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女傳奇故事--朱淑真
詞人朱淑真在唐宋時期曾經(jīng)非常的有名氣,她也是當時作品非常多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在出嫁前,就才華橫溢,是一位可以與李清照,歐陽修相比擬的詩人。 幽棲居士 關于詞人朱淑真的生平歷史上的記載并不是很明確,只知道她自稱幽棲居士,至于其他的生平則始終沒有辦法考證和證實。關于她的籍貫問題也是沒有證實,主要有海寧和錢塘兩種說法。據(jù)說詞人朱淑真的爸爸曾經(jīng)做過官員,家庭情況還是比較好的,而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的非常聰明,不僅對于各種書籍都十分的了解,而且還擅長作詞和畫畫,對于音律也比較精通,一直有著才女的贊譽。 據(jù)說在朱淑真去世之后她的父母將許多她的作品都焚燒了,后來流傳下來的只有《斷腸集》,但是在后來流傳的過程中卻演變出許多的版本。詞人朱淑真的許多詩詞作品都是描寫愛情生活的,早期的時候她的風格十分的明快,而且語言也都非常的纏綿,可是后期的時候卻變得非常的煩悶和憂愁,風格也變得幽怨哀傷,可見許多時候都受到了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響。 
斷腸謎 這首《斷腸謎》是朱淑真在看清丈夫拈花惹草,錢權為先的真面目后所寫的。這是一首閨怨詩,并且是一首與眾不同的閨怨詩。與眾不同之處有二。第一,這首詞的每一句都是一個字謎,如下樓來,金錢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這首詞的十句話分別對應著一至十這十個字。第二,這首詞抒發(fā)的閨怨并不是憂傷纏綿,凄婉哀怨的閨怨,而是一個女人在被丈夫辜負拋棄后所抒發(fā)的悲痛果決,有種刀光劍影,咬牙切齒之感。也有一種說法,朱淑真嫁與一個商人為妻。商人重利輕離別,所以朱淑真婚后多有哀怨,所寫多為閨怨詩詞。 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種相思一撇銷。 朱淑真是唐宋以來留下來作品最多的女詩人之一,浙中海寧人,她自幼聰明多才,博通古今,能寫擅描,通曉音律,尤工詩詞。嫁人后郁郁不得志,后抑郁而終,其墓據(jù)說在杭州青芝塢。朱淑真與李清照齊名,俱為宋朝鼎鼎有名,流傳千古的女詞人。她的詩詞多抒寫個人的情感生活,被后世稱之為“紅艷詩人”。 
秋夜牽情
這首詞是宋朝著名女詩人朱淑真寫的。朱淑真生于公元1135年,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自幼聰穎好學,詩詞書畫無所不通,貫通古今,博學多才,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女。朱淑真與李清照齊名,是唐宋時期留下作品最多的女詩人之一。這首《秋夜牽情》是一首閨怨詩,書寫了一個女子在黃昏后,新月剛掛上枝頭時,獨自一人身處深閨的幽怨心情。一封信拆了又放回去,舉起酒杯又將酒重溫。女子的心事糾結復雜,流下的眼淚用羅袖擦干。最后一句“易悔風流多不足,須知恩愛是愁根?!笔潜臼自姷拿洌孆堻c睛,直抒胸臆,構思巧妙,語言特別。抒發(fā)了一個深閨女子在愛情面前,欲語還休,糾結纏綿,哀怨愁苦的思想感情。須知恩愛是愁根這一句直接抒情,表達了詩人想到往日的恩愛情形,所引發(fā)的悲傷愁苦的感情。 秋夜牽情 纖纖新月掛黃昏, 人在幽閨欲斷魂。 箋素拆封還又改, 酒杯慵舉卻重溫。 燈花占斷燒心事, 羅袖長供挹淚痕。 益悔風流多不足, 須知恩愛是愁根。 一種說法說朱淑真嫁給了一個品行不良的普通小吏,婚后郁郁不得志,所以詩歌多為抒發(fā)閨怨,另一種說法是朱淑真嫁給了一名商人,商人經(jīng)常外出,所以朱淑真深感怨愁。無論如何,朱淑真因婚姻生活不美滿和諧,后郁郁而終,葬于杭州青芝塢。 
朱淑真的愛情
多才多藝的女子總是對未來懷著美好的幻想,待字閨中的朱淑真,幻想著,等待她的將是一片美麗的芳園,那里花開千朵,蝶舞成群。繽紛的花叢中,有個美少年佇立踟躕,等待她走近,牽她的手,俘獲她的心。于是,她在向往和憧憬中,用詩歌編織著心中的愛之夢。 瞧,下面的這首《春日偶成》寫得多么的浪漫! 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 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 從詩中推測,少女時的朱淑真似乎有一個意中人,他應該和她兩情相悅,惺惺相惜。她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門前春水碧如天,座上詩人逸似仙。 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 朱淑真和一個男子在詩會上相遇,他是白面書生,飄逸如仙。此后,她和他有過一些約會,這首《清平樂·夏日游湖》記述了相會的喜悅: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在那清規(guī)戒律森嚴的封建時代,朱淑真能寫出這樣的艷詞,需要多么大的勇氣。也難怪后來,父母親把她的詩詞付之一炬。這不是丟家人的臉面嗎?道學家們也詆之為“淫娃泆女”、“有失婦德”。然而詞論家仍給予高度的贊揚:“淑真的‘嬌癡不怕人猜’,放誕得妙?!边@首詞是朱淑真對封建道德禮規(guī)的不屑,是對愛情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是個性自由的大膽呈現(xiàn)。 這種思想,在那個時代,是多么的難能可貴!然而,對于愛情寄予的希望越大,這種理想不能實現(xiàn)時,內(nèi)心的痛苦就越深重。 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很快打破了淑真的愛情之夢,瞬間的眩暈后,淑真不幸跌入痛苦的深淵。小女子這么膽大包天,父母豈能容忍?于是,父母日夜相逼,19歲的淑真迫于無奈,違心地嫁給了一個俗吏。 
有人說:婚姻是一把傘,有了它,風雨烈日時自然舒適無比,但更多平平淡淡的天氣里,多了一把傘難免是累贅。淑真的這把婚姻之傘扔不掉,又收不回。
既然已嫁作他人婦,淑真對丈夫就存在一份念想,希望他能和自己攜手相牽,走過人生的麗日風雨。婚后的淑真,隨夫宦游于吳越荊楚之間,因不堪顛沛生活,返回家鄉(xiāng)。據(jù)傳,她曾作一“圈兒詞”寄夫。信上無字,盡是圈圈點點。夫不解其意,于書脊夾縫見蠅頭小楷《相思詞》,頓悟失笑。夫閱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寧故里。這首《圈兒詞》既表現(xiàn)了淑真的才氣,也把她的含蓄幽默演繹得淋漓盡致。(本公眾號前面已作介紹。) 開始時,她還對丈夫抱著很大的幻想,希望他心懷大志,功業(yè)有成,并多次作詩勉勵他:“美璞莫辭雕作器,涓流終見積成淵”,“鴻鴿羽儀當養(yǎng)就,飛騰早晚看沖天”。可惜丈夫和她就像兩條平行的鐵軌,總也找不到愛的交集。丈夫在吳越荊楚間輾轉(zhuǎn)做官,滿口官腔,渾身都是銅臭味,他一心鉆營,搜括錢財,喜愛美色,公事之余就泡在妓院中鬼混。 朱淑貞對丈夫不滿的感情從她的詩中流露出來?!?/span>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已無鴻雁傳家信,更被杜鵑追客愁。”(《春日書懷》)可見丈夫所熱衷的仕途生活與淑真的生活趣味大相徑庭;“山色水光隨地改,共誰裁剪入新詩”(《舟行即事》),波光山水,淑真只能獨自吟詠詩詞佳句,丈夫不擅詩詞,不能和她同賞共吟。 嫁入官宦之家,成為一位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這是多少女子的人生追求。假如朱淑真能夠安于現(xiàn)狀,隨遇而安,甘心做一名富貴妻,也許她就不會這么悲苦。可是她偏偏要苦苦地掙扎,尋求內(nèi)心那份真實的感情,可是她越抗爭,就越悲苦。 對抗的背后是無畏的犧牲,悲與傷由此傾瀉,流淌一生。她就像一株傲岸的黃花,懸崖獨自開,鑄就了一生的孤獨和決絕。 于是,她只得用回憶慢慢療傷,重溫著曾經(jīng)的一幕幕。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昨宵結得夢夤緣。水云間,悄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輾轉(zhuǎn)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江城子·賞春》 回憶雖然給她的心靈帶來了一抹亮色,但人終是活在現(xiàn)實里的。回憶越美,內(nèi)心越是痛苦無助。于是,那一首首令人斷腸的詩句便從她的筆下汩汩涌出:“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芭蕉葉上梧桐里,點點聲聲有斷腸”,“恰似楚人情太苦,年年對景倍添愁”,“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 寂寞朝朝暮暮,此情此恨,無人能懂。孤獨,滲入血液;眼淚滴落,流淌成河。兩個人,哄鬧一場;一個人,地老天荒。淑真在現(xiàn)實婚姻的藩籬里,和自己的丈夫朝夕相處,貌合神離;在泡沫般的懷念中,思念著心中的那個人,情感寂寞的獨舞,演繹著她一個人的傾國傾城。 這樣的愛,是多么的無奈和無助! 據(jù)說,后來她只身回到浙江錢塘的娘家,周圍和娘家的人,都認為她對夫不忠,不安分守己,失了婦道,有些人把她的生活說成是“桑淄之行”,甚至貶她為“泆女”。各種流言穢語紛至沓來,淑真在種種壓力下抬不起頭了,最后投水而死。她死后,父母認為女兒丟掉了家庭的臉面,于是,把她寫下的那些淫詞艷語一把火燒掉。據(jù)《斷腸集序》中說:“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詩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傳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嗚呼冤哉!” 可是,家人不愛她,自有人愛之。一個喜愛她詩詞的魏仲恭,在錢塘的市井之間,搜集她的斷簡殘篇,集詩名曰《斷腸集》,集詞名曰《斷腸詞》。不知道在把命運交給水的那一刻,她是否想起了那個青衫瀟灑的少年。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的花樣年華里,有過期盼和張望,有過纏綿和熾烈,后來卻因“羽翼不相宜”的婚姻,一一葬送。當游離于婚姻之外的愛情在流年中消散,一切曾有的絢爛如同幻覺,絕望成為最后的姿勢。 朱淑真的一生,希望活得真實,愛得飽滿,她清醒地行走在心靈的阡陌之上,渴望與知音攜手同游,共度一生,可是尋尋覓覓中,因何對酒,與誰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