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 PFNA 也叫伽馬3型 適用癥 粗隆間骨折 禁忌癥 進針點處有骨折 1,在大轉(zhuǎn)子頂點處打入導針 (不需要打入髓腔,角度與髓內(nèi)針角度一致即可) 2,髓腔開口器開口,用近段鉆擴一下髓內(nèi)針近段部分 3,組裝架子,確認架子是否準確(標準型的很少會有偏差) 4,插入髓內(nèi)針,加長型的需要鉸刀擴髓 5,PFNA先鎖近段,和PFN一樣 先打近段導針,不同的是PFNA只需要一根導針 6,打完近端導針后照片體外測深(沒有C臂的話會很惱火,只能暴露出股骨頸體外比較,沒有C臂的話 還是伽瑪釘比較好做) 7,測深后使用專門的皮質(zhì)骨鉆鉆透皮質(zhì)骨,然后用松質(zhì)骨限位鉆,限到剛才測得用釘長度鉆 8,把螺旋刀片上到專用起子上,敲擊進去 (5--8步驟不可取出導針) 9,照片后鎖緊 10,上遠端架子,開頭上套筒,鉆花,上釘(遠端沒什么特別的,加長型需要遠端定位) 1/7頁 非水泥半髖手術跟臺步驟 術前準備:上臺后檢查器械有沒有少的 壞的 在把電池上到擺據(jù)里面 試下擺據(jù)能不能正常工作。電池和骨水泥最好各備兩件。 術中:第一步:如果是頭下型骨折第一個可能會用到的是股骨頭取出器,接著你把股骨頭用卡尺量一下大小 (例:如果你給卡尺加壓它幾乎能達到44的話你就用42的 如果接近于45的話就用44) 第二步:下一步你就把擺據(jù)給主任,如果你們沒有帶那個接骨板也不要緊,你可以給他個銼。照這銼的弧度擺是一樣的。 第三步:接下來就是開口器。開口器也有方向的 長的那一邊對準大轉(zhuǎn)子 短的對準小轉(zhuǎn)子 成前傾5度開口 第四步:接著給他絞刀 從小到大給 7號——12號 的順序,不一定會用到12號 根據(jù)病人的髓腔大小來。矩形的鈦柄可以只給個7號的 第五步:接下來就可以給銼了。從小到大的給。銼一定要完全打進去,完全打進去的概念就是銼到銼與打拔器的連接部位。銼多大的才算銼好就跟經(jīng)驗來的 第六步: 如果不是上水泥的就用跟銼等大的柄就可以了。如果要上水泥時 柄就要比銼小一號,給水泥留點空間。 第七步:柄上好了后把試頭和卡雙一起上到柄上面 試下 一般先選擇標準的球頭,上好后看有沒有脫位和間隙,一般間隙是5個毫米(天輝公司標準的球頭是 24M和28M)(間隙就是卡雙即雙極頭與髖臼底部之間的距離) 第八步:做完復位后不是要牽腿嗎 這個時候牽腿時要有5個毫米的間隙 腿子跟手術床面平行就可以啦 2/7頁 脊柱側(cè)彎跟臺(新手篇) 一. 首先跟臺人員要了解患者資料如:患者年齡 性別 身高 經(jīng)濟條件 和醫(yī)生溝通手術方案和手術備貨情況 二. 備貨 根據(jù)患者資料和醫(yī)生回饋的信息把釘子和工具進行清點出庫(大力鉗,持棒鉗,撐開器,加壓鉗,對抗扳手,全部備2套) 三. 送醫(yī)院消毒 四. 跟臺 洗手后先將工具清理擺放好,螺釘型號分開擺放,把開口器 開路錐 探針 定位針 先依次擺好待用(定位針如沒有限制深度可用骨蠟) 五. 手術進行 首先會用到咬骨鉗(科室工具)將椎關節(jié)突進行破壞,用開口器定位,開路錐入路,探針,定位針,將所有需要上釘?shù)墓?jié)段都定好位后會照C臂。 六. 打釘 根據(jù)醫(yī)生要求把釘子依次安裝到上釘起子上,傳遞工具時再報一次所上釘子型號進行確認 七. 釘子安裝完畢進行測棒 將模棒遞到臺上進行測量 按要求把棒折成規(guī)定長度 進行預彎 預彎完畢用持棒鉗將棒卡住遞到臺上,同時壓棒器也遞到臺上,把預緊螺塞起子上螺母備用 棒安裝好后陸續(xù)上螺母(對側(cè)同上) 八. 螺母都上好后 將T型扳手和對抗扳手遞到臺上 根據(jù)要求分別遞加壓鉗與撐開器 九. 釘子進行最終鎖緊后 上橫聯(lián)器 十. 手術完畢 清點工具 清洗工具 3/7頁 鎖骨骨折 手術程序: 1. 頸叢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右肩背部墊高,常規(guī)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 2. 以右側(cè)鎖骨骨折端為中心作橫形切口,長約8cm,切開筋膜層,顯露鎖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剝離,清除骨折端血腫,見骨折粉碎,移位,將骨折牽引復位,鉗夾維持,取6孔重建鋼板置于鎖骨上側(cè),鉆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wěn)定。 3. 沖洗術野,徹底止血,逐層縫合。 肱骨髁上骨折 行右肱骨髁上骨折切開復位克氏針內(nèi)固定術 1.取沿右肱骨遠端外側(cè)嵴的切口,長度6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深筋膜,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向尺背側(cè)移位。決定行克氏針內(nèi)固定。 2.清理骨折斷端,適當行骨膜下剝離,將骨折塊復位,以Φ1.5mm克氏針4枚將骨折塊交叉固定,檢查骨折復位滿意,固定堅強。將克氏針折彎埋于皮下。 3.沖洗傷口,依次縫合關閉切口。放置橡皮引流膜一條,包扎。 4.屈肘全臂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 肱骨骨折 手術程序: 1. 臂叢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綁止血帶,常規(guī)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 2. 驅(qū)血至300mmHg,上止血帶,自尺骨鷹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開約長10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顯露肱三頭肌及腱膜,顯露出尺神經(jīng),牽開尺神經(jīng)以免損傷,自肱三頭肌中線切開直至肱骨骨膜,將肱三頭肌向兩側(cè)拉開,顯露肱骨骨折端,見遠端向前成角移位,將骨折端血腫清除,牽引復位骨折并維持,取5孔肱骨重建鋼板預彎后置于肱骨后側(cè),鉆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wěn)定,肘關節(jié)活動不受影響。 3.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留置膠管引流1條,逐層縫合。 4. 麻醉滿意,術程順利,術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4/7頁 尺骨鷹嘴骨折手術 麻醉成功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驅(qū)血止血帶加壓300mmHg。 作右肘后縱弧形切口,長約8cm,逐層切開,暴露尺骨鷹嘴及骨折部。清除局部血腫,術中見鷹嘴皮質(zhì)有骨折碎塊,主骨折線為橫形鋸齒狀,近側(cè)鷹嘴骨塊長約2.5cm,骨折分離移位3cm,周圍腱膜撕裂,將骨折復位,力求關節(jié)面達解剖復位要求。常規(guī)行張力帶固定,2枚直徑2mm克氏針垂直骨折面方向從鷹嘴尖經(jīng)骨折線達冠狀突前下部皮質(zhì),1mm鋼絲'8'字纏繞,行骨折加壓固定,檢查滿意,固定牢,縫合修復撕裂的腱膜,NS沖洗術野,逐層縫合切口。 術畢,切口敷料包扎,右上肢石膏后托固定患肢肘關節(jié)于半屈曲位。 橈骨遠端骨折背側(cè)手術 行右橈骨遠端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nèi)固定術 1.取橈骨遠段橈背側(cè)縱行切口,長約6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游離、牽開保護頭靜脈,切開深筋膜,自拇短伸肌與橈側(cè)腕短伸肌間進入,顯露骨折。 2.探查見骨折位于橈骨遠段,距腕關節(jié)面約4cm,清理骨折端,適當行骨膜下剝離,試行復位滿意,取4孔1/3管形鋼板預彎成形后,置于橈背側(cè),依次鉆孔、攻絲、測深,擰入3.5mm皮質(zhì)骨螺釘將骨折與鋼板固定。檢查骨折近解剖復位,固定堅強。 3.沖洗傷口,依次縫合關閉切口,包扎。 孟仕骨折 麻醉成功后取仰臥位,右上肢置胸前,上臂根部綁止血帶。碘酒、酒精常規(guī)消毒術野。 于前臂尺背側(cè),以骨折端為中心,縱行切開,長約8cm,切開皮膚、皮下、筋膜,自尺側(cè)腕伸、屈肌間隙進入,暴露骨折端,見骨折位于尺骨上段,骨折線橫形鋸齒狀,遠端有劈裂。遠端向橈、掌側(cè)移位,斷端重疊移位。適當剝離骨膜,清除斷端血腫、軟組織,復位骨折。取8孔1/3圓鋼板置于尺骨背側(cè),8枚皮質(zhì)骨螺釘固定。見復位滿意、固定牢固。NS沖洗切口,依層縫合肌膜、皮下組織、皮膚。 掌骨骨折 4. 臂叢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左上肢外展位,常規(guī)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 5. 以左手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端為中心,在左手拇短伸肌腱的內(nèi)側(cè)切開,至近端向內(nèi)側(cè)弧形彎曲,長約6cm,切開后顯露拇短伸肌腱及橈神經(jīng)淺支,避開,在拇長、短伸肌腱之間切開,顯露骨折,見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縮短移位,骨折涉及關節(jié)面,將近端骨折先復位,以一枚加壓螺絲釘固定,將骨折完全復位,取7孔AO“T”形鋼板置于背側(cè),逐個鉆空,擰入螺釘固定。檢查骨折復位良好,固定可靠。沖洗術野,徹底止血,逐層縫合。 5/7頁 點擊展開全文 從APP打開該文檔,閱讀高清版 |
|
來自: 昵稱62796422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