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是假的,“高富帥”是假的,投資回報的高額利潤也是假的,甚至連“郵幣卡”的交易價格都是操縱的,可21名被告人竟在一年多時間里通過“郵幣卡”交易騙得2000余萬元。日前,經(jīng)河南省光山縣檢察院提起公訴,這起打著郵票交易幌子騙取被害人錢財?shù)陌讣诠馍娇h法院開庭審理,從而也揭開了這起詐騙案的真相。 郵票交易可以操縱 2009年11月,光山縣農(nóng)民劉燕高中畢業(yè)后到北京打工,因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從事簡單工作。2015年的一天,劉燕在街頭看到一個寫字樓內(nèi)公司的招聘,不要求大學文憑,她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應聘到該公司。 劉燕為人精明能干,很快熟悉了業(yè)務,接觸到郵幣卡業(yè)務,認識了河北濱海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服務有限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洪武(另案處理)。洪武稱自己不方便直接出面開公司,讓劉燕出面注冊公司,自己則幕后操作。 因為從小家境貧寒,劉燕在進入公司后,看到公司高管通過操縱郵幣卡業(yè)務一夜暴富,便按捺不住對暴富的渴望,她對洪武更是言聽計從,想大干一場。 2016年4月,劉燕成立北京林翰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翰公司),專門經(jīng)營郵幣卡業(yè)務。這個郵幣卡則是河北濱海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上的郵票現(xiàn)貨交易品種,該公司購買郵幣卡(郵票)后托管到河北濱海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員工開始發(fā)展客戶,引導客戶購買指定郵幣卡。 隨后,郵幣卡平臺的操盤手對林翰公司持有的郵幣卡價格進行拉伸、護盤,吸引客戶投資,等到客戶投資到一定時候,操盤手就不再接盤,進而導致郵幣卡價格下跌,客戶的資金被套,林翰公司就會將客戶購買郵幣卡被套的那部分資金從交易平臺中套現(xiàn)。 林翰公司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就是客損,客戶不賠錢,公司就沒錢掙,因此絕大多數(shù)購買郵幣卡的客戶注定都是賠錢的。客戶賠錢后,林翰公司員工再對客服進行安撫,引導客戶低位補倉,進而套取更多的客損。 林翰公司引導客戶投資完全是配合操盤手,郵票交易具有完全操縱性,具體買進賣出都是根據(jù)洪武的指示進行。洪武事先會通過電話安排林翰公司賣出買入的大方向,但都是要求客戶買進的,從來沒有讓客戶什么時候賣出的情況。 林翰公司操縱交易盤的秘密是該公司持有兩支郵票,一個是交易的代碼為609132的郵票,發(fā)行量是20多萬枚,花160萬元買進的;一個是交易代碼為609110的郵票,市場發(fā)行量為11萬枚,花了154萬元購進的,分別以其親友名義持有。 劉燕將這兩支郵票的交易賬戶信息給了洪武,洪武交給操盤手操盤使用。郵幣卡是漲還是跌,都是郵幣卡交易所開會提前商議好的,后期郵幣卡的走向也是提前規(guī)劃好的,操盤手按照提前協(xié)商的結(jié)果來控制郵幣卡的價格走勢。洪武會將郵幣卡一定時間內(nèi)的走勢,也就是所謂的內(nèi)幕消息,提前告訴林翰公司。 這樣一來,林翰公司可以根據(jù)洪武事先安排配合操盤手操作,引導客戶買賣,進而來掙取客損了。同時,為預防代理商和操盤手勾結(jié)建立老鼠倉,洪武不允許林翰公司接觸操盤手,以達到雙方互不知情的目的。 “白富美”有內(nèi)幕消息 2017年5月的一天,家住河南省光山縣的李志接到一個添加微信好友的通知,微信頭像為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孩,昵稱叫“會呼吸的痛”。李志查看女孩的朋友圈,都是一些美食、汽車、化妝品、旅行照片,看起來是一名“白富美”。 李志同意添加后,女孩說不好意思,加錯人。李志說沒關系,兩人開始聊天。女孩告訴李志她是1987年出生的,屬兔,做美容院生意,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做外貿(mào)生意的。兩人聊了兩三天,聊得火熱。 有一天,“會呼吸的痛”說前幾年炒股賠了不少,幸好遇見了叔叔,股票賠的錢基本賺回來了。李志感到好奇,問她是怎么賺錢的。“會呼吸的痛”說,叔叔是河北郵幣卡交易中心的高管,最近幾年跟著叔叔的助理熊經(jīng)理做郵幣卡,因為有內(nèi)幕消息,才將以前的虧損都掙回來了。 “會呼吸的痛”給李志看了炒郵幣卡的盈利截圖,說熊經(jīng)理現(xiàn)在配售兩張郵票的原始股,價格低,十幾元錢一枚,一開盤就能翻倍。李志按捺不住,按“會呼吸的痛”的指引開了戶,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買了100份原始股,果然開盤后,郵票很快漲了一倍。 “會呼吸的痛”對李志說,熊經(jīng)理有內(nèi)幕消息,還會繼續(xù)漲,并說自己又繼續(xù)持有加金了,趕快入倉。李志就投入20萬元入倉,然后這兩支郵票就一直在跌。 李志急了,問怎么回事,“會呼吸的痛”說熊經(jīng)理給的消息和他的一樣,按照操作就是了,不必擔心,還說自己也賠了,而且比他賠得還多,現(xiàn)在正是補倉的好時機,正準備加大補金,繼續(xù)持有。李志就又入了10萬元,結(jié)果這兩支郵票一直沒有漲起來,一直在跌,虧了20萬元。 其實,李志遭遇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會呼吸的痛”和熊經(jīng)理都是由專門公司人員扮演的,而交易的兩張郵票,95%的份額是由他們控制的,交易價格也由專人操控,漲跌均能實現(xiàn)控制。 林翰公司位于一線城市寫字樓,名字高大上,經(jīng)營項目為金融交易,騙取了眾多的初入職場大學生參與犯罪。該公司除了劉燕等高管知道公司盈利模式和真實目的外,其余參與人員均為缺乏社會經(jīng)驗的新畢業(yè)大學生。他們工作一段后,在公司鼓動下,為追求可觀工資,逐步對自己從事工作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失去判斷,對冒充身份與人聊天這樣不正常的業(yè)務內(nèi)容失去警覺,進而走上犯罪道路。 詐騙套路分四步 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2017年8月,以劉燕為首的21人詐騙犯罪團伙成員落網(wǎng)。按照指定管轄,該案由光山縣公安局辦理。同年9月29日,光山縣檢察院對該案件的5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2018年11月10日,光山縣檢察院以該團伙涉詐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三個罪名移送法院起訴。 通過卷宗進行深入梳理,辦案檢察官發(fā)現(xiàn),林翰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詐騙流程。該公司首先會在QQ上搜索賣手機號碼“資源”,選擇商家購買手機號碼,每個手機號碼一分錢左右。然后將買到的手機號碼和注冊好的微信賬號交給市場部的員工,讓員工按照手機號碼逐個添加好友。 據(jù)辦案檢察官介紹,這些微信賬號個人信息均不是真實信息,林翰公司稱之為第三方素材,提前進行統(tǒng)一包裝過。照片是公司提供的氣質(zhì)較好的年輕女性,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家庭富裕的白富美形象。員工一開始與對方打感情牌,拉近關系,熟悉后就介紹購買郵幣卡。辦案檢察官還概括歸納出劉燕這個詐騙團伙開發(fā)客戶的過程就是分為“捧”“轉(zhuǎn)”“切”“抻”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捧”,共分三個層面,首先是捧客戶,哄他們開心,和他們拉近乎、套關系;第二就是捧關系,即虛構第三方的叔叔是交易所內(nèi)部高管,側(cè)面告訴客戶第三方和交易所高管的關系很可靠、來之不易;再就是捧熊姐,將熊姐虛構成第三方在郵幣卡的高管叔叔的助理,是女強人,有內(nèi)幕消息。 第二步是“轉(zhuǎn)”,就是和客戶聊天中如何巧妙地轉(zhuǎn)化到投資理財上來,沒有固定的話術,根據(jù)實際聊天情況確定。 第三步是“切”,就是選擇適當?shù)臅r機將聊天話題切換到郵幣卡的投資理財上,并且側(cè)面告訴客戶自己在做郵幣卡,而且賺了錢。客戶要是問怎么掙錢,就告訴他是因為有熊姐及郵幣卡交易所的叔叔這層關系。 最后一步就是“抻”了,主要是針對有投資意向的客戶,在聊天時會擇機發(fā)些郵幣卡的走勢圖給對方,讓客戶知道第三方一直在盈利,原因是有關系,可以知道內(nèi)幕消息。這樣一來有意向的客戶肯定會要求和第三方一起做郵幣卡。這時就“抻”,告訴他第三方的關系不是誰都能利用的,進而吊客戶胃口,讓他感覺到第三方關系的真實性,進而堅定客戶跟著第三方做郵幣卡的信心。 一切水到渠成后,員工再將客戶推送給“熊姐”。說是“熊姐”,其實就是公司的業(yè)務經(jīng)理處理,每個員工手上都掌握這個由公司事先提供的一個虛擬身份為“熊姐”的微信賬號。 據(jù)辦案檢察官透露,在實際操作中,林翰公司員工以自己購買的名義,通過微信告訴客戶哪些郵幣卡在什么點位可以買進,憑借客戶對第三方內(nèi)幕消息的信任進而引導客戶購買相應的郵幣卡,客戶按照指示進行操作,剛開始會掙得一定的利潤,但后來肯定會被套、賠錢。 據(jù)起訴書指控,該公司憑借種種成熟的詐騙套路,從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誘騙全國各地800余人開設賬戶進行郵幣卡投資,從中共計獲利2000余萬元。 2019年7月29日,光山縣法院對劉燕為首的利用郵幣卡設施詐騙的21人詐騙犯罪團伙進行公開審理。經(jīng)過審理,光山縣法院分別以犯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21名被告人十六年到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案后說法 公訴人在法庭上 郵幣卡就是郵票、紀念幣和電話卡的合稱,常被郵幣卡愛好者作為收藏品或儲值資產(chǎn)。但郵幣卡的交易并未經(jīng)過國家證券監(jiān)管機構的審批,而是由各省金融辦審批,因此其交易一直處于市場監(jiān)管的盲區(qū)。一些不法分子看中此“商機”,近年來,全國各地發(fā)生了不少郵幣卡詐騙案。 這類犯罪分子采取利用微信、QQ虛構身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泛添加好友,通過包裝自己騙取被害人信任,按照提前設定的話術,一步步騙取被害人錢財。在和被害人的交流中,以相對自然的方式逐步引導被害人到其指定平臺,按其指定方式投資,先給以一定收益,再騙取錢財。因此,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被平臺的高收益所迷惑,對來歷不明的網(wǎng)絡好友推薦的交易平臺不要輕易相信。 與此同時,我們通過辦案發(fā)現(xiàn),眾多初入職場的大學生誤入詐騙公司。大學生剛剛走上社會,對社會分工及社會財富創(chuàng)造過程一知半解,對上級領導安排工作盲目服從,對從事的工作沒有一個清晰判斷。進入詐騙公司后,他們沉浸在對高額報酬的追求中難以脫身,最終步入犯罪深淵。 在此,我們提醒初入職場的新人要提高安全意識,切忌有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思想,對小投資高回報、沒有很高的專業(yè)技能要求,卻能獲得高薪酬等信息要保持高度警覺,入職前要確認用工單位的合法性。(河南省光山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 吳家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