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譯文】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吳、楚東兩地在東南邊隔開,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蕩漾漂浮。 親戚朋友沒有一點消息,年老體弱的我只好帶著一家靠著這一葉孤舟任意漂泊。 關山以北的戰(zhàn)爭烽火仍然沒有停息,依在窗前遙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淚潸然。
【譯文】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愿終于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
【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作品簡介】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于大歷三年(768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篇表現(xiàn)了杜甫得償多年夙愿,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達了報國無門的哀傷。 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二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三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
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xiàn)了杜甫得償多年夙愿,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岳陽樓 登樓
【注釋】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在今湖南岳陽境內洞庭湖岸。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天地。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里指書信。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戎馬:指戰(zhàn)爭。 關山北:北方邊境。 憑軒:靠著窗戶。憑:倚。軒:樓窗。 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眼淚。 登岳陽樓[杜甫朗誦:雅坤]-原創(chuàng)-高清正版視頻在線觀看–愛奇藝
【作者簡介】 杜甫 . 古詩文網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371篇詩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稱他的詩為“史詩”。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shù)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清初文學評論家金圣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xiàn)代研究者的贊賞。 杜甫不只在中國流名,還揚名海外。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他對日本文學影響相對較晚,直到十七世紀他在日本擁有和在中國一樣的名聲。杜甫對松尾芭蕉的影響尤深。杜甫也是美國作家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歡的作家 朗讀《登岳陽樓》-教育-高清完整正版視頻在線觀看-優(yōu)酷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杜甫57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泊岳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藝術特色】 這首詩的藝術成就可以從以下兩點加以理解。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并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后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說,開篇一聯(lián)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lián)中,詩人由上聯(lián)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里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lián),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后聯(lián)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lián),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lián)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fā)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上說,首聯(lián)蘊含喜悅,頷聯(lián)帶有雄壯,頸聯(lián)轉為凄苦,尾聯(lián)變?yōu)楸瘋T娙说母星殡S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賞析】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現(xiàn)在我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lián)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少時就有壯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游吳越,后北游齊趙。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游的夙愿,無奈戰(zhàn)亂頻仍,身世漂蕩,難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于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頷聯(lián)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宋代劉辰翁說,此聯(lián)“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皡浅?,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古屬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古屬吳國?!佰濉保至选8嗵圃娦蕾p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頸聯(lián)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此時,他身體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交流。詩人在尾聯(lián)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意境深遠,余韻無窮?!叭竹R”,兵馬,這里借指戰(zhàn)爭。大歷三年(768)秋,吐蕃侵擾靈武,京師戒嚴;朝廷又命郭子儀率兵五萬至奉天,以備吐蕃。
【賞析】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于大歷三年(768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篇表現(xiàn)了杜甫得償多年夙愿,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達了報國無門的哀傷。 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向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向往實現(xiàn)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償?shù)那樗?。?lián)系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里就是無字處?!拔簟迸c“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并隨著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里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lián)的“水”字,雖沒出現(xiàn)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佰濉弊钟玫暮芎?,有動態(tài)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扒と找垢 笔钦f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仿佛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仿佛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案 弊忠灿袆討B(tài)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夸張手法,這里有個視覺、感覺和想象的問題。由于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仿佛大地四處都是水鄉(xiāng)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借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象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果。這是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象的產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嘆洞庭湖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盁o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坝H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肮轮邸笔侵冈娙巳覕D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lián)系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lián)想到吳楚,聯(lián)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于是使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梢哉f這兩聯(lián)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后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lián)想為主。這兩聯(lián)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lián)系,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后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征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蕩不安。這里包含著安史之亂的后遺癥: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梁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仿佛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yōu)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梢哉f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詩人胸中翻騰著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于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涌上心頭。這兩聯(lián)中,上聯(lián)境界極大,下聯(lián)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著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來說,上聯(lián)展現(xiàn)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lián)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蕩,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tǒng)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么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里是象征,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安婚焺t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lián)“戎馬關山北。”“戎馬”,就是戰(zhàn)馬、兵馬,指戰(zhàn)爭?!瓣P山”,泛指,并非專指那道關,那座山。“關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zhàn)火就在北面燃燒。“戎馬關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zhàn)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皯{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zhàn)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xiàn)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lián)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lián)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后,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賞析】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岳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首聯(lián)敘事,頷聯(lián)描寫,頸聯(lián)抒情,尾聯(lián)總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p>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chuàng)造詩的總體意境?!兜窃狸枠恰氛沁\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典范。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賞析】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 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 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 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賞析】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岳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薄拔袈劇睂憦那皩Χ赐ズ馍缴难瞿剑敖裆稀苯淮鷷r間,“岳陽樓”點明地點,寫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陽樓觀賞洞庭湖的美景風光。今、昔二句互文,名勝早聞,今始得見,平生一快。 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庇上矏傊膩碛^賞洞庭湖,真是遼闊無邊,分裂吳、楚兩地,吞吐日月星辰,氣勢宏偉,氣象萬千。 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惫P鋒一轉,回到現(xiàn)實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長期浮舟江上,與親朋隔絕,無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歲,老病纏身,孤身飄零。這里,自己的孤寂與上聯(lián)的湖闊雄壯形成鮮明的對比,愈益顯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尾聯(lián)“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寫詩人的博大襟懷。詩人憑軒老淚橫流,不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縱目遠眺,遙想北方邊境,戰(zhàn)亂未平,國家艱危,這才是詩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采用以樂寫悲的手法,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渾厚深遠,感情曲折真摯,發(fā)飄零孤寂之悲哀,感戰(zhàn)事亂離之不停,一唱三嘆,令人扼腕。
【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現(xiàn)鞏義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 這首詩寫于唐代宗大力三年(公元768年)。是年正月,詩人攜妻子從夔州出峽,漂泊荊湘,歲暮流寓于岳陽縣的岳陽樓。詩人登上岳陽樓,望著汪洋浩瀚的洞庭湖,觸景傷情,遂作此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首聯(lián)上下兩句緊相蟬聯(lián),表明了時間、行動和地點。因為“昔”日有所“聞”,所以“今”日才登“上”,從時間上、行動上看,前后有著緊密的承接關系。又由“洞庭水”引出“岳陽樓”來?!皹恰痹凇八边?,只有登“樓”,才能觀“水”,兩者不可分割。這兩句表明,詩人過去已聽說過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心早已向往之,今日登樓絕非唐突行事,而是實現(xiàn)了昔日的心愿,字里行間潛藏著喜悅之情。另外,第二句又是點題之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上了岳陽樓,眼界立即為之開闊,洞庭湖的整個面貌一下子就展現(xiàn)在了詩人的面前,昔日的傳聞果然是真實的,好一派雄偉壯觀的景象?。∷孟癜褨|邊的吳地和南面的楚地一下子劈開了似的。湖水的汪洋廣闊,似乎包容了整個宇宙,連天地日月也宛若晝夜都浮在水面之上。這是全篇僅有的兩個描寫景物的句子,詩人以巨筆從吳、楚兩國的幅員遼闊的地理位置著眼,由乾坤宇宙漫無邊際的空間落筆,把洞庭湖的開闊宏偉壯觀的氣象,一覽無余地描繪了出來。特別是一“坼”一“浮”兩個動詞的運用,將洞庭湖水波涌連天的浩瀚與宏闊畫面,一筆勾出,可謂點石成金,富于神韻。這兩個詩句之所以成功,不僅在于詩人運筆有神,還在于詩人寬廣的襟懷,恢弘的氣度。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碑斣娙顺两谀且巳雱俚亩赐ズ跋笾械臅r候,他不知不覺地又從如詩如畫般的瀲滟湖光,聯(lián)想到了自己眼下的不幸遭際。在這浩瀚廣袤的宇宙之中,他是那樣的可憐而又渺小。多年來他到處漂泊流徙,親朋遠離,音信杳無,這令詩人感到無比的孤獨。而今他又年老多病,孑然一身,只有這一葉孤舟,載著他在這無邊的苦楚中隨處飄流。至此,詩人的感情已由開篇的潛藏喜悅,轉為明訴悲苦了。詩句中“無一字”和“有孤舟”的出奇制勝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工整的對仗上,還體現(xiàn)出極為傳神的作用。 如果說前兩句是洞庭湖實景的描寫,那么,這兩句便是詩人現(xiàn)實處境的真實寫照。上下兩聯(lián),彼此映襯,益發(fā)顯示出景之雄偉壯闊,情之孤苦伶仃。這里繪景到抒情的銜接轉化,極其自然、和諧,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薄叭竹R”,指戰(zhàn)事。“關山北”,指祖國北方。這一年吐蕃重兵屢次侵犯西北,朝廷派郭子儀率兵五萬在奉天(今陜西省乾縣)防守。“安史之亂”已經平定,但國家仍不安寧。作為偉大詩人的杜甫,他怎能只陷在個人的悲苦之中呢?又如何能忘卻國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大事呢?“戎馬關山北”,這就是指這件大事。平生憂國憂民的詩人,想到國家的危難和人民的災難,在岳陽樓上憑軒倚欄,潸然淚下。作品寫到這里戛然而止。這最后的結句,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痛。因而,偉大詩人的形象自然突出了出來,作品的主題思想也得到了有力深化。另外,在結構方面,“憑軒”一詞又緊扣前面的“今上岳陽樓”,使作品收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 綜合前面一系列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名家點評】 唐庚《唐子西文錄》:過岳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宏放,涵蓄深遠,殆與洞庭爭雄,所謂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輩率為大篇,極其筆力,終不逮也。杜詩雖小而大,余詩雖大而小。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西清詩話》云: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皆見稱于世。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子美詩,則又不然?!皡浅|南坼,乾坤日夜浮?!辈恢倭晷刂型處自茐粢?。 劉克莊《后村詩話》:岳陽城賦詠多矣,須推此篇獨步,非孟浩然輩所及。 方回《瀛奎律髓》:岳陽樓天下壯觀,孟杜二詩盡之矣。中二聯(lián),前言景,后言情,乃詩質一體也。 高棅《唐詩品匯》:劉曰: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吳楚”二句下)。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五、六略不用意,而情景適等。趙云龍曰:句律渾樸。盛唐起語,大率如此,三、四高絕。 何焯《義門讀書記》:定遠云:破題筆力千鈞。岳陽樓因洞庭湖而有,先點洞庭,后破“登”字,迎刃之勢,……上下各四句,直似不相照顧;仍復渾成一氣。非公筆力天縱,鮮不顧此失彼。 胡應麟《詩藪》:“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浩然壯語也,杜“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象過之。 王夫之《唐詩評選》:出峽時攝汗漫于整暇,不復作“花鳥無私”、“水流不競”等語。起二句得未曾有,雖近情而不俗?!坝H朋”一聯(lián),情中有景?!叭竹R關山北”五字卓煉。此詩之佳亦止此。必推高之以為大家,為元氣,為雄渾壯健,皆不知詩者以耳食不以舌食之論。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杜作前半首由近說到遠,闊大沉雄,千古絕唱,孟作亦在下風。 黃生《唐詩摘鈔》:親朋無一字相遺,老病有孤舟相伴,各藏后二字,名“歇后句”。題是登岳陽樓,詩中便要見出登樓之人是何身分;對此景作此詩,是何胸次,如此詩方與洞庭岳陽氣勢相敵。 黃生《杜詩說》:前半寫景,如此闊大;五、六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結語湊泊極難,轉出“戎馬關山北”五字。胸襟氣象,一等相稱,宜使后人擱筆也。 張謙宜《繭齋詩談》:“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笔謱懕M湖勢,氣象甚大。一轉入自己心事,力與之敵。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元氣渾淪,不可湊泊,千古絕唱。 沈德潛《唐詩別裁》:三、四雄跨今古,五、六寫情黯淡。著此一聯(lián),方不板滯。孟襄陽三、四語實寫洞庭,此只用空寫,卻移他處不得,本領更大。 浦起龍《讀杜心解》:黃生云:寫景如此闊大,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愚按: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然玩三、四,亦已暗逗遼遠漂流之象。 楊倫《杜詩鏡銓》:王阮亭云:元氣渾淪,不可湊泊,高立云霄,縱懷身世。寫洞庭只兩句,雄跨今古。下只寫情,方不似后人泛詠洞庭詩也。 譚宗《近體秋陽》:元氣渾灝,目無今古。 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吳楚”二句雄偉,雅與題稱。此作與襄陽《臨洞庭》詩同為絕唱,宜方虛谷大書毬門,后人更不敢題也。 梁章鉅《浪跡叢談》:徐筠亭時作曰:“孟襄陽詩'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少陵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氣魄已無可加,而孟則繼之曰'欲濟無舟揖,端居恥圣明’,杜則繼之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渺之情,攝歸至小。兩公所作,不謀而合,可見文章有定法。若更求博大高深之語以稱之,必無可稱而力蹶無完詩矣?!?/p>
這首詩中寫景的是哪幾句?這幾句詩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寫景的詩句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边@兩句詩既是寫實,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麗而又生動。 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首聯(lián)寫自己早就對洞庭湖充滿向往,為下文蓄勢。 B.頷聯(lián)用比喻寫洞庭湖的闊大,意境宏麗。 C.頸聯(lián)是詩歌意旨所在,寫自己的身世,表現(xiàn)自己的處境凄涼落寞。 D.尾聯(lián)筆鋒一轉,表現(xiàn)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杜甫在《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事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
: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說到洞庭湖,我們都會想起唐詩中寫得最好的兩處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是“ , ”,出自杜甫的《登岳陽樓》。他們都以大胸襟、大手筆,寫出了洞庭湖的大氣象、大氣魄。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詩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這兩句中的關鍵詞并體會其表達作用。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兩個字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無比壯闊而又生動。
賞析頷聯(lián)。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處? :一“坼”一“浮”,攤販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坼”字,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洞庭湖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飄蕩起落,下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形在讀者眼前。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表達了詩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幫助;“老病有孤舟”,寫出了詩人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泊,以舟為家,前途茫茫,無處安身的孤苦無依。
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不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這可以從“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句詩中看出。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嘆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身世,更為正處在戰(zhàn)火中的祖國“涕泗”橫流。
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談談你對“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兩句詩的理解。
:個人經歷:舉目無親,年老多病,以孤舟為伴;國家命運:戰(zhàn)爭未平、國家多難,老淚縱橫,作者不僅哀嘆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涼,更為國家動蕩不安戰(zhàn)亂不休而悲傷。
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本詩頷聯(lián)所寫的景象。 :上句寫從樓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東南的吳楚兩地從中分開;下句寫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 (意思對即可)
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全詩抒發(fā)了詩人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
作者登樓為什么會老淚縱橫?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為作者已是暮年,獨自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zhàn)火,想到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國難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xiàn)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頷聯(lián)寫在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奇壯觀景象,頸聯(lián)寫的卻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凄涼,兩者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 :頷聯(lián)寫洞庭湖的壯闊,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lián)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情感。
詩中“乾坤”一詞的意思是 。 :天地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哪些感情?
:思念親人、漂泊他鄉(xiāng)、報國無門
《金玉詩話》云:“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斗麗搜奇者尤眾?!荒?#39;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雄壯如在眼前,至讀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同意。理由:從意境上看,孟浩然詩僅限于洞庭湖、云夢澤、岳陽城,境界還不夠廣闊;而杜甫詩寫洞庭湖,其意境則拓展到吳楚兩地,甚至把整個天地都包容在內,境界廣闊而曠遠;意境的廣闊表現(xiàn)出詩人博大的情懷。(意合即可。如從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傷己憂國的思想感情。第三聯(lián)寫詩人失去親朋消息,自己既老且病,與孤舟為伴,漂泊在外,流露出孤苦無依的悲傷。第四聯(lián)寫戰(zhàn)亂不休,詩人感傷落淚,表達了作者對動蕩不安的國家局面的憂傷。(意合即可)
聯(lián)系詩的后四句,體會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作者登樓為什么會流淚?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為作者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zhàn)火,想到飽守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精神。
頷聯(lián)寫的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洞庭湖廣闊無邊、水勢浩瀚的雄奇壯觀闊大景象,而頸聯(lián)寫的卻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凄涼,兩者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 :頷聯(lián)寫洞庭的壯闊景象,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lián)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的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感情。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①??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②。
| 《登樓》的最后一句“日暮聊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
|
(2)①《登岳陽樓》一詩中,吳楚一聯(lián)為所望之景,岳陽樓的壯觀、洞庭湖的浩蕩得到強化,從而反襯出老病之人的孤獨、渺小,引發(fā)詩人面對雄奇的勝景和壯闊的時代卻無所作為的傷感情緒(或:憂國憂民的傷感情緒)。②《登樓》一詩中,錦江一聯(lián)為所望之景,分別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來表現(xiàn)季節(jié)變換和人世滄桑。面對花開似錦的春色,卻又生活在萬方多難的現(xiàn)實中,從而引發(fā)作者傷心又無奈的感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登樓覽景時怎樣的心情?《登樓》 :表達了詩人對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的憂憤而又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
詩家認為全詩中間兩聯(lián)最令人動情,請從情與景的關系角度賞析其獨到之處?!兜菢恰?/p> : 即景抒懷,熔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登樓》的最后一句日暮聊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日暮聊為梁甫吟”一句,表面上寫日暮之時唱起諸葛亮常吟的歌,將自己的這首詩比作《梁甫吟》,暗指今日濟也之材稀缺,流露出為時局深深擔憂、希望國家起用賢才的心意(或:暗示自己愿像諸葛亮那樣為國分居、兼濟天下卻總是報國無門,流露出憂國憂民又無可奈何的情緒 作者把自己的這首詩比作《梁甫吟》,暗指今日賢才稀缺,流露出為時局深深擔憂、希望國家起用賢才的心意(或:暗示自己愿像諸葛亮那樣為國分憂、兼濟天下,但卻總是報國無門,流露出憂國憂民又無可奈何的情緒。)
《登岳陽樓》與《登樓》兩詩,均為杜甫登臨詩的代表作,分別簡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發(fā)內心感懷的。 :《登岳陽樓》一詩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為所望之景,岳陽樓的壯觀、洞庭湖的浩蕩得到強化,從而反襯出老病之人的孤獨、渺小,引發(fā)作者面對雄奇的勝景和壯闊的時代卻無所作為的傷感情緒(或:憂國憂民的傷感情緒)?!兜菢恰芬辉娭?,“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一聯(lián)為所望之景,分別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來表現(xiàn)季節(jié)變換和人世滄桑。面對花開似錦的春色,卻又生活在萬方多難的現(xiàn)實中,從而引發(fā)作者傷心又無奈的感懷。
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 :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杜甫在面對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時“憑軒涕泗流”,請問這淚水中包含了詩人的哪些情 感? :對親戚朋友的眷戀,有年老孤獨的悲哀,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但也有無以報國的哀傷(念親、哀己、憂國三個方面各1分)
【英漢對照】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