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yǎng)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更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 
中醫(yī) ——為大醫(yī)傳承-黃埔醫(yī)校題 我是中醫(yī),是從民間走來的中醫(yī)。 雖然,我的身上還沾有泥土草葉, 可那是綠色和諧的氣息。 我在古老的曠野誕生, 如今充滿了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活力。 我知道,我的身影在你眼里, 雖然還微不足道, 但總有一天,我將在全世界風靡。 人心向善,這是硬道理。 請大家都來迎接我吧, 迎接我就是成全你自己。 聞道人 2017年3月21日
編者按:
張師兄這水平,比那專家教授,也是不在以下了,可喜可賀,希望繼續(xù)努力。

黃埔醫(yī)校傳承八期學員分享-張曉艷醫(yī)案(二) 醫(yī)案一:室性早搏  現病史:更年期潮熱,頭部出汗。打嗝。另外膝蓋有點積水,常年疼痛,吃西藥一段時間沒有效果。找我開方前又吃了3劑醫(yī)院開的中藥,處方如下圖。 檢查:女 ,50歲, 身高162厘米,體重64公斤,一吃就飽;體力不太好,腰膝怕冷,絕經3個月,大便2-3天1次,干燥難解,現在吃通便茶后每天一次,睡前咽干,干咳,雙手脈率80次/分鐘,不規(guī)侓停跳。病勢分析:患者不發(fā)燒,前胸微疼,初犯病時心臟有撞擊感,疼痛明顯。脈不規(guī)侓停跳,應在自主調節(jié)中排異。治法:自主調節(jié),活血通血,改善循環(huán)及加強心臟供血,同時幫助排異。方藥1:柴胡15克 白芍15克 枳殼15克 黨參15克 茯苓20克 當歸15克 桃仁10克 紅花15克 丹參10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8克 杜仲15克 懷牛膝15克 瓜蔞15克 薤白15克 半夏10克,10劑。(患者不想自己煎藥,故定制顆粒藥。)反饋:心臟早搏好多了,膝蓋疼痛也好多了,醫(yī)生診斷說還有陰道后壁膨出。方藥2:柴胡15克 白芍15克 枳殼15克 黨參15克 茯苓20克 當歸15克 桃仁10克 紅花15克 丹參10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8克 杜仲15克 懷牛膝15克 瓜蔞15克 薤白15克 半夏10克 黃芪25克 升麻10克 山藥20克 五味子10克 羊藿20克 枸杞15克,7劑。方藥3:為了鞏固效果,第二劑處方加狗脊15克,再服7劑。醫(yī)案二:肝部疼痛 檢查:男,48歲,身高170厘米,體重73公斤,體溫正常,夏天怕熱,冬天怕冷,穿得比別人多;食欲不好,一吃就飽,吃肉蛋時膽區(qū)疼痛;大便難,2-3天一次,黏,顏色黃,用時長;最近嗓子有點沙啞,脈浮68次/分鐘,身上有紅血痣,耳后有蜘蛛痣。腳跟、腳底先起水泡,不癢,過幾天就變硬,掉皮。睡眠自覺很好,其實有時睡眠很淺。有汗,經常感到渴,喜熱飲,小腹、腰怕冷,有時會頭疼。舌苔如下。 病勢分析:患者不發(fā)燒,肝膽區(qū)域疼痛,食欲、大便不太好。治法:自主調節(jié),疏肝利膽,提高功能,健脾袪濕,活血通血,改善循環(huán)。方藥1:柴胡30克 白芍30克 甘草15克 黃芪40克 黨參30克 白術30克 茯苓40克 枳殼20克 當歸30克 黃精30克 花粉30克 桂枝30克 丹皮30克 桃仁20克(搗)紅花20克 薏仁米100克 陳皮30克 半夏20克 梔子10克 郁金20克,14劑。反饋:因為工作繁忙,經常忘記吃藥。目前大便2天一次,較之前變軟了。舌苔較前變干凈了。感覺肝部不疼了,偶爾還有一點。胃口一般。大便還是兩天一次,難拉。小便泡泡多。沒有那么渴了。頭不疼了,腰疼。因為近期照顧病人,晚上睡眠不好。 方藥2:柴胡35克 白芍30克 甘草15克 黃芪40克 黨參30克 白術30克 茯苓40克 枳殼20克 當歸30克 黃精30克 桂枝20克 薏仁米100克 陳皮30克 半夏20克 梔子10克 厚樸20克 生姜20克 紫草30克,14劑。囑:大便的問題繼續(xù)服用生化湯+黃金糊配合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