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特別巧合的傳說:南宋和元朝的末代皇帝,都有運氣逆天的兒子,老子們弄丟了江山,兒子們卻幸運做了下一個朝代的皇帝。這就是兩個皇帝的身世之謎:元朝皇帝妥歡帖木兒是宋朝皇帝的兒子,而明朝皇帝朱棣卻是元朝皇帝的遺腹子。這樣傳說是怎么回事,且聽【爾朱少帥】給您說來。 這個故事圍繞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展開,元惠宗是元朝的叫法,明朝給的尊號是元順帝,此人名字叫:孛兒只斤·妥歡帖木兒?!柏脙褐唤铩笔敲晒劈S金家族的姓氏,“妥歡帖木兒”蒙語的意思是“鐵鍋”。他是元朝在中原的最后一位皇帝,您叫他“孛兒只斤·鐵鍋”也可以。 “孛兒只斤·鐵鍋”可不是白叫的,這人的木匠水平那是大師級別的。說起木匠,明朝有個“木匠皇帝”天啟皇帝朱由校,朱由校只是刀鋸斧鑿,干點桌椅板凳的小活?!拌F鍋”皇帝可是文能畫圖紙、武能掄大錘,什么建宮殿、造大船統(tǒng)統(tǒng)能上手,人稱“魯班皇帝”。元朝“魯班皇帝”和明朝“木匠皇帝”,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這人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還使用忽必烈的“至元”年號,希望振興大元,可惜遇上了朱元璋。他只能寫首歌表達一下郁悶:“福祿匯集的大都呦,都被漢人朱哥兒占去了”。 “鐵鍋”皇帝被朱元璋逼的北逃大漠之后,朱元璋坐穩(wěn)江山,就要搞點形象工程——祭祀歷朝歷代皇帝們。朱元璋對著眾皇帝畫像左看右看:“咦,不對勁呀,怎么這個鐵鍋皇帝,跟別的元朝皇帝長的一點也不像。反倒是跟南宋末代皇帝趙顯挺像呀?內(nèi)個誰,幫我查查去!”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當年元朝滅南宋,忽必烈對南宋皇室沒下毒手,反而負擔起了撫養(yǎng)責任。宋恭帝趙顯被俘時9歲,在忽必烈家白吃白喝到十八九的時候,忽必烈就讓他自謀生路了——到土番學佛法做喇嘛。宋朝趙家的文藝才能遺傳的太好了,做喇嘛都能都能搞出名堂,趙顯不但成了出名的佛法大師,還做了薩迦大寺的主持,法號''合尊'',四處講經(jīng)、弘揚佛法。 久而久之,人們只知合尊法師,忘了宋恭帝。有貴族王爺路過拜會,看見合尊,青燈苦禪、清冷孤獨,就隨手送了一個回回女子給他(有些喇嘛派別是可以娶媳婦的)。過了一兩年,就出生了一個男孩,放到薩迦大寺養(yǎng)著。 大家都知道,元朝皇帝的繼位沒個和平順利的,基本都要進行一番生死爭斗。那時候的元朝周王“孛兒只斤·和世瓎”,在爭奪皇位中失敗,落魄流浪到薩迦大寺,看見這個孩子“帶著王氣”,就把回回女子和孩子全都領養(yǎng)走了。后來,和世瓎坐上了皇帝(元明宗),雖然做了8個月就被毒死了,但是這個孩子卻有了繼承皇位的資格,這孩子就是后來的元惠宗(妥歡帖木兒,我們前面說的鐵鍋皇帝)。 元明宗死后,又經(jīng)歷了兩任皇帝,鐵鍋皇帝才上臺。在這之前,鐵鍋皇帝歷經(jīng)磨難,先是發(fā)配到高麗,后來發(fā)配到廣西。最后,元朝貴族們內(nèi)訌累了,鐵鍋皇帝撿了個漏。這之前,政敵們經(jīng)常拿“被領養(yǎng)”的事打壓鐵鍋。坐上皇帝也不安穩(wěn),權臣、皇后、太后都虎視眈眈,鐵鍋皇帝好容易擺平這群人,紅巾軍起義了(鐵鍋嚎叫:老子怎么這么命苦)。鐵鍋其實應該滿足了,他是元朝坐的最久的皇帝(30多年)。 后來朱元璋北伐,鐵鍋皇帝狼狽北逃,落下一個懷孕的妃子(洪吉喇氏)。朱元璋笑納了這個妃子,幾個月后生下一個兒子,就是朱棣。朱元璋明知不是自己的親兒子,但這事張揚出去又太難聽,只能讓朱棣認馬皇后做嫡母。而且隨著朱棣長大,朱棣的能力、秉性都得到朱元璋的欣賞。但是,喜歡歸喜歡,大明的皇位絕對不能傳給他。史料中,朱棣的生母一直語焉不詳,眾說紛紜。不管怎么樣,朱棣最后還是敢走侄子,自己做了皇帝(明成祖)。 以上故事,不過是民間野史傳說,真假難辨,事實怎樣,還請看官們辯一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