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南宋詞從盛極而轉(zhuǎn)入衰頹,其中有個非常關鍵性的標志,便是張炎《詞源》的問世。《詞源》一書從樂律、樂章、技法、評論等多方面,對雅詞進行了最完整的審美總集結。伍崇曜稱此書是“則白石道人歌曲, 叔碧雞漫志而外,惟詞源一書為之總統(tǒng),更是“詞家圭臬”(《詞源跋》),其影響之大,足堪稱“詞家不可少之書”。 雖然從詞學傳續(xù)的角度看,《詞源》建立起的審美體系能示學人以門徑,能使人知之而學之;但從另一方面來講,《詞源》的衍闊也使得眾體兼?zhèn)涞脑~壇風氣轉(zhuǎn)入到“一家之法”的狹徑隘門中。同時,也正是這種極具審美排他性的“家學”,使得宋詞最終走向了衰落。 《詞源》是對雅詞的總結《詞源》分上下兩編,上編是論律呂宮調(diào),下編則是論作詞之法。上編作為客觀的音律傳習并不具備太大的審美指向。而下卷論詞之法中,其序言花了近半數(shù)篇幅用來對周邦彥作出結評:
剩下一半則是列舉出諸如秦觀、吳文英、史達祖、姜夔等雅詞名家,認為他們是“成一家,各名于世”是可以“諸人之所長,去諸人之所短”的。據(jù)此,我們便能樹立出《詞源》的審美標準:以“周邦彥”為主體,以其他名家為枝葉而建立起來的雅詞體系。 同時,在體系的形成之后,《詞源》又從將雅詞的審美標準圈定在“清空”之中,“ 詞要清空,不要質(zhì)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澀晦昧”,并將吳文英作為“晦澀”的典范,而將姜夔上提到雅詞最完美的審美典范。
自此,宋詞以“清空”為審美主流便因此確定--------這股“清空”論揚波清代尤更為大盛,浙西派主朱彝尊更是發(fā)展到“家白石而戶玉田”的浩大聲勢來。 以姜夔為止境的固化張炎雖然對前代雅詞體系作出了“清空”的美學總結,但隨著而來的便是自限圭臬的詞學止境--------這種對姜夔的承繼甚至是不留余地的:《詞源》從技法上,張炎定論了拍眼、制曲、句法、字面甚至是虛字的用法;從題材上,圈定了用事、詠物、節(jié)序、賦情、離情的章法;從體裁上,又括概了小令、慢詞的作法。然文藝之學,一是談文,一是談藝?!拔摹北闳缭~中之技法,而“藝”則是詞人的思想。張炎這種全方位的定義,便是將“清空”一系的詞人,從技法、思想上都框定在姜夔家法之中,止境如此,則難有寸盡。 我們看宋季四家詞,如張炎、王沂孫、蔣捷、周密等人的詞風,實際上都是在對前代詞家的融合與繼承,并沒有誰更能多走出一步。如張炎名篇《解連環(huán)·孤雁》:
譚獻批浙西詞家中提到浙西詞人學張炎又不得張炎之“潤”-------張炎的“潤”就是體現(xiàn)在對前人技法的融合而并非是創(chuàng)新。從煉字來看,此詞以“楚江空晚”四字開韻,非但點了時間地點,又鋪染了背景,且能闊罩全篇,但用詞遣句,又無吳文英的膩密,姜夔的清俊,只是“自然而然”的妥帖;同時,在音律上也頗為考究,“晚”字以上聲作結音,發(fā)聲舒緩,極能張本。 從章法來看,上片從孤雁離群,又因離群孤飛而思群,并托雁喻人,點出“思人”,下片則緊接“故人心眼”,又人、雁分寫,最后合一而結。是非常典型古典型敘述邏輯,也無姜夔之澀,吳文英之晦。 故而,張炎詞與姜、吳詞不一樣,后二者其特點非常明顯,同時缺點也如是,張炎則是中庸持恒,不偏不倚--------這確實是取長補短,但創(chuàng)新之處,實難得見。 重聲律:蘇、辛等別調(diào)詞風被捐棄張炎對雅詞的總結,非但是以姜夔為止境的拘陳,同時也因為對音律的過度講求而捐棄了如蘇、辛等詞人在思想性上的闊張?!对~源》在論作詞法之前,尤其將音律放在了第一位:
甚至張炎對四聲有幾乎偏執(zhí)的追求,甚至一個字都不肯放過“始知雅詞協(xié)音,雖一字亦不放過,信乎協(xié)音之不易也”,隨后雖然表示“雜有小疵,亦庶幾耳”,但這種對小瑕疵的容忍饒是建立在“以可歌者為工”的前提上。
對四聲的講求,是時代的特性。宋詞本身就是“音樂文學”,必然是需要作詞能合樂而歌的,不能為之歌的自然也就算不上詞了,所以陳世道為什么稱蘇軾的詞是“要非詞家本色”便是如此。彼時詞人并沒有意識到要將詞體上溯到與風雅同列的高度,自然便會放過蘇、辛這種質(zhì)勝于文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自此,詞體的發(fā)展便陷入了一個悖論:若以音樂文學標舉于詞,自然會受到四聲的鉗制而缺少內(nèi)容上的深度;若不以音律標舉于詞,詞又與詩別無二差---------不論哪個方向,似乎都并不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但畢竟宋詞是能唱的,因此在社會性與張炎對音律的過度要求,詞體的發(fā)展便朝著舍去內(nèi)容性而朝著與歌同生忘的死胡同走去了。 結言總而言之,自張炎《詞源》對雅詞進行總結之后,宋詞便因技法的止境與審美的排異再無發(fā)展,最終并隨著宋樂的消佚而衰頹在元、明二代。 最后再提一句,張炎的《詞源》雖然將宋詞帶入了僵化之中,但并不是指雅詞的一流詞人僵化了,諸如胡適等人評張炎詞是詞八股,王國維評張炎是“乞兒”,都是立論非常偏頗的----------雖然張炎詞并沒有太多的創(chuàng)新,但卻是自周、姜之后,雅詞體系中最后一位集大成的巔峰做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