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字少卿,天水人。西漢名將,匈奴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 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zhàn)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由于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guān)系。漢武帝死后,漢昭帝即位。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恐再辱",拒絕回大漢,遂于前74年老死匈奴。 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他的傳奇經(jīng)歷使他成為后世文藝作品塑造的對象及原型。 想起這個人仍然會心痛,也許這就是我不喜歡漢武帝的原因。 人道晚年檢討多年來的過失體現(xiàn)了帝王的寬廣胸懷,我道煌煌罪己詔始終對冤屈的李氏將門三代忠良只字不提。釀成李陵之禍的元兇還是劉徹本人啊。 站在激情復(fù)蘇的年代驀然回首,以一個后人的眼光客觀地看,李陵的錯就是太急于求成。請戰(zhàn)時他說的那番話“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這任務(wù)完成的可能幾乎是零。但他卻做到了!同時也付出了格外慘重的代價。 這錯是可以理解的,年輕氣盛,不諳事故。笑~出征前只有二十七歲的李陵,一片赤膽忠心報國,更肩負(fù)光復(fù)李氏將門的愿望,一句豪言壯語成就了5000步卒擊退八萬匈奴精騎的壯舉,也葬送了夢想成為一名真正大漢名將的李少卿的一生。 在匈奴郁郁度過25年,當(dāng)他鬢發(fā)蒼白時可還會想起年少時,閃爍過輝煌的軍事光芒的那場戰(zhàn)役?可惜,它短暫得不比一顆流星。 至今李陵仍是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人物??傆腥嗽谒欠裨┣退欠袷侨A夏五千年歷史上第一個漢奸上大作文章,沒有人看得見劉徹的大意和寡情。恩:)愛民如子,殺人如麻,多么復(fù)雜的人性。 總在想,李陵部逃回的400余人不止是幸存的殘卒,更是逃回的歷史見證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