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醫(yī)王清任專門針對耳鳴耳聾的方子叫通氣散。這個方子就是以通為主,并不是補(bǔ)腎,而是通過疏通耳竅,疏通氣機(jī)來調(diào)理耳鳴耳聾。 通氣散加減:香附12克、川芎12克、柴胡12克、石菖蒲6克、白芍9克、黃芩6克、白術(shù)9克、茯苓12克、陳皮6克、熟地20克、龍骨9克、牡蠣9克、蔓荊子6克。 方子前面三味藥就是清朝名醫(yī)王清任專門治療耳鳴耳聾的方子通氣散:香附、川芎、柴胡。王清任三十歲就創(chuàng)立了這個方子,這個方子用了一輩子,效果很好,他在書里說,長達(dá)二十多年耳鳴的人用了這個方子都治好了。這三味藥以通為主,專門疏通耳竅的氣機(jī),讓耳竅更加寬闊通暢。為什么耳竅堵了會耳鳴呢?經(jīng)常吹笛子的人應(yīng)該知道,笛子上有很多小孔,當(dāng)氣流從這些小孔出來就會發(fā)出響聲。這個孔不能大,大了就吹不出響聲了。這耳竅就好比這個笛子的孔,之所以會耳鳴,就是耳竅這個通道變小了,變得像笛子的孔一樣小了,所以當(dāng)大量氣流往耳竅走時就會耳鳴。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耳竅通過的氣流是有定數(shù)的,是不會有耳鳴的,現(xiàn)在突然氣流增多了,比如生氣,怒則氣上,這些氣突然一起沖向耳竅,造成擁堵,所以耳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氣流不多,但耳竅堵了,不通暢了,所以也會耳鳴,這種耳鳴就是慢性的,與腎虛耳鳴非常類似。 如何疏通耳竅呢?第一步就要疏通氣機(jī)。王清任的通氣散三味藥都是疏通氣機(jī)的,引氣歸元,讓氣不要堵在耳竅。香附是氣藥第一,可以理順全身氣機(jī),川芎是血中氣藥,上行頭面,可以把頭面七竅的瘀血化掉,柴胡舒肝理氣,肝主一身氣機(jī)。加入石菖蒲是因為石菖蒲是開竅藥,可以直接開心竅,開頭面七竅,竅就是一個門,石菖蒲等于把耳竅這個門打開,把多余的氣全部放出去。石菖蒲這味藥你聞一聞就覺得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鼻子通了,眼睛亮了,耳朵順了。所以,石菖蒲是一味讓人變聰明的藥,什么叫聰明,耳聰目明就叫聰明。 加入白芍與黃芩,是因為白芍可以柔肝,這種耳鳴的人性子急,容易激動,一激動耳鳴就加重,白芍可以讓性子緩和下來。性子急是肝的問題,肝血不足,肝火容易上炎,白芍味酸可以滋養(yǎng)肝血??傊咨志褪且晃蹲尭芜@個將軍不那么急躁的安撫之藥。加入黃芩是因為降膽火。因為一生氣膽火就會上升,膽氣本來是要下降的,膽氣上升就會把無形之痰帶到耳竅,因為膽經(jīng)要圍繞耳竅的,這樣無形之氣與無形之痰都堵在耳竅了,不耳鳴才怪呢。為什么要加入白術(shù)茯苓與陳皮呢?這是解決脾胃問題。耳鳴的人不是有痰往上沖嗎?把脾胃調(diào)理好了,痰就少了。白術(shù)健脾,茯苓祛濕,這樣痰的來源就解決了。再稍稍用點陳皮化痰。另外肝不好的人勢必會導(dǎo)致脾不好,肝木會克脾土,所以張仲景說“見肝之病,必先實脾”。黃帝內(nèi)經(jīng)也說了,九竅不利,皆腸胃所生也。健脾養(yǎng)胃有利于九竅通利,脾好了,就會源源不斷把清氣輸送到頭面,七竅就會通利,所以這里加入健脾養(yǎng)胃的藥。為什么要加入熟地呢?主要是解決腎精不足的問題。雖然不是腎虛,但是補(bǔ)一下腎精不是壞事,腎水生肝木,只有腎水足了,肝木才不會被風(fēng)吹到,被火燒掉。腎水不足的人容易急躁生氣,腎水不足的人肝就像冬天的枯木一樣,一把火就能點著,一陣風(fēng)就能吹斷。為什么要加入龍骨牡蠣呢?這兩個藥是收澀封藏的,能夠把耳朵里的虛火收下來,封藏在腎里。最后加入蔓荊子,這個是藥引子,可以把藥性引入耳朵。一般來說種子類藥是往下走的,蔓荊子獨獨例外,往上升,善于清理頭面部的虛熱。這就是治療耳鳴的通氣散加減,是治療耳竅不通導(dǎo)致的耳鳴的,如果你的耳鳴也用了很多補(bǔ)腎的方子沒有效果,如果你還年輕,可以試試這個方子。如果是年老腎虛導(dǎo)致的耳聾就不適合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