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西游,貌似荒誕不經(jīng)的神魔小說; 再看西游,貌似艱難險阻的人生之旅; 續(xù)看西游,貌似錯綜復雜的文化融合; 細看西游,盡是心性修持的丹道瑰寶; …… 一西游記,就像一個萬花筒一般,站在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花火! 小孩看到的是打怪升級游戲,大人看到的是風霜雨雪行程; 職場看到的是勾心斗角的爭端,商場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員工看到的是等級森嚴的制度,老板看到的是同心協(xié)力的團隊和管理; …… 但不管如何看來看去,都不如先讀懂寫在開篇的那一首詩: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讀懂這一首詩,不如先讀懂詩中最后一句話,整部《西游記》所有的精髓,就全藏在這一句話里,下面請聽樵夫細細道來…… 01 先言造化:說的只是丹道一途,性命雙修之語,這是整部西游的定位! 說到丹道性命之學,一般知識分子大抵都有所了解,搞文化的人相對明白,精通儒釋道三家的學者才有所知道,而只有真正的修行者才深入透徹的有所領悟。 對于一般普通大眾來說,就只有對神魔大戰(zhàn)的故事情節(jié)感興趣了!因為這個打斗場面十分精彩,又怪誕離奇,通俗易懂,讓人禁不住連連叫好! 事實世間哪有神魔?所謂神魔,皆是修行者修煉途中,所歷經(jīng)的種種心魔和幻象場景罷了,真若修煉到粉碎虛空上天入地之境,之后所見仍需詳見仙家典籍中罕見點滴描述,非凡間人可解,所以作者吳承恩也多半是臆測,但若只作心性修持之書來看,所言還是極其吻合的。 心性修持,需除煩去燥,歷經(jīng)種種磨難,然后洗盡鉛華,圓成福報(行滿三千功成八百),最后成就真身,則為造化一事之必經(jīng)因緣矣! 因此,整部《西游記》的定位問題,只是造化之事,應歸類于丹道一途,通俗化的修真典籍來看。 02 再言會元功:說的只是個長生不老的本源問題,這是整部西游記的內容! 世人都渴望長生不老,然人壽大都難過百,若知之修煉,處天地之和者可頤養(yǎng)天年(兩個甲子輪回120歲),逾天年者可提攜陰陽得天地造化之真元,壽數(shù)可不斷延伸,直至厭世間居蓬萊三島,厭三島入天庭,入天庭之后的事情,就只有不盡臆測了…… 據(jù)宋朝術數(shù)大師邵雍邵康節(jié)《皇極經(jīng)世書》之合理推演,將天地之數(shù)推演至元會運世年月日時分秒刻度,然后就有了會元之說,西游作者吳承恩正是據(jù)此因由演說天上人間…… 《皇極經(jīng)世書》將一元演算為129600歲,等于十二會,一會等于10800歲。 因此會元功,即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之壽數(shù),即長生不老之本源窮極之數(shù)。此乃天人之數(shù)凡人不可知不可測,凡間有確切記載長生至人廣成子在世壽數(shù)1200余歲(《自然經(jīng)》云:余一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 因此,長生不老的本源問題應歸類到宇宙起源的物理學范疇了! 03 續(xù)言釋厄:說的就是如何覓得本來清靜了斷煩惱超凡入圣,這是整部西游的功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故觀音菩薩成了整部西游故事當中的指路明燈和總策劃師,唐僧和悟空亦以《心經(jīng)》作為指引一路前行,后作者刻意安排一烏巢禪師作《多心經(jīng)》一語點破: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此言寓明:西游作者的寫作意圖,說的只是心性修持一事耳,神魔小說只是通俗化故事情節(jié)需求,或許更有其他未為可知的深意,就不再深測…… 總之釋厄二字,本意就是了斷煩惱覓得本來清靜,用觀音菩薩原話來說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或是心無掛礙,也只無掛無礙,方遠離顛倒夢想,不再想入非非,讓此心騰云駕霧七十二變變化去了…… 釋厄,應為整部西游的功能作用和真諦! 預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游釋厄傳。 這短短一句話,就已道盡的整部《西游記》的全部精髓!再看前一句: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如此看來,西游作者吳承恩,還是寄藏有更深深意的…… 可能說到這里,大家不禁要問,既然是說丹道一途,為什么又要大篇幅的說佛經(jīng),更以西天取經(jīng)為主旨呢? 佛道本一家,不分彼此。道以清靜為本來,欲要摒除邪欲得清涼,佛家在如何了斷煩惱功夫層面,更值得參考,故搬出講儒釋道三家本如然之須菩提祖師在第一篇出場。 悟道西游,悟禪悟道悟儒,悟空悟能悟凈,悟事業(yè)悟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