,而且地位顯赫。 這個“好文德”的家族,在兩漢重學(xué)尊儒的文化氛圍中,如魚得水,蓬勃發(fā)展。 但是,魏晉時期,戰(zhàn)亂對這個“不知武備”的家族產(chǎn)生了沖擊,開始滑坡。但畢 竟這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大家族。被迫南遷后,東海徐氏經(jīng)過整個東晉的 調(diào)整和探索,終于找準(zhǔn)了位置,適應(yīng)了環(huán)境,把握住了機遇,東山再起于南朝, 再令世人刮目!50 |
|
來自: 桂溪居士1b7gyk > 《家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