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古時候(南北朝時期),有一對親密好友,一個是江南的陸凱,一個是長安的范曄,二人雖一江之隔,卻相距千里之遙。平日里,他們只能通過書信來傳遞思念,就這樣往來了幾年。 一個早春,江南的梅花開了,疏枝點玉,暗香幽傳,陸凱陶醉不已,便忍不住折來一枝。就在此刻,他正好碰上信使,心想:如果把這枝梅花寄給范兄,豈不妙極? 梅花陸凱是寄出去了,不知道范曄收到的時候,它是否依然鮮麗爛漫。后來的事,我們已經(jīng)沒法知曉了,但陸凱這首詩卻永遠(yuǎn)地流傳下來。 如今到了臘月,臘梅即將綻放,身在江南的詩詞君只想把這首詩送給詩友們,希望你們在慘栗的北風(fēng)中能感受到春日的溫暖~ // 《贈范曄詩》 陸凱 折梅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詩的主旨很單純,即贈梅以表祝福及思念。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這里的“隴頭人”指范曄,因為他當(dāng)時在長安,長安有隴頭山,故詩人以“隴頭人”代指好友;此外,隴頭也作邊塞的代稱,表明距離相隔之遠(yuǎn)。盡管如此,他們的情誼依然很深厚,由于書信往來頻繁,陸凱一見到“驛使”立馬想到好友,這幾乎成了一個條件反射。 這次寄什么呢?他放眼江南萬物,發(fā)現(xiàn)只有手中的一枝梅花最能傳達(dá)自己的心意,此刻在他眼中,江南這個物產(chǎn)豐饒的繁華之地,便只有梅花——“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