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官吏每旬休假一日,《通鑒·唐紀》胡三省注云:“一月三旬,遇句則下直而休沐,謂之旬休。”一旬為十日,每旬休假一日。韋應物即是在休假日拜訪同僚王侍御,正巧逢其不在家,而有此作。 唐代文人大都喜歡廣交天下同仁。他們最喜歡的是去拜訪認識的老朋友,或慕名造訪不認識的高人。有時朋友不在,不能見面,當然會惆悵萬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那種“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不得一見的悵然與失落,千年之后還讓人們回味無窮。訪人不遇是很讓人掃興的,但也有一些詩人恰恰相反,能從中感受到獨特的詩意。比如邱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雖然不見斯人,卻能盡探訪之興,大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高情逸致。韋應物這首詩也是此類,雖然沒見到朋友,卻有意外收獲。詩人是在一個很特別的日子里去拜訪朋友的,這個日子就是“休日”。九天之后,終于盼來了休息日,漫長等待之后的放松,讓人欣喜興奮。這里“九日”與“一日”、“驅(qū)馳”與“閑”對舉,能夠強烈的表達這個休息日的難能可貴,與詩人對這個日子的期盼與興奮。難得的一個休假,詩人決定去拜訪一下朋友,和朋友聊聊天,或許是最好的放松。然而,結(jié)果卻是天公不作美,朋友不在,實在令人惆悵,這里加一又”字,更增添了這種失望與惆悵,原來詩人此前曾經(jīng)來拜訪過一次,沒有見到,失望而歸。這次,滿心歡喜,滿以為定不落空誰料想又一次落了個空。雖然朋友不在,他卻戀戀不舍,久久不肯離去,是欣賞起朋友的住處來。詩人游目四顧,但見屋舍周圍白雪皚皚,一片潔白。門前是一條清澈的小溪,冬日更顯得清冷絕俗。這真是一個不染人間煙火的所在。至此,詩人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哦,怪不得他的詩越來越清高脫俗,原來是雪山寒流陶冶的結(jié)果啊。這是一個獨到的發(fā)現(xiàn),但仔細一想,“門對寒流雪滿山”并非“詩思清入骨”的充要條件,也就是說,“門對寒流雪滿山”并不一定就會導致“詩思清入骨”。因此詩人想說的僅僅是朋友“詩思清入骨”而已。至此,才明白原來詩人是在含蓄地贊美朋友的詩歌造詣。即便如此,也不難看出,詩人對“門對寒流雪滿山”的欣賞與羨慕。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