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關(guān)話文常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代表作品有《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 沖關(guān)品鑒賞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煉字:一個“狂”字貫穿全篇、統(tǒng)攝全詞,奠定了全詞縱情、豪邁的感情基調(diào)。 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每日簡單的生活,靜靜行走塵間,家日瑣事,也會忙的焦頭爛額,生活仍在平淡中循環(huán),不起半點波浪,我來由轉(zhuǎn)去。這個冬季,想你多年的溫暖,厚厚的光陰,寄滿了給我的掛牽。那么平凡的你,那么炙熱的深情,讓我無法怎能不去懷念?塵緣如海,安靜,平淡。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情感:“酒酣”之后,更覺心胸開闊、壯志滿懷。以“鬢微霜”的“何妨”襯“少年狂”表現(xiàn)出詞人壯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持節(jié)/云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修辭:用典(馮唐出使),詞人以魏尚自比,表達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思想感情。 情感:最后三句表達了詞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堅信終有一天會為國殺敵立功,抒發(fā)了詞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主旨 全詞通過密州出獵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突出詞人的豪放、英勇,并借歷史典故委婉地表達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和愛國思想。 沖關(guān)話考點 典故: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孫權(quán)。《三國志·吳志·孫權(quán)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quán)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凌亭,馬為虎傷。權(quán)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以孫權(quán)喻太守。 典故: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是說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qū))太守.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欺眾.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shù)字與實際不合(少了六個首級),被削職.經(jīng)馮唐代為辨白后,文帝就派馮唐“持節(jié)”(帶著傳達圣旨的符節(jié))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云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diào)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節(jié):兵符,古代使節(jié)用以取信的憑證.持節(jié):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沖關(guān)同步練 1、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描繪冬獵盛況,上闋寫出獵場面,極其壯觀使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下閱向朝廷請戰(zhàn),豪情壯志躍然紙上。 B.寫作此詞時,作者剛剛四十歲,而詞中自稱“老夫”,顯然有時不我待、功業(yè)未就的遲暮之感。 C.詞中運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 D.季羨林說:“蘇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shù)史上最全面的偉大天才?!碧K軾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他擺脫了婉約派的傳統(tǒng),創(chuàng)豪放詞派,與辛棄疾并稱。 2、請你自選角度,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作賞析 3、“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一句中“狂”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沖關(guān)趣味多 蘇軾人生插曲--一場小小的滑稽劇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是蘇軾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沒有實權(quán)、地位又低的地方武官)的第三個年頭。那一年春天的某個上午,一首叫《臨江仙》的詞,在黃州城里瘋傳開了: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詞據(jù)傳是“犯官”蘇軾在前一天晚上酒醉后所寫。黃州城的士庶百姓在街道上這里聚一堆,那里站一群,都在傳誦著,并以無比同情的心理,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它所傳達的“小道”故事:頭一天深夜里,蘇軾醉歸長江邊的臨皋亭(蘇軾的住地),因為家童已經(jīng)熟睡,他連門也敲不開。想來想去,蘇軾認為這正是逃脫“監(jiān)管”的良機,于是在吟唱此詞之后,把官服掛在江邊,重新坐上送他歸來的那艘小船,長嘯而去了。 黃州知州徐君猷(音同“猶”)聽到這些傳聞,又驚又怕。他與蘇軾私交甚好,但還負有監(jiān)管之責,一旦走失“犯官”,朝廷必然嚴加追查,那時他可就擔待不起了!于是徐知州急忙帶上衙役,親自跑到臨皋亭去查看。剛到門口就聽見蘇軾鼾聲如雷,尚在夢中。徐君猷見狀,不禁哈哈大笑:卻原來,小舟雖已逝,學士正酣眠!一場陡然而起的風波就此煙消云散。 這場小小的滑稽劇,宋人的好幾種筆記都有或詳或略的記載,一直被當作東坡居士看破紅塵、達觀處世的典型事件來流傳。但其實,如果真正了解蘇軾的思想性格,便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誤解。這首詞中,酒醉之后發(fā)出的“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感嘆,其實正是流露出他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著人生的際遇與出路。 寫在最后的話 大家好,古詩文鑒賞屬于“七位一體”沖關(guān)大語文的一部分,是沖關(guān)大語文教研部老師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旨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提高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了解古詩文的語言魅力,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小諾每天為大家奉上一首古詩詞,期望能幫助積極向上的你! 【歡迎留言討論】佳鑫諾教育中小學培訓輔導機構(gòu)隨時為您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