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元明清 明代文學之 散文小品興起 王國維他老人家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明朝詩歌雖然沒落了,但是一種更為清新、達意、活潑的文體興起了,那就是散文小品。 明朝很多文人一寫詩歌就掉進擬古仿古的深淵,很難自如的表達自己,但是當他們寫起散文小品的時候,就是他們放松做自己的時候了。明代散文創(chuàng)作雖不像明代小說那樣成為可與唐詩宋詞元曲比肩的文學形式,也沒有出現(xiàn)象唐宋八大家那樣的杰出作家,但仍有不少優(yōu)秀作品,它以取材廣泛,表現(xiàn)手法多樣,特別是晚明小品文的突破性成就而在中國散文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前期以宋濂和劉基(即那個明朝鬼才類似三國諸葛亮人設一樣的人物劉伯溫)為代表人物,他們經(jīng)歷了社會動亂,創(chuàng)作較能注意現(xiàn)實。 宋濂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jīng)師古,但也強調(diào)“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nèi)容較為充實,同的傳記散文最為突出,善于抓住富于特征性的細節(jié),凸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如《王冕傳》、《記李歌》、《杜環(huán)小傳》等都是較為優(yōu)秀的名篇。其中《王冕傳》相信很多人都有些印象,因為小學課本里有關于王冕的課文,如王冕畫畫了,少年王冕了,而宋濂的《王冕傳》則將王冕傳奇的一生、娟狂傲岸的性格刻畫的更為詳實、生動: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燉杼铮概?,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小兒競庶道訕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之為府史,冕罵曰:“吾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備奴使哉?”每居小樓上,客至,僮入報,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馬上求見,拒之去。去不百武,冕倚樓長嘨,使者聞之慚。冕屢應進士舉,不中。嘆曰:“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竟棄去。買舟下東吳,渡大江,入淮、楚,歷覽名山川?;蛴銎娌艂b客,談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飲,慷慨悲吟,人斥為狂奴。北游燕都,館秘書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薦以館職,冕曰:“公誠愚人哉!不滿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祿仕為?”即日將南轅,會其友武林盧生死灤陽,唯兩幼女、一童留燕,倀倀無所依。冕知之,不遠千里走灤陽,取生遺骨,且挈二女還生家。 冕既歸越,復大言天下將亂。時海內(nèi)無事,或斥冕為妄。冕曰:“妄人非我,誰當為妄哉?”乃攜妻孥隱于九里山。種豆三畝,粟倍之。樹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區(qū),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余頭。結(jié)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嘗仿《周禮》著書一卷,坐臥自隨,秘不使人觀。更深入寂輒挑燈朗諷,既而撫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呂事業(yè)不難致也?!碑旓L日佳時,操觚賦詩,千百不休,皆鵬騫海怒,讀者毛發(fā)為聳。人至不為賓主禮,清談竟日不倦。食至輒食,都不必辭謝。善畫梅,不減楊補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繒幅短長為得米之差。人譏之。冕曰:“吾藉是以養(yǎng)口體,豈好為人家作畫師哉?”未幾,汝潁兵起。 皇帝取婺州,將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議參軍,一夕以病死。冕狀貌魁偉,美須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試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予受學城南時,見孟寀言越有狂生,當天大雪,赤足上潛岳峰,四顧大呼曰:“遍天地間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簁,穿曳地袍,翩翩行,兩袂軒翥,嘩笑溢市中。予甚疑其人,訪識者問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馬不覂駕,不足以見其奇才,冕亦類是夫! 明朝中前期,因為思想控制的殘酷,整個文壇被以歌功頌德為主的臺閣體和以求仕當官為目的的八股文統(tǒng)治。到明中期嘉靖年間,作為歷史上唯二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之一(還有一個就是他的孫子萬歷皇帝了),嘉靖皇帝對文人相對他的祖輩沒那么恐慌了,所以,這時候文壇開始出現(xiàn)反對“臺閣體”的擬古主義和反擬古主義的運動,出現(xiàn)了一批散文小品相當不錯的優(yōu)秀作家,比如之前提到的歸有光,代表作《項脊軒志》。 到明晚期,散文作為一種更為實用的“載道”文體,而被更多文人喜愛,其中以公安派為顯著開端。“三袁”兄弟寫了不少出色的抒發(fā)性情的短篇散文,聚焦現(xiàn)實、題材多樣: 袁宏道的《徐文長傳》,通過講述一代才子徐渭苦悶坎坷的經(jīng)歷,抒發(fā)了個性被時代壓抑的苦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墳。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袁宏道寫《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薄们妍惷骺斓墓P觸,描繪了西湖不同于普通游客眼中的旖旎之美。 袁中道的《游居柿錄》,是記錄日常見聞的隨筆札記,文筆淡然灑脫,讀來有光陰閑散,歲月靜好的悠然,如這首《夜雪》: 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shù)卷書,亦復有少趣。自嘆每有欲往,輒復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魯直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除了公安派,竟陵派作家也是散文小品的高手,但是相對于公安派的清麗舒展,竟陵派的文風更為“幽深孤峭”,講究一個遣詞造句上的別具一格,有時讀起來較為拗口,好像就是為了顯示學問讓讀者覺得自己沒文化一樣,需要耐心品讀,方能覺出好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劉侗的《帝京景物略》,專記北京的名勝風俗,文句以怪著稱: 德勝門東,水田數(shù)百畝,溝洫(yu)澮(kuai)川上,堤柳行植,與畦中秧稻分露同煙。春綠到夏,夏黃到秋。都人望有時,望綠淺深,為春事淺深;望黃淺深,又為秋事淺深。望際,聞歌有時:春插秧歌,聲疾以欲;夏桔槔水歌,聲哀以囀;秋合酺賽社之樂歌,聲嘩以嘻;然不有秋也,歲不輒聞也。(節(jié)選自《帝京景物略.三圣庵》) “春綠到夏,夏黃到秋”,曹雪芹在《枉凝眉》中也有類似詞句:“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像海子的現(xiàn)代詩,放到當時,可不就奇怪嘛。 晚明最后一位散文大家叫張岱,號陶庵,集官二代和富二代于一身,愛好廣泛:“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自為墓志銘》)后家道中落,隱居山中,與曹雪芹筆下的寶玉頗有幾分相像。 張岱散文文筆清新,時雜詼諧,作品多寫山水景物、日?,嵤?,不少作品表現(xiàn)其明亡后的懷舊感傷情緒,著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中學生較為熟悉的《湖心亭看雪》即出自他手: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小小短文,筆法簡練,作者清絕孤寂之感躍然紙上。 此外,還有一個袁宏道所作《徐文長傳》的徐渭。徐渭算是明中期的才子,無論是畫作、詩文、戲曲都有很高的成就,生平顛沛坎坷,深受精神疾病折磨,也許和梵高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的梵高。徐渭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參與抗倭。胡宗憲被下獄后,徐渭在憂懼發(fā)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中年因狂病發(fā)作殺死繼妻,晚年貧病交加,自稱“南腔北調(diào)人”。有人這樣總結(jié)他的一生:“終身坎坷,二兄早亡,三次成婚,四周助閑,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八試不售,九番,真堪呻吟!” 徐渭的散文名篇《自為墓志銘》,很能反映富于個性而不見容于世的文人困境: “故今齒垂四十五矣,藉于學宮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舉于鄉(xiāng)者八而不一售,人且爭笑之。而己不為動,洋洋居窮巷,僦數(shù)椽儲瓶粟者十年?!保叭酥^渭文士,且操潔,可無死。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渭為人度于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干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渭有過不肯掩,有不知恥以為知,斯言蓋不妄者?!?/p> 活著寫墓志銘且稱為經(jīng)典佳作的,一個是徐渭,一個是后來的張岱,有興趣的,可以將這兩篇《墓志銘》找來一起讀,或不難發(fā)現(xiàn)兩人共通之處。 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小品,明朝的文壇基本上是一場擬古主義與反擬古主義、理性與個性的自覺爭論 更多學習交流 ![]() 關注我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