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組舊照攝于1993年1月24或25日,農(nóng)歷壬申年 【猴年】正月初二三。那天我和小妹妹、妹夫領著三個孩子,出村向東,到碧流河畔游玩。天氣很好,天朗朗,氣清清。大河邊岸,蘆花飛舞。那年,福成虛歲三十四,兒子才八歲,正是淘氣的時候。 ![]() 我們出發(fā)時的照片 ![]() 三個孩子在葦塘里穿行,快樂得啥都不知道了。兒子沖在前,兩外甥跟在后。 ![]() ![]() 嘿哈聲不斷 ![]() ![]() ![]() ![]() ![]() ![]() ![]() ![]() ![]() ![]() ![]() 碧流河,是福成長大時所見過的第一條真正的大河。小時候,我只到過莊河城西的熱水河,這條河算不上大河,它發(fā)源于莊河西北山區(qū),流經(jīng)莊河市區(qū)入黃海。在17歲前,在福成眼里那就是一條大河,要進莊河街,得過熱水河上的橋,望橋下,河水象是很深的樣子。 1976年9月,父親把家從莊河(今莊河市)東方紅公社(恢復鄉(xiāng)村建制后稱觀駕山鄉(xiāng))的東方紅大隊王爐屯,遷到了新金縣(后改稱普蘭店市)城子坦鎮(zhèn)老古村崴子屯。屯東一條小河,吊橋河,小河再東約十華里,越過二道河,便是碧流河了。屯中人為區(qū)別村旁小河,便簡稱碧流河為大河。 ![]() 二道河與碧流河交匯處 ![]() ![]() 站在碧流河大堤上俯拍大河,這組照片攝于2010年3月4日 ![]() 第一回站在大河岸邊,是1977年夏秋。那年福成中學畢業(yè),參加小隊(時稱,大隊下面是小隊,即今村民組)勞動,到稻田里拔稗子。稗子這種野草,象人群中游手好閑的人,多長得又高挑又漂亮,卻啥也不是,谷粒如糠。但在稻田里,它則因高大威猛而欺秧苗。一年之中,農(nóng)家得從春到秋拔好幾次稗子。隈子小隊的水田有一塊地在二道河邊上,我和社員同志們一起干活兒,就有了來大河邊的機會了。 ![]() 2010年5月18日所攝的碧流河 1977年,對于福成來說是個大吉祥年,好運連連。是大河給俺帶來的好運嗎?什么好運放下面講。先說這轉(zhuǎn)運的機緣,即家運之變吧。這場時來運轉(zhuǎn),是因父親的一個決定:這就是前面提到,父親把家從莊河王爐屯遷到城子坦。 父親年輕時外出闖天下,先后在營口大石橋、大連火車站和城子坦火車站工作。他是一名鐵路警察,長期與母親兩地生活。到了1976年,在他四十歲的時候,才下定決心把家搬到距他工作很近的地方。 碧流河大堤外魚塘的土壩。 現(xiàn)在想來,父親的這個決定,對于我們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父親母親結(jié)束兩地分居生活,全家團圓。從此,我們家的日子過得比較安定。那時,因父親天天來家,福成感到非常充實,有安全感。幼時父親總是不在身邊,而這時能天天見到父親,真是感到很幸福。 其次,是解決了溫飽,17歲以前,我家是沒有吃過幾天飽飯的,餓肚子是我童年、少年以至步入青春期時最基本的生命體驗。而家搬到了城子坦,吃飯問題解決了,且有大米飯吃,那是過去在王爐老家過年才能吃到的。 第三,是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作為家中長子,我在這里考上了大學。如果沒有這次搬遷,或許我連考大學的消息也不會知道。1977年秋冬,是父親拿著“文革”結(jié)束后國家恢復高考制度高校首批招生的簡章,問我,”福成,你想不想考?“。我說,”試試吧。“那場考試,全鎮(zhèn)700多名考生,首批有12人和我一樣從此改變了命運。后來,我的二弟和小妹也先后考上大學。 ![]() ![]() ![]() 碧流河大堤上飛出的野雞(2010年3月4日攝) 好運是有”兆頭“的。在1977年夏秋的大河邊勞動中,有一幫下鄉(xiāng)知青一起干活兒。他們熱烈地議論著恢復高考的事。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還有高考。他們中有的表示請假回家復習備考。他們的興奮,在當時并沒有點燃我心中的熱望,好象和我無關。高考,這事兒福成哪兒敢想啊!問題是,這似乎象一小粒(自己沒有察覺的)種子,埋在心底了。當父親問想不想試一下時,那知青們的興奮的眼神兒,一下在我心底活了。媽呀,這”活“了的感覺真好?;盍?,就是命運的機緣喲! 1978年的正月,我來到碧流河。從大河一直走到城子坦古鎮(zhèn)。在河岸沙灘上,我拾到一枚潔白的大鳥的羽毛,挺漂亮的羽毛。我把它帶回家里,把吉祥的羽毛插在家中的鏡框上面。這樣,我迎來了大學錄取的消息。 這一年,我19虛歲,父親41歲,母親才37歲。 ![]() ![]() ![]() ![]() 碧流河,發(fā)源于遼寧省蓋州市萬福鎮(zhèn)廟溝海拔高度1047米的新開嶺,干流全長156公里,是大連地區(qū)最大的河流。大河流經(jīng)莊河的桂云花、荷花山、城山、明陽和普蘭店的安波、雙塔、墨盤、城子坦等8個鄉(xiāng)、鎮(zhèn),在普蘭店的城子坦古鎮(zhèn)與對面莊河市明陽的尖山村河口注入黃海。 碧流河流域,地處遼東半島中東部,在千山山脈余脈東側(cè)。從上游山區(qū)一路奔流,至城子坦地界,則放浪徘徊,曲折蹣跚,在近黃海的平原處浪漫入海。 ![]() ![]() 1985年8月,在碧流河下游距入???5千米處建成碧流河水庫,是大連城市的主水源之一,是大連人的母親河。 碧流河灘與泥岸生有河蟹和小河蛤。蟹肥。蛤為綠色,小如母指甲。味鮮美,只是捉挖時費勁,清洗不易。早年大妹妹曾挖淘過幾次,今很少有村民去捉。 碧流河下游河畔,生長著千畝蘆葦,風光旖旎。夏秋,蘆花飛舞;冬天,則一派金黃。1990年代前,蘆葦能賣個好價錢,承包的村民或以之致富;2000年代,則少人問津,割葦費工,工錢又高,則葦塘無人再光顧矣。只是,象福成之類書生,懷鄉(xiāng)愁,吟牧歌,每年或五一、或十一、或春節(jié)回鄉(xiāng),必到河邊去徘徊尋訪。 ![]() ![]() ![]() ![]() ![]() 碧流河灘的主要植物有各類蒿和野草,堿蓬則到處都是。農(nóng)歷春四月,堿蓬芽嫩,采它包餃子、包包子很鮮靈,蘸醬吃也美。初來城子坦那些年,母親常去采它。到夏初時,母親則和村中婦女一起來河邊采葦葉,到城子坦街上賣,幾分錢一市斤。這活兒挺累,并不掙錢。 ![]() 最后一次采堿蓬是2010年。母親、我和妻子都到大河灘里了。那時,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又過了三年,母親也不在了。2010年3月4日,福成想爹,帶一手串,尋河而來,躺在葦垛里放眼高天。在一片荒涼中喊唱《鴻雁》?;貞业?,是初春冷峭的風。 福成在紀念父親的圖文《老家的碧流河》中寫道:老家搬到城子坦34年(至2010年)了。城子坦臨著碧流河。這條遼南地區(qū)最大的河流,是莊河市與普蘭店市的界河,也是大連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地。老古村隈子屯地處碧流河畔,從屯子到河邊,得穿越約8華里的稻田。雖然我沒有生長在這里,但18歲的青春、畢業(yè)勞動,其后的讀書年華,以及畢業(yè)后到丹東工作、戀愛、結(jié)婚、生子……每年回家,這里都關聯(lián)著我的一分難忘記憶。這兒風景是美的。在見到鴨綠江以前,我還沒有見到過比碧流河更長更寬的大河! 現(xiàn)在,父親已經(jīng)安息。碧流河依然由北向南流。那一片片的蘆葦,黃黃的,直直的,如剛直不阿、不屈不撓的靈魂,在河畔、在大地上生長,生生不息! ![]() ![]() ![]() 再回看1993年正月的老照片,我想,在碧流河畔,過去與將來,一代代人以這兒為故鄉(xiāng)。在這兒成長,或飛向遠方。他們會和福成一樣,一懷鄉(xiāng)愁里,祝福鄉(xiāng)親們過得好,祝愿兒孫們過得好,祝愿護祐這片土地的祖國越來越好! |
|
來自: 安東老王 > 《紀實影像(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