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期間用殘酷的手段鎮(zhèn)壓了東林黨,實現(xiàn)了朝廷的團結。 同時還命令官員定征稅的新政策,向那些兼并土地的地主以及富商們征稅,盡量減輕底層民眾的負擔。 在魏忠賢提的新政策條件下,國庫逐步充盈,維持明朝高昂的軍費開支。 同時在他還命令軍隊撲滅了內部的叛亂,穩(wěn)定了明朝政權。魏忠賢雖然識字不多,但是在軍隊建設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間接。 軍隊上,他重用被東林黨排斥的袁崇煥和孫承宗,實現(xiàn)了朝廷對關寧軍的強大控制力,而朝廷對富人們征稅的政策,讓軍費有了保障。 所以魏忠賢始終堅定支持著當時的遼東軍隊,保證了努爾哈赤他們不敢輕率入關。 雖然當時的明軍也算不上太強,對比于努爾哈赤等人的戰(zhàn)斗力來說的確差太遠,但依然有著足夠的震懾力,讓后金不敢輕易進攻大明。 因為魏忠賢的政策和遼東軍隊的強大控制力,讓魏忠賢掌權期間,清軍始終沒有打破明朝的防線,讓明朝得以延續(xù)了幾十年的壽命。所以說魏忠賢雖然是個大奸臣、大宦官,但是對于明朝和對君主來說,魏忠賢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當然,除了袁崇煥和孫承宗兩位名將外,吳三桂也是魏忠賢任用的。 魏忠賢讓他鎮(zhèn)守山海關,只要遼東戰(zhàn)場出現(xiàn)了緊急情況,吳三桂便可帶著關寧鐵騎迅速趕去支援。 大家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古代行兵打仗的前提。 鎮(zhèn)壓女真需要軍隊,軍隊需要開支,但當時的大明國庫早已是空虛如也。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魏忠賢主張對東南富庶地區(qū)征收工商稅,這樣便保證了遼東的軍事開支。 對西北貧弱地區(qū)減少賦稅,則對明朝的內部穩(wěn)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雖說魏忠賢的這一做法,幫大明王朝續(xù)了一段時間的統(tǒng)治,但是他的做法徹底的傷害了東林黨人的利益。 東林黨人大多數(shù)都是江南士大夫出身,在江南地區(qū)有很多利益。 所以,在崇禎上臺后,這些東林黨人便聯(lián)合起來彈劾魏忠賢,最終魏忠賢自殺。 在自殺前,魏忠賢曾上書崇禎,如果你重用東林黨人,大明必亡,可惜的是,當時的崇禎并沒有聽進去。 魏忠賢死后僅僅過了幾年時間,大明遼東的防線也在女真的蠶食下逐漸縮小,而內部,則因東林黨人對農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最終逼反了農民。 1644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很快勢如破竹,一路攻到了北京城下。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崇禎皇帝先是命后宮嬪妃盡皆自殺,之后又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最后自己在太監(jiān)的陪伴下逃亡煤山,自縊而死。 崇禎在臨死前,曾想到了魏忠賢,這時候的他可能才想到當初魏忠賢的那番話了。 《明季北略》記載,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當李自成的農民軍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崇禎皇帝密令司禮太監(jiān)曹化淳“收葬魏忠賢遺骸”。 不過一切都遲了,如果崇禎早點整明白,繼續(xù)任用魏忠賢,而遠離東林黨的話,那么大明也不會這么早就亡于他手了。 對此,不知道各位朋友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