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曾國藩居官幾十年,深知官場險惡,為求晚年退路,他信奉“謹慎”二字,并時刻謹言慎行。他常說,人生在世,應該常有如履薄冰的覺悟,要像走在深淵邊上一樣謹慎,只有這樣才不會出錯,不會讓人抓住把柄。“慎獨”是曾國藩人生哲學智慧最好的體現(xiàn),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無論春風得意,還是身處逆境,曾國藩一生都謹慎處事,小心交際。他從一個平凡庸碌的地方小官,一步步走上官場的巔峰,實現(xiàn)治國平天天的人生理想,主要歸功于堅持做到了這些: 第一,謹慎擇友。孔子對朋友的解釋為“同學為朋,同志為友”。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同學的含義有所改變,但是孔子把朋友分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對于這樣的分類,在當前社會還是有重要借鑒意義。孔子說“同正直,將信用,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對己有益;同阿諛奉承、當面恭維,背后詆毀、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對己有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有人說,看一個人,看其交什么樣的朋友就能判斷?!敖煺叱?,近墨者黑”、交什么的朋友,你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因此,曾國藩認為,擇友不可不謹慎,人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乎。 第二,謹慎擇業(yè)。雖然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個人對事業(yè)的認可或者工作的興趣都不同。人生入錯了行,就如同走錯了高速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還沒有到達目的地。擇業(yè)是人生大事,選擇了什么樣的職業(yè),就代表了你今后努力的方向,不可不慎。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曾國藩深知選擇職業(yè)的重要性,其告訴子孫“讀讀書,走耕讀之路”,有才能,這樣絕對能在社會立足,由此可見,曾國藩的這個見識十分深遠。 第三,謹慎說話。曾國藩在官場上,深知處世艱難,一直要求其兄弟謹慎出言,告誡其弟弟在沒有搞清楚問題,掌握足夠的情況時,絕對不能妄下斷語。“禍從口出”這類事情自古有之,特別是在封建社會,民眾的幾乎沒有言論自由,說錯一句話就可能帶來殺身之禍。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英法聯(lián)軍攻進北京,咸豐帝外逃,整個國家形勢嚴峻。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看到這種局面,開始出言不利言論,對清王朝統(tǒng)治進行質(zhì)疑,恐改朝換代。當時曾國藩聽到后,嚴厲批評了曾國荃的行為,告知其這種行為不利于國家穩(wěn)定,要注意言辭,不當言論對自己有害無利,會引火上身。 小結(jié)曾國藩謹慎的處世之道,讓自己一次次度過官場風波。君子才華不露,聰明不逞,告訴我們就是時刻要謹慎,懂得藏鋒露拙,明哲保身。有的人有才華,但是自認為才氣高,導致招人嫉妒和打擊,導致做人和事業(yè)的失敗,這是愚蠢的行為。君子坦蕩蕩,但也要能屈能伸。作為一個平凡之人,要做成事,要切記藏而不露,面臨無法左右的風險之時,該裝傻的時候,一定要裝的徹底。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牢記這三個處世精髓,告別庸庸碌碌,實現(xiàn)自我追求,一切皆有可能。各位讀者,你們認為曾國藩說的對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就分享給周圍人吧。點贊、關注我,下期內(nèi)容更精彩。 |
|
來自: liuzhaoli487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