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王陽明說過: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文天祥說:時窮節(jié)乃現(xiàn)。估計能經(jīng)過曾國藩這樣磨難的人,也不乏少數(shù),可是為啥就曾國藩成為一代名臣和圣賢,主要的原因,是他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讀了一本奇書!
晚清時期的政治,大家都奉行“多磕頭,少說話”策略,他們謹遵道光皇帝“修修抹抹”、敷衍度日的政治方針,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滿朝卻昏睡如醉,大家如同坐在一輛老舊破車里的乘客,眼看著它奔向深淵,卻都噤口不言,如同不涉己事。 曾國藩是個有政治潔癖的理學(xué)家,致仕之后,一直以一己之力,想改變這種狀態(tài)! 太平天國起義六年多前,曾國藩就敏銳地預(yù)感到,一場席卷全國的大動亂正在隱隱醞釀之中。上了一道《應(yīng)詔陳言疏》,痛斥當(dāng)時的“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的官場作風(fēng),曲盡當(dāng)時官場的丑惡形態(tài)??吹剿淖嗾壑邪丫┕倜鑼懙萌绱瞬豢埃賳T們氣不打一處來。好嘛,滿朝皆醉你獨醒,滿朝皆濁你獨清?于是很多官員開始和曾國藩作對!而且還因提意見,被道光所唾罵。 在長沙訓(xùn)練湘軍,可謂在“打脫牙和血吞”,與綠營軍矛盾重重,差點發(fā)生火并,把命丟了! 曾國藩調(diào)任江西后,因于不愿意與當(dāng)?shù)毓賵鐾骱衔?,備受排擠!曾國藩家書描述形容當(dāng)時的苦況說:“士饑將困,窘若拘囚,群疑眾侮,積淚漲江,以求奪此一關(guān)而不可得,何其苦也?!?/p> 好不容易干出點成績,被皇帝借丁憂之名,一腳把他踢回老家守制三年,實質(zhì)就上解除他的兵權(quán)!徹夜不眠的曾國藩時而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時而在室內(nèi)外踱來踱去。幾年來的種種經(jīng)歷不斷纏繞在他的心頭,
首先要說的是曾國藩是理學(xué)家,除圣賢書和儒家書,他是不看的,所以他又從頭至尾讀了《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希望從這些史學(xué)名著中窺測前人處世行事的訣竅,從中獲取借鑒。可惜一無所獲! 后來曾國藩在朋友的推薦下,獲知“岐黃醫(y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yī)世人之心病”,讓他研究黃老之術(shù),并給他開了一個藥方: 讓他研讀《道德經(jīng)》,這本天下奇書! 沒有想到的是,幾千年前的老子之言,給了他意想不到的啟示,讓他恍然見到了另一片天地。他像一個閉關(guān)的和尚一樣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把自己起兵以來的種種情形在大腦中一遍遍地過。 漸漸地,曾國藩靜下心來了。他反思到,在官場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臉腫,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個性、脾氣、氣質(zhì)、風(fēng)格上的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為人處世,總是懷著強烈的道德優(yōu)越感,自以為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太直,當(dāng)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反思自己中,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承認說:“余生平在家在外,行事尚不十分悖謬,惟說些利害話,至今悔憾無極!” 朋友們不能理解他,難道都是因為不明大義,身處局外?他自己就沒有任何責(zé)任?“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圣人之言,他雖然耳熟能詳,但實際上沒有真正做到過。 他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點: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干、一味剛強。 曾國藩終于認識到,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強者,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之人。 所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所謂“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社會的潛規(guī)則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掃蕩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虛偽、麻木、圓滑、機詐,是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只有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調(diào)動各方面的力量,到達勝利的彼岸。 重新出山的曾國藩,開始與官場和光同塵,“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成就一番偉業(yè)! 從當(dāng)年的“曾剃頭”,變成一代圣賢,為了聯(lián)絡(luò)曠世奇才左宗棠,他甚至愿意把自己比作雌,把左宗棠比作雄。 并且以《道德經(jīng)》中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平定太平天國后,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經(jīng)營的湘軍!落個全身而退!功在千秋! 如果有朋友,遇到人生的困境, 不妨開始研習(xí)《道德經(jīng)》,一定會讓你大徹大悟,走出人生的困境,達到新輝煌! 關(guān)注本頭條號,一起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