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5 關(guān)于詠雪詩,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了不少,若問你哪句最好,你該如何作答呢? 巧了,清代的王士禎也想過類似的問題,他回答說,陶淵明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以及韋應(yīng)物的“怪來詩思清入骨,門對寒流雪滿山”為上乘之作。理由是:這幾句詩十分符合羊孚在《雪贊》中寫的那樣“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看韋應(yīng)物的這首詩: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唐·韋應(yīng)物 九日驅(qū)馳一日閑, 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入骨, 門對寒流雪滿山。 意思很明了,題目已交代清楚:作者韋應(yīng)物逢休息日去拜訪王侍御,但他不在家。尋訪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遇”,賈島曾去拜訪一位隱者,因為“不遇”故留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佳句;還有詩仙李白,他去戴天山訪一位道士,結(jié)果道士不在,故留下“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這樣美的詩句……詩詞君想,大概都是因為不遇,詩人們在悵然失落情緒的驅(qū)使下才起了詩興,同時也有了意外收獲——尋到了另一種美。 韋應(yīng)物這天興致很高,因為他連續(xù)上了九天班,終于盼來了寶貴的一天假期,肯定激動死了?!熬湃镇?qū)馳一日閑”中“九日”與“一日”在時間上形成對比,“驅(qū)馳”與“閑”則在心理上形成對比,著意突出假期的來之不易,同時也暗示出作者歡快的心情。(注:唐代每旬休息一日,也就是每十天休息一天,九日即九天,并不是重陽節(jié)之意) 那么,他是如何安排假期的呢?當然是找老朋友聊聊天喝喝茶啦~這不,他幾乎是一路飛奔著(也可能是雀躍著,總之怎么高興怎么來)來到王侍御的家里,結(jié)果朋友不在家,他心中的火熱瞬間被一盆冷水給澆滅了,用“失落”這類的詞匯來形容他此刻的心情,恐怕太蒼白無力了。 但不要忘了,詩人嘛,沒有什么事是一首詩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首!韋應(yīng)物醞釀詩的過程中,參觀了朋友的住處,他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個神仙之地,門前有一條寒流,面對的是一座白雪皚皚的高山。他進而感慨道:怪不得王侍御最近的詩清雅入骨思情深遠,原來是因為“門對寒流雪滿山”的緣故。作者故意將朋友的詩歌造詣歸功于外界環(huán)境,一方面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驚詫,一方面也含蓄地贊美了朋友才思不凡。 最后再來看一下上文的“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前兩句是說雪如何形成(資清以化:雪由純凈之物聚集而成),如何紛紛飛揚的(乘氣以霏:趁空氣流動而飛揚),后兩句說雪遇到其他事物才能變得明麗奪目,沾到潔白的東西,它才煥發(fā)出光彩。大致是說,雪與其他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全的,離開彼此它們都成就不了最好的自己。而王侍御“清入骨”的“詩思”,源于雪的孤冷高潔,滿山的雪也因王侍御而變得更加光鮮耀目,這樣相互映襯相互成就而成的詩才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