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法屬圭亞那面積83,534平方公里,與奧地利相當。北濱大西洋,海岸線長378公里。東、南面與巴西為鄰,邊界長673公里,西面是蘇里南,邊界長510公里。 法屬圭亞那南部位于橫跨南美洲北部的圭亞那高地前,最高點高850米。重要河流有馬羅尼河(它也是與蘇里南的邊界)、西納馬利河和奧亞波克河(與巴西的邊界)等。 法屬圭亞那境內98%是熱帶雨林,森林覆蓋率90%,是法國和歐洲聯(lián)盟的大片森林區(qū)。大多數(shù)人口集中在北部海岸,大城市也集中于此。 法屬圭亞那的氣候屬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3500毫米。全年溫度在28℃左右。從8月到12月是旱期,其它時間是雨期。平均濕度比較高,終年在80%到90%左右。法屬圭亞那不受加勒比海颶風的襲擊。 歷史 法屬圭亞那的原來的居民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人。 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來到圭亞那的海岸。一百多年后荷蘭人開始在這里殖民。 1604年,法國開始侵入,建立居民點。后英國、荷蘭、法國和葡萄牙相互爭奪此地,直到1816年最后歸屬法國。 1946年,法國宣布法屬圭亞那為法國的“海外省”。從此以后,許多土著號召自治,但支持從法國獨立之支持度只有5%,部分因為法國政府提供更多的津貼。 從1947年開始,法屬圭亞那擁有有限的自治權。從此該地區(qū)在法國國民議會和法國參議院各有兩個議席。 1968年,歐盟在庫魯建立了一個圭亞那航天中心,阿麗亞娜火箭在這個發(fā)射場發(fā)射。在庫魯,“歐洲太空計劃”使法屬圭亞那的這個角落變成了現(xiàn)代的世界,并吸引了一些移居到此工作的人力。 1977年,成為法國的一個大區(qū)。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歐洲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