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間 煙 火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饑,它還蘊含著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飲德食和、萬邦同樂”,吃吃喝喝也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 傳承中國文化的除了唐詩宋詞京劇昆曲,還有“吃”,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古至今,食物除了其本質(zhì)的飽腹功能外,承載的意義繁多且悠長。人們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里,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xiàn)在餐桌之上。 武漢三鎮(zhèn),九省通衢,南北交融,四方雜處,有江河交通之利,有東西南北之貨殖,惟楚有才,于斯為聚。每天早晨在外面“過早”是武漢人的習俗,熱干面是武漢最普遍的過早美食。燒水至沸騰加入面條,煮至七分熟,撈出瀝水,撒上點小香蔥、榨菜丁、蘿卜干丁、滴入醬油,最后放入點睛之筆的芝麻醬。在早餐鋪氤氳的煙氣中,人們開啟了全新的一天。 現(xiàn)在“熱干面”病了,前不久的一幅漫畫在網(wǎng)上流傳甚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始終是我們克服各種困難、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的關鍵因素,盡管生活充滿荊棘,只要我們一起同行就定能翻山越嶺。 “舌尖上的應援”正是這一力量的生動詮釋。在熱干面和各地美食的“濟濟一堂”中,我們看到了戰(zhàn)勝疫情的希望,更加堅定了戰(zhàn)勝疫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