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詩句,我們耳熟能詳。比如:
這些詩,我們課本里學(xué)過,寫作文引用過,考試默寫過,有許多還拿來勸解別人的人生。 但是,如果要問你,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出處是哪里? 估計你和我一樣懵! 詩紅人不紅。 這就是文學(xué)圈的一個典型現(xiàn)象。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這寶藏般的“片語只言”,獲得超越作品本身的傳播力。 而且我們還能讀到,是我輩的幸運(yùn)!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這就是金句的力量! 這些千古名句,作者不一定很出名,但也值得被我們知道。 我整理了50句中學(xué)時學(xué)過的,耳熟能詳?shù)脑娋?,找全了作者和出處?/p>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這些詩句的時代,一起體會作者的情感。 全文近8000字,建議靜心閱讀。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詩很出名,經(jīng)常被引用在各種場合。 但是作者叫曹松,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過。 曹松,字夢徵。唐代晚期詩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 這一句選自其《己亥歲二首》。原詩如下: 其一:
其二:
這2首詩描寫了安史之亂后的戰(zhàn)爭,兵荒馬亂、生靈涂炭。 “ 一”與“萬”、將軍榮與“萬骨枯”強(qiáng)烈對比,令人觸目驚心。 順帶一提,曹松是54歲中進(jìn)士,同年有5個老頭,都是54歲以上的,被稱為“五老榜”。 其中有2個過了古稀,王希羽和劉象。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詩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兩句并不是一聯(lián),而是一首詩中的2句。 作者其實也很有名,是宋朝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恒。 29歲登基,在位25年,初登寶座時他勤政愛民,是個難得的好皇帝。后來與遼國定盟和解,被認(rèn)為是最懦弱的皇帝之一。 不過正因如此,此后大宋得到了一時的太平,也進(jìn)入了空前的經(jīng)濟(jì)繁榮期。 這樣皇帝,一生最尚文,喜歡研究詩詞,更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勸學(xué)詩》。 原詩如下: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fèi)工夫。試卷里最喜歡考的一句。比喻急需的東西費(fèi)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作者是夏元鼎,南宋學(xué)者。 他的生平史書記載不多,最出名的就是這首《絕句》。 全詩如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這首詩名氣很大,但作者不詳。一般認(rèn)為是出自唐代一個女子之手。 這幾句詩出現(xiàn)在《杜秋娘詩》的附注中,作者是杜牧。 在這首詩中,杜牧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詩中附了一段注:
杜牧在詩中并沒有說這首七絕是誰所作,但后世多歸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詩三百首》。 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朱自清在散文《春》里,引用了這句詩。 但這首詩的作者卻失落無考。 有人考證,這首詩的作者叫志南,是南宋的一個僧人。 其實志南也只是法號,并不是姓名,詩人的真實姓名、生卒年份都已經(jīng)失落無考。 原詩如下: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fù)心多是讀書人。出自明代一個曹學(xué)佺的讀書人之手。 一說是殘詩,一說是對聯(lián)。 曹學(xué)佺名氣不算特別大,但他這兩句話,卻影響很大。 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可以在各種場合聽到這句話。 郭德剛經(jīng)常用這兩句話做定場詩。 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緣千里來相會。這句話最早在宋朝的時候就成了民間的諺語,在文人墨客中廣為流傳,皆稱之為妙。 后來清代的黃增在《集杭州俗語詩》中將其囊括薈萃,整編而成,全詩是:
落花人獨(dú)立,微雨燕雙飛。很多人知道這句詩,都是通過宋代晏幾道的《臨江仙》。
但其實原詩作者是唐未五代詩人翁宏,《春殘》其詩云:
被晏幾道借用后,大多人只知晏小山而不知翁宏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這句話很豪氣,尤其考完試后,在日記本里愛寫這句。 但原詩作者是在反對尊古貶今。認(rèn)為時代在發(fā)展和變化,縱然前人詩歌有著厚重的積累,極高的成就,但詩人們?nèi)钥梢酝ㄟ^創(chuàng)新推進(jìn)詩歌向前發(fā)展。 作者就是清代趙翼,全詩如下: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這句詩大家都記得,但原著卻不見得讀過。 出自《醒世恒言·卷一·兒女團(tuán)圓 》,是一首定場詩,全文如下:
不愛江山愛美人。曾經(jīng)有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是這樣說的:愛江山,更愛美人。 但意思卻與原詩相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孔尚任的傳奇劇本《桃花扇》完稿,演出之后后引起了巨大的社會轟動。 《桃花扇》講的是明朝末年,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為主線,揭露了南明小朝廷迅速覆亡的原因。 詩人陳于王大約也是在觀看(品讀)了《桃花扇》之后,是寫下了流傳甚廣的懷古佳作《題桃花扇傳奇》。 全詩如下: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兩句出自《增廣賢文》。 但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卻是出自唐·王貞白的《白鹿洞》,全詩如下: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記得小學(xué)時,我們教室里,掛著很多名言警句,其中有這句。 后來,才知道此詩的作者是黃聚禪師,唐朝時著名僧人。 他的這首《上堂開示頌》,借梅花比喻禪修的艱難。 指擺脫塵世勞苦是一件非常之事,需要下一番大力氣。 全詩如下:
依樣畫葫蘆。“依樣畫葫蘆”,亦有“依本畫葫蘆”,俗稱“照葫蘆畫瓢”,是模仿別人的意思。 由于這句成語形象傳神,經(jīng)常被人們引用。 其出處是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 北宋初年,有個翰林學(xué)士叫陶谷,在宋太祖趙匡胤身邊擔(dān)任起草各種文告的工作。 時間一長,他自以為有功,想到外地去做官,便托人在宋太祖趙匡胤討個高官做。 誰知宋太祖卻說:“翰林學(xué)士起草文告,無非是參照前人的舊本,其間不過換幾個字句,充其量不過照葫蘆畫瓢而己,談不上有什么貢獻(xiàn)?!?/p> 陶谷深感失望,一氣之下就做詩自嘲,其中有這樣兩句:
從此以后,“依樣畫葫蘆”就作為一句熟語,流傳在人們的口頭筆下。 沖冠一怒為紅顏。出自清代吳偉業(yè)的《圓圓曲》。 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太倉(今屬江蘇)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jìn)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 《圓圓曲》是長篇敘事詩,全詩組織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以陳圓圓、吳三桂的離合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但也揉合進(jìn)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發(fā)了作者極其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部分原文如下:
為他人作嫁衣裳。作者秦韜玉,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時人戲為“巧宦”,后不知所終。 這句詩出自其詩《貧女》,全詩如下:
這首詩,以語意雙關(guān)、含蘊(yùn)豐富。 以一個未嫁貧女的獨(dú)白,傾訴她抑郁惆悵的心情。 字里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個作者其實也很出名,只是我們沒有把作者和詩句聯(lián)系在一起。 作者正是唐朝的顏真卿,大書法家??! 典型的詩名為書名所掩。 全詩如下:
百無一用是書生。“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這是《鐵齒銅牙紀(jì)曉崗》片頭曲的一句,唱出了幾分無奈,幾分豪氣。 但原詩《雜感》卻正是作者的吶喊。 黃仲則,清代人。少年時即負(fù)詩名,詩學(xué)李白。 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 后授縣丞,未及補(bǔ)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xiāng),年僅35歲。 其人孤苦有趣,瞿秋白、郁達(dá)夫、郭沫若等等都是其堅決的擁躉。 全詩如下: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這里有一個典故“六尺巷”,涉及到清代的一對父子宰相。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人,對張廷玉的應(yīng)該很深。 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張廷玉的父親,張英,當(dāng)朝宰相。 “六尺巷”在安徽桐城很有名。我們對其故事也從小就聽,耳熟能詳,不多贅述。 全詩如下: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此句瑯瑯上口,許多人在旅游時,發(fā)圈時配這個文字,很“文藝”。 其實,這首詩是宋朝, 慧開法師《無門關(guān)》的第十九篇。 慧開禪師因為苦參“無”字話頭而開悟,因此特別著重“無”字法門。 他將歷代禪宗重要的公案斟選匯編,選擇其中的四十八期,纂集成為“無門關(guān)”一書。 全詩如下:
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在哲學(xué)課本里,這是樸素辯證法的經(jīng)典。 在物理課本里,是運(yùn)動參考系的范例。 但,這首《攤破浣溪沙》是唐代民間詞,是敦煌曲子詞中的一首。 敦煌曲子詞基本就是白話,也就是說市井老嫗皆能歌的意思。 全詩如下:
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兩句被很多人掛在嘴邊。 更有許多人認(rèn)為是李白的詩。 但其實是唐晚期羅隱的詩。詩名《自遣》。 羅隱是一個渾身負(fù)能量,特別特別喪的人。 也許是因為他運(yùn)氣太差,仕途坎坷到處踩坑,所以養(yǎng)成了很喪的性格。 他考試考了十幾年始終沒中第,于是憤而改名為“隱”。 雖名為“隱”,他的性子和飄逸、淡泊完全沾不上邊。 他詞鋒犀利,喜歡諷刺,嘴角時時掛著嘲弄的微笑,也不知道是嘲笑這世道還是自嘲。 他詩中金句頻出,到現(xiàn)在人們在喝酒的時候還常常引用他的詩句。 全詩如下:
他還有一首《蜂》,流傳更廣,也更毒雞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因為?三國演義?這兩句可謂無人不知。可是詩人楊慎就少有人知了。 楊慎明代文學(xué)家,狀元及第,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東閣大學(xué)士楊廷和之子。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出自北宋詩人蘇麟,是他給范仲淹獻(xiàn)詩,全文已失傳,只留下了這一句。 宋代俞文豹在《清夜錄》寫:范文正公鎮(zhèn)錢塘,兵官皆被薦,獨(dú)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xiàn)詩云:
蘇麟以此句來表示自己不得提拔的不滿。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句詩出名到什么程度? 到處可見它的改寫句,標(biāo)準(zhǔn)模板'XX一入深如海,從此XX是路人。' 但是詩人崔郊卻聲名不顯,這是他唯一一首被收入《全唐詩》的作品。 留下的唯一一首詩,在現(xiàn)代火到這個程度,也是他沒有想到的吧! 詩句《贈去婢》,原詩如下: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很勵志的詩句,作文里的常客。歌詞里也經(jīng)常用。 出自唐代僧人黃蘗禪師的《上堂開示頌》,全詩如下: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句很出名,來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被譽(yù)為“孤篇壓倒全唐”。 首先,這首詩寫的是真好; 其次,他沒什么其它能拿出手的詩了。 全文太長,這里就不放了,自己翻課本就好。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這兩句經(jīng)常被引用,尤其是元宵節(jié)。廖廖2句,就描寫出不夜城的熱鬧景象。 詩出《正月十五日夜道》,作者唐代蘇味道。 這個名字很普通,是吧? 如果這樣想,就說明你真的愛小看人。 他有3個知名的后代,后人稱“三蘇”,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 所以寫作的基因是可以遺傳嗎? 全詩如下: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我們從小就會背這2句。作者是唐代宋之問。 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和同時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詩的定型,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是人品超級垃圾。 比如,為了討好武則天的寵臣張氏兄弟,他不惜放下身架,給張易之端壺倒尿; 再如,為了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據(jù)為己有,他竟然親手捂死了自己的親外甥劉殺夷。 再如這2句,我們一直以為是思鄉(xiāng)的詩。 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 被貶不久,宋之問因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 逃回洛陽的宋之問,無處藏身,只好投靠曾經(jīng)的好友張仲文。 張仲文深愛其才,冒險將他收留,沒想到,他卻恩將仇報,害得張仲文一家喪命九泉。 全詩如下:
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從小學(xué)就倒背如流。一犯錯,老師就不自覺地用這句了警告。 語出明代楊儀的《明良記》:唐解元寅既廢棄,詩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 但這句話卻是唐寅說的。 唐伯虎 29 歲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高中解元。 正當(dāng)唐伯虎積極準(zhǔn)備來年的京城會試時,卻飛來橫禍。 在這次鄉(xiāng)試中,有人事先經(jīng)過賄賂,得了試題,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罷免。 無辜的唐伯虎受到牽連,被剝奪了解元稱號,入了監(jiān)獄。 事后唐伯虎感嘆道: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語出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用來形容十年苦讀歷經(jīng)艱辛,一舉成名后身價倍增。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此句曾被多次引用,如《封神演義》《初刻拍案驚奇》等。 同樣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歌里唱的最多了。 出自宋代詞人李之儀的作品,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詞名叫《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全詞如下:
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多少學(xué)校的校訓(xùn)! 這句本身也是一個書院的對聯(lián),也是校訓(xùn)! 只不過這所學(xué)校有些久遠(yuǎn),是明代的東林書院。 作者顧憲成,因創(chuàng)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 偷得浮生半日閑。作者李渉,唐代人,生卒年不詳,字不詳。 這首詩因?qū)懺邡Q林寺的客舍墻壁上,被流傳下來。 全詩如下: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又是經(jīng)常被用作題記、個簽的一句話,小說里面也常有它的身影。 出自袁了凡的《了凡四訓(xùn)》。 其實,書里還有一句一2019年也很出名,就是《哪吒》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有人認(rèn)為是陶淵明說的?!稓w去來兮辭》云:
還有一些人誤以為是孔子說的。 但其實都不是。 最早出自《論語》。是一個叫楚狂的,對著孔子唱:
前半句演變成了“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p>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話雖然我們常常會提起。 可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句話已經(jīng)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 沈德潛記載為堯舜時代的歌辭,作者當(dāng)然是無名氏。是中國最早的詩歌。 后人起名為《擊壤歌》,全詩如下: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戰(zhàn)國策》,原文如下:
作者是先秦?zé)o名氏。 人面桃花相映紅。出自唐代詩人崔護(hù)的《題都城南莊》。
《全唐詩》存崔護(hù)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這首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出自《莊子》雜篇《說劍》。 根本不知道誰寫的,后來被李白,金庸引用。 李白引用至《俠客行》:
金庸引用至《俠客行》小說,講出劍之快。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這篇最初見于《太平御覽》卷六百八十九,題為《古艷歌》,無作者名氏。 全詩如下:
寫棄婦被迫出走,猶如孤苦的白兔,往東去卻又往西顧,雖走而仍念故人。 是規(guī)勸故人應(yīng)當(dāng)念舊, 而不是說舊人必定比新人好。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出自宋朝盧梅坡《雪梅》的詩句。 盧梅坡,生卒事跡均不詳。宋朝文人,《全宋詞》錄其《鵲橋仙》等4首。 “梅坡”應(yīng)該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現(xiàn)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獨(dú)留下一個盧梅坡的名字。 全詩如下:
草長鶯飛二月天。小學(xué)課本里的詩。 出自《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詩如下:
何以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被言情小說用爛了的句子。 但是原句的意思和言情八竿子打不著。 作者就是“聞雞起舞”的主角之一——西晉劉琨,一生也算是頗有傳奇色彩了。 “百煉鋼”和“繞指柔”都是劍的名字。 這兩句的意思是:哪里會想到,我堂堂硬漢子,竟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軟弱地步。 詩名《 重贈盧諶》。全詩太長,請自行搜索。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聯(lián)詩一直被作為山水田園詩的審美范本來評價王維。 許多人以為是王維做的。 但其實不是,是王籍。生卒年不詳。南朝梁詩人。 以一首《入若耶溪》享譽(yù)詩史。 全詩如下:
閑敲棋子落燈花。這句太有名了。意境也太美,太閑適了! 其實全詩都很有名。但作者趙師秀卻很少人知道。 作者是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全詩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年中秋節(jié)必備的詩句。 世人皆知張九齡乃唐開元名相,殊不知其文才亦為一絕。 這應(yīng)該是他最著名的一句了。出自《望月懷遠(yuǎn)》。 全詩如下: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話大家應(yīng)該都耳熟能詳啦, 據(jù)說江疏影小姐姐的名字就取自這首詩吶,上海市的閔行區(qū)也有『疏影路』和『水清路』 出自林逋《山園小梅》,林逋,北宋隱逸詩人,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西湖。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很多朋友用這句話來感慨人生,感慨世事無常, 此句出自孔尚任的《桃花扇》劇末套曲《哀江南》。 南明滅亡后,蘇昆生重游秦淮,兩岸金粉盡散,一片蕭條,憶起往日繁華,不禁發(fā)出這句感嘆。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