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傳奇人物,他們建功立業(yè),為國家打拼,是人們敬仰的對象。飛將軍李廣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作為漢朝大將他為漢朝做了很多貢獻,只不過最后的自殺實在令人惋惜。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他的后代李陵,作為李廣的孫子,李陵從小就展現(xiàn)出了過人的軍事天賦,更是被漢武帝贊揚有他爺爺?shù)木耧L骨,并委以重用。但是誰又能想到被人們寄以厚望的李陵會在日后投降匈奴。他本人對于國家的貢獻毋庸置疑,但是他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卻成為了一個極富爭論性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在公元前99年,李陵主動向漢武帝提出要去攻打匈奴,他這一行為的背后被很多人認為是想重建家族的榮光,為自己乃至為自己的爺爺爭一口氣。漢武帝知道李陵心中所想,于是便給了他這個機會,但是因為當時朝廷各部都有要務(wù)在身,各部軍隊之間往往沒有什么聯(lián)系,間隔很遠,所以李陵拿到的人手并不多。然而李陵硬是帶著5000步兵,而且沒有一匹戰(zhàn)馬的軍隊向匈奴領(lǐng)土進發(fā)。這在很多人眼里看來是個十分冒險的舉動,因為匈奴以騎兵為主力用,這5000步兵一旦遇到了對方的主力并被包圍的話,連跑都跑不出去。但是很快李陵就會證明自己出身于名將之族的實力。 當匈奴的軍隊碰見了李陵的軍隊之后,認為自己人多勢眾,必將拿下這場戰(zhàn)斗的勝利。但李陵的強大他們還不知道,匈奴的3萬主力竟然連5000漢軍都打不過,而且是慘敗。這下匈奴的單于可坐不住了,他將匈奴的軍隊增加到8萬,而且均為精銳的騎兵。面對這種形勢,李凌且戰(zhàn)且退,迂回突進,血戰(zhàn)到第八天,終于力竭而投降。 在聽聞了這個消息之后,漢武帝將信將疑,因此在一年之后他還專門派人去匈奴境內(nèi)尋找李陵。但是因為單于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李陵,同時尋找李陵的使者又主觀臆斷的認為李陵已反。得知消息的漢武帝才會震怒,誅殺了李陵全族。后來,李陵一次帶3萬匈奴主力遇到了漢人的軍隊。結(jié)果卻戰(zhàn)敗了,當時漢人的軍隊均為長途跋涉而來,而統(tǒng)領(lǐng)這批軍隊的更是一個文官,如果說李陵不手下留情的話。他怎么會打不過這樣一個對手呢? 李陵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難以推測的問題。但是李陵投降匈奴,再也沒有回歸大漢的領(lǐng)土,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民間普遍的說法是認為李陵一開始是想假投降的,但是匈奴一直不放他走,反而給了他很多的權(quán)力。但李陵仍不為所動,真正的導(dǎo)火索是因為自己全家被誅殺,使得李陵對大漢徹底寒心。 如果站在漢武帝的角度想,自己為以重任的高官投降,反而成為了匈奴的女婿,自己不這么做也難以解心頭之恨。而從李陵的角度看,他本人為大漢也是盡心盡力。為了抗擊匈奴率5000步兵深入腹地,并與其血戰(zhàn)。在沒有援兵和充沛物資的前提下。運用自己的軍事戰(zhàn)略大白匈奴3萬主力,也實在令人敬仰。李陵之所以落到這個境地,更多的是因為運氣的不佳。投降本來就是一件極其敏感的事情,對于他這種出身于名將后代人來說更是如此。 實際上在李陵決定率兵出軍匈奴之前,他的行動已經(jīng)遭到很多人的否認,認為這是一種魯莽的行為,漢武帝自然也深知李陵是想建功立業(yè)。所以他的失敗頭像才會在朝廷引起巨大的波瀾,只是可憐李陵無法再光復(fù)自己家族的榮光。在投降匈奴之后,李陵曾有機會回到大漢,但是怕被羞辱和謾罵于是便否決了這次行程。 李陵絕對是一位名將,但他本人的爭議也始終不斷。近幾年關(guān)于李陵投降認知,普遍從他是假投降過渡到了真投降。后來李陵開始為匈奴練兵,并成為了匈奴的高官。與漢人的蔑視和慢慢不同,匈奴對李陵更多是一種尊重。李陵究竟是真相還是假降,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才知道。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