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睡眠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shù)倪\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 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工作效率。睡眠問題不僅是醫(y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是公共衛(wèi)生問題。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在2001年,國際精神衛(wèi)生和神經(jīng)科學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發(fā)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把這一活動日引入中國。每年的睡眠日主題都不同,乃是從不同角度提醒著人們關注睡眠健康。2016年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是:美好睡眠,放飛夢想。 根據(jù)2005年出版的國際睡眠疾病分類,外在或內在因素導致的睡眠障礙疾病達90余種。在睡眠障礙性疾病中,以失眠類和睡眠呼吸障礙類最多,社會危害大,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睡眠健康。有關研究表明,睡眠障礙會影響人的學習、記憶、情感等,導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而長期睡眠障礙是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使中風危險增加4倍,肥胖癥、癌癥危險陡增。每年因睡眠相關疾病和治療不當導致的醫(yī)療費用、人身傷亡及操作失誤等,已經(jīng)給社會和個人造成嚴重的后果和高昂的經(jīng)濟負擔。 (1.1)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SAHS)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SAHS)是各種原因導致睡眠狀態(tài)下反復出現(xiàn)呼吸暫停 和(或)低通氣,平均每小時出現(xiàn)的次數(shù)(Apnea-hyponea Index,AHI)在5次以上,從而引起血氧減低、二氧化碳升高以及睡眠紊亂,使機體發(fā)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一般分為中樞型(CSAS)、阻塞型(OSAS)、混合型(MSAS)三種類型,臨床上以OSAHS最為常見。 SAHS白天的癥狀主要有嗜睡及疲憊、頭暈乏力、晨起頭痛、工作精力下降、焦慮及行為異常等;夜間主要癥狀有打呼嚕、呼吸停止、憋醒多夢、多動不安、多汗、夜尿增加、行為異常等。生長發(fā)育遲緩在重癥兒童患者中表現(xiàn)十分突出。老年患者癥狀常不典型,以失眠為主訴者增多。 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SAHS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中重度OSAHS患者5年病死率高達13%,從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已證明OSAHS可能引起以下病變或問題:(1)引起或加重高血壓(夜間及晨起高血壓);(2)冠心病、夜間心絞痛及心肌梗死;(3)夜間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動過速、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及房室傳導阻滯;(4)Ⅱ型糖尿病及胰島素抵抗;(5)夜間反復發(fā)作左心衰竭;(6)腦血栓、腦出血;(7)癲癇發(fā)作;(8)癡呆癥;(9)精神異常:焦慮、抑郁、語言混亂、行為怪異、性格變化、幻視及幻聽;(10)肺動脈高壓、重疊綜合征及肺源性心臟??;(11)呼吸衰竭;(12)夜間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13)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及血液黏滯度增高;(14)遺尿;(15)性功能障礙:陽痿及性欲減退;(16)胃食管反流;(17)神經(jīng)衰弱;(18)妊娠高血壓或先兆子癇;(19)腎功能損害;(20)肝功能損害;(21)肥胖加重;(22)小兒發(fā)育延遲或智力低于同齡兒童正常水平;(23)重大交通事故。 (1.2)SAHS的臨床治療 根據(jù)患者睡眠時打鼾伴呼吸暫停、白天嗜睡、身體肥胖、頸圍粗及其他臨床癥狀可作出初步臨床初步診斷,如需確診并了解可能的病因、類型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則需進行相應的睡眠呼吸監(jiān)測如多導睡眠圖檢查等。導致睡眠呼吸暫停的原因比較復雜,因此確診SAHS后,醫(yī)生和患者及家屬一定要仔細商討,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主要治療方法如下:(1)病因治療:糾正引起SAHS 或使之加重的基礎疾病,如應用甲狀腺素治療甲狀腺功能減低等;(2)一般性治療:對每例SAHS 患者均應進行多方面的指導,包括減肥、 戒酒戒煙、側臥位睡眠、適當抬高床頭、白天避免過度勞累等;(3)無創(chuàng)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此為OSAHS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包括普通及智能型持續(xù)氣道正壓(CPAP)通氣和雙水平氣道正壓 (BiPAP) 通氣,以CPAP 最為常用;(4)口腔矯治器:適用于單純鼾癥及輕中度的OSAHS 患者,特別是有下頜后縮者。對于不能耐受CPAP、不能手術或手術效果不佳者可以試用,也可作為CPAP治療的補充治療;(5)外科治療:手術包括摘除肥大的扁桃體和腺樣體(目前常用手術為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及改良術式)、鼻息肉切除、正畸術和頜面手術等,僅適合于上氣道口咽部阻塞并且AHI<20次/小時者;肥胖者及AHI>20次/小時者均不適用;(6)對于部分癥狀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短期輔助藥物治療。 (2.1)失眠 失眠指的是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睡眠質量下降,睡眠維持障礙,整夜覺醒次數(shù) ≥ 2次、早醒、睡眠質量下降;總睡眠時間減少,通常少于6小時,嚴重的患者還徹夜不眠。在上述癥狀基礎上同時伴有日間功能障礙,包括:疲勞或全身不適;注意力、注意維持能力或記憶力減退;學習、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緒波動或易激惹;日間思睡;興趣、精力減退;工作或駕駛過程中錯誤傾向增加;緊張、頭痛、頭暈,或與睡眠缺失有關的其他軀體癥狀;對睡眠過度關注。 失眠的危害 失眠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從短期效應來看,睡眠不足直接影響的是第二天的工作與學習,精神萎靡,疲憊無力,情緒不穩(wěn),注意力不集中。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危害更是巨大和深遠的:大多數(shù)患者長期失眠,越想睡越睡不著,越急越睡不下,易引發(fā)焦慮癥;同時失眠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誘發(fā)某種潛在疾病的可能,如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易患神經(jīng)功能亢進等,出現(xiàn)手腳心多汗,心悸,心跳快,呼吸急阻,肌肉收縮,顫抖,尿急尿頻,胸部有壓迫感,腹脹而瀉,咽部阻礙感,多汗、四肢沒力麻木等癥狀;失眠對人的社會性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由于長期陷入對于睡眠的擔心與恐慌中,人會變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當?shù)娜狈ψ孕?,這些勢必影響其在家庭和工作中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從而產(chǎn)生孤獨感、挫敗感。 (2.2)失眠的臨床治療 失眠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目前臨床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失眠用藥必須根據(jù)醫(yī)師開出的處方服藥。非藥物治療主要是心理行為治療,這種治療的本質是改變患者的信念系統(tǒng),發(fā)揮其自我效能,進而改善失眠癥狀。要完成這一目標,常常需要專業(yè)醫(yī)師的參與。心理行為治療對于成人原發(fā)性失眠和繼發(fā)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眠衛(wèi)生教育、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認知治療和松弛療法。這些方法或獨立、或組合用于成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失眠的治療。 編輯:彭志平 轉自中國睡眠研究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