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繼紅 運氣學說 運氣學說是《內(nèi)經(jīng)》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問》七篇大論構建了運氣學說完整的理論體系,它以帶 有濃厚數(shù)理哲學內(nèi)涵的陰陽、五行、干支甲子等為工具,通過獨特的運算方法總結一定周期內(nèi)氣候變化規(guī)律, 再從氣候與疾病相關的角度闡明疾病發(fā)生及發(fā)展變化,對中醫(yī)臨床辨證治療常見病、流行病及傳染病等有重要 的指導意義。 五運六氣學說基本內(nèi)容 運氣學說主要由“五運”和“六氣”組成,是運用陰陽、五運、六氣等理論,并以天干、地支作為演繹工 具符號,來推測氣候變化、生物生化及其與疾病流行之間的關系。其基本內(nèi)容包括干支甲子、五運、六氣和運 氣同化等方面。《內(nèi)經(jīng)》主要見于《素問》的《六節(jié)藏象論》和《天元紀大論》 、《五運行大論》 、《六微旨大論》 、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至真要大論》等七篇大論之中。 干支甲子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古人用甲子來紀日紀 月紀時紀年,并推算四時節(jié)氣,而運氣學說則是以甲子作為演繹工具,來推算運氣盛衰和測知氣候變化,所以 中醫(yī)運氣學研究氣運規(guī)律和發(fā)病規(guī)律,都離不開天干地支。 一、天干 概念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稱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來紀日的。 陰陽屬性 干支各具有不同的陰陽屬性。一般而言,天干屬陽,地支屬陰。然而在天干、地支中又可再分陰陽,其劃 分是以奇偶數(shù)為依據(jù)的,即: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屬陽,又稱陽干。乙、丁、己、辛、癸屬陰,又 稱陰干; 五行屬性 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天干與五行的配屬,是以五行之氣的性質(zhì),結合五方五時生物生長收藏的規(guī)律為依據(jù)而確立的。如甲乙屬 東方,東方為木位,應于春季,春氣主生,萬物萌發(fā);甲乙為萬物初生,破甲乙屈之象,故屬木。余可類推。 二、地支 概念 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稱十二地支或十二支,最早是用來紀月的。 陰陽屬性 地支之中,子、寅、辰、午、申、戌屬陽,又稱陽支,丑、卯、巳、未、酉、亥屬陰,又稱陰支。 五行屬性 在地支中,寅卯屬木,巳未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戌丑未屬土。 地支配屬五行,主要是根據(jù)方位與月建(北斗星的斗柄所指)來確定的。依月建所指,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屬 寅,二月屬卯,三月屬辰,四月屬巳,五月屬午,六月屬未,七月屬申,八月屬酉,九月屬戌,十月屬亥,冬 月屬子,臘月屬丑。因木為東方之氣,旺于春,寅卯月建是正、二月,位于東方,所以寅卯屬木。火是南方之 氣,旺于夏,巳午的月建是四、五月,位于南方,所以巳午屬火。金是西方之氣,旺于秋,申酉的月建是七、 八月,位于西方,所以申酉屬金。水是北方之氣,旺于冬,亥子的月建是十、十一月,位于北方,所以亥子屬 水。土為中央之氣,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辰未戌丑建于三、六、九、十二月,位于四方,所以辰未戌丑 均屬土。 三、天干紀運 據(jù)天干配五行以定歲運的方法,稱為“十干統(tǒng)運” ,亦稱“十干紀運” 。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先立其年,以明其氣?!币庵^先明確當年的干支甲子,再依據(jù)其年干確定歲 運之氣。具體的配屬方法,正如《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甲已之歲,土運統(tǒng)之;乙庚之歲,金運統(tǒng)之;丙 辛之歲,水運統(tǒng)之;丁壬之歲,木運統(tǒng)之;戊癸之歲,火運統(tǒng)之。” 四、地支紀氣 地支紀氣, 即十二支化氣。十二支配六氣是結合三陰三陽來完成的,正如《素問· 五運行大論》 所說:“子 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 巳亥之上,厥陰主之?!逼湟馐钦f逢子午之年,為少陰君火之氣所主;丑未之年,為太陰濕土之氣所主;寅申之 年,為少陽相火之氣所主;卯酉之年,為陽明燥金之氣所主;辰戌之年,為太陽寒水之氣所主;巳亥之年,為 厥陰風木之氣所主。 五、甲子 甲子,是以天干和地支配合起來紀日紀月紀時紀年的一種方法。 具體的配合方法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按著干支原有的次序,以次相加,五個陽干在上與六個陰支在 下相配,陰陽相合,則成五、六之數(shù),天干周轉(zhuǎn)六次,地支周轉(zhuǎn)五次,合成六十甲子,為甲子一周。 在甲子紀年中,每年都由一個干支甲子為紀年符號。 六十甲子順次而轉(zhuǎn),如環(huán)無端,無有止息。正如《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天以六為節(jié),地以五為制, 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歲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 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司皆見矣。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