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是肛腸疾病中較常見的一種病癥。主要臨床表現:下腹重墜、輕則覺排便不凈感,重則排便后或行走時間長或久蹲則肛門脫垂。
(1)排便時腫物脫出肛門外,輕者可自行還納,重時不能還納,常有肛門下墜及大便不盡感,亦有大便失禁者。 (2)患者蹲位做排便動作時,可見直腸黏膜呈“放射狀”或“環(huán)狀”脫出。 (3)直腸指檢括約肌松弛。 (4)脫出腫物嵌頓時,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和出血等。
補氣、升提、固攝為本病的主要治則。
1.大腸濕熱 癥見:腹痛,下利膿血,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便后脫肛,可自然回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方用葛根、芩連湯或白頭翁湯加減。 處方:白頭翁20克、秦皮15克、黃連10克、黃芩12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葛根30克、枳殼15克、木香10克、銀花15克、山藥30克。 2.大腸液虧 癥見:大便秘結干燥、難于排出、數日一行、解時艱澀難下,便后脫肛,但無腹脹痛。常伴有頭暈目眩、自汗、舌淡少津、苔薄、脈虛而細澀。 治法:補氣養(yǎng)血,滋陰潤腸通便。 方藥:方用圣愈湯合麻仁丸加減。 處方:生地20克、白芍30克、當歸15克、黃茋15克、黨參15克、火麻仁30克、杏仁10克、郁李仁15克、肉蓯蓉15克、枳實15克、萊菔子30克、黑芝麻30克、白蜜50克(分沖服)。 更多胃腸道健康咨詢,請留言,郭老師會盡快回復您的! |
|
來自: FIREBIRD11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