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政府指示他去做的事,或者社會期望他采取的態(tài)度,他自己的良心認為是錯誤的,那么他該怎么辦,這實在是一個老問題。很容易這樣說:對于在不可抗拒的強迫下所做的事,個人是不能負責的,因為他完全依賴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所以必須受它支配。但這種推理的表述方式本身就說明了這樣的概念同我們的正義感矛盾到了怎么樣的程度。 雖然外界的強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責任感,但絕不可能完全摧毀它。在紐倫堡審判中,這種立場實際上被公認為自明的。我們目前制度中存在著的道德標準,以及我們一般的法律和習俗,都是各個時代的無數(shù)個人為表達他們認為正義的東西所作的努力積累起來的結(jié)果。制度要是得不到個人責任感的支持,從道義的意義上來說,它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是為什么任何喚起和加強這種責任感的努力,都成為對人類的重要貢獻。 在我們這個時代,科學家和工程師擔負著特別沉重的道義責任,因為發(fā)展大規(guī)模破壞性的戰(zhàn)爭手段有賴于他們的工作和活動。所以我覺得“科學社會責任協(xié)會”的成立正適合實際需要。通過它,對于科學家所面臨的各種客觀問題進行討論,每個人就比較容易澄清他自己的思想,得出他自己該怎樣去行動的結(jié)論。此外,對于那些每逢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行動處境就發(fā)生困難的人,這種相互幫助就更是非常必要的了。 來源:這是愛因斯坦于1950年7月19日寫給美國新成立的科學工作者團體“科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