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吃吃喝喝過節(jié)忙,麻將地主斗未央。 又陪杰哥山上去,欲覓佳人在何方。 此乃五一節(jié)陪一富貴閑人順口而占之句,雖是寫實,卻為無品,或可稱之為打油詩。 五一(又) 吃吃喝喝過節(jié)忙,麻將地主斗未央。 我欲直尋芳草去,未知幽人在何方。 將第三四句略作修改,雖大致與上面同義,卻算有品。 很多人瞧不起打油詩,認為打油詩都是俗而無味的,這又有些絕對了。 一般人把俚俗的詩稱為“打油詩”,這里有個典故。唐朝有個人叫張打油(其實也是個秀才,考不上進士,后來以賣油為業(yè)),寫了一首詠雪的詩: 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現(xiàn)代著名詩人劉大白認為一個“腫”字下得絕妙,活畫出兩條雪白的狗來。可見,這個打油詩的鼻祖出手不凡,比一些二三流的詩人高明多了。 眼波 眼波脈脈乍惺忪,一笑回眸恰恰逢。 秋水雙瞳中有我,不須明鏡照夫容。 這是劉大白自己弄的打油詩,其實也蠻有意思的哦。 明初大才子解縉生性一次隨朱元璋同出釣魚,朱釣了半天,不見一條魚上鉤,大為光火,解縉忙在一旁恭維: 數(shù)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這雖是一首拍馬屁的打油詩,卻頗能見出解縉的機智詼諧,甚可一讀。 其實一些大詩人也寫打油詩的。 李白“戲杜甫詩” 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為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來作詩苦。 蘇東坡“竹筍燜肉詩”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蘇東坡“洗兒詩”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這樣的打油詩,你能一概以粗俗論之嗎? 司馬光“登山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歸一望。 而司馬君實的這首打油詩倒是頗有氣勢的呢!所以說很多打油詩也是有品的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