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太極陰陽四象五行八卦九宮皆可追溯于此,被譽為“宇宙魔方”。 河圖洛書 河圖與洛書究竟是什么,自古遺存的文獻就是有字無圖。透過古代一些經(jīng)典大概可知,那可能是古代太平盛世的一種瑞應(yīng),或者是圣王接受天命的符瑞圣物。 《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按:此語亦見于《史記.孔子世家》。) 《禮記.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墨子.非攻》: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泰顛來賓,河出綠圖,地出乘黃。(按:乘黃可能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圣獸,形狀像狐貍,背上有兩角。) 河圖洛書究竟是出自誰之手?這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千古之謎。 河圖與洛書開始和八卦牽扯在一起應(yīng)是漢代的事。孔安國這么說: “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于背,有數(shù)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同樣的說法,也可見于劉歆: “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河圖、洛書相為經(jīng)緯。八卦九章,相為表里。” 總合孔安國和劉歆的說法,伏羲氏王天下之后,龍馬從河里出來,獻上了河圖,然后伏羲就因為河圖的靈感發(fā)明了八卦。而洛書則是在大禹治水時,背上有圖紋的神龜從洛水而出,上面有一到九的數(shù)字,大禹因循這九宮之數(shù)而作九疇。 河圖上,排列成數(shù)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shù)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對此,中外學者作了長期的探索研究,認為這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結(jié)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個里程碑。《周易》和《洪范》兩書,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 河圖: 河圖是用點來表示組成的結(jié)構(gòu),從一點到十點,形成一種圖形的組合: 其中奇數(shù)(1、3、5、7、9)概用白點,偶數(shù)(2、4、6、8、10)概用黑點,使得每一方位均有陰有陽相配。 口訣:一六共宗水,二七同道火、三八為朋木、四九為友金、五十共守土。 洛書: 一為太陽之位,九為太陽之數(shù),故一與九對也; 二為少陰之位,八為少陰之數(shù),故二與八對也; 三為少陽之位,七為少陽之數(shù),故三與七對也; 四為太陰之位,六為太陰之數(shù),故四與六對也; 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 |
|
來自: 漸華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