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同源,這是古人傳下來的,是因為兩者的產生和發(fā)展,可謂是相輔相成,這也是中華獨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畫,都是人類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正因為開始的簡單圖案,所以衍生出了文字,更形成了漢字,在全世界那么多文字了,中國的漢字是最生動的象形文字,可以說每一個字都可以追溯到一定的形象,當然如今的字體越來越簡單,有些字已經(jīng)比之前的繁體字,或者篆書之類的文字簡單太多了,漸漸的跟圖案沒有了更多的聯(lián)系,但這不影響字與畫的關系。 而中國畫跟書法直接的關系,就一直都沒有斷過,一幅畫如果沒有配上字,那是不完整的,算不算是一副完整的作品。 無論是中國的書法,還是中國畫,都是在追求一種藝術的美,更能讓這種美上升到一種境界,所謂的書畫同源,這個源,正是這一切的相同性,都是用筆墨來表達一種藝術的美,不只是相同,而且還相通,在神髓和意境之間都有同源之理。 中國寫意畫,創(chuàng)作者說這畫是寫,而不是畫,也正是因為國畫運用筆墨跟書法有著同源之理。在追求神韻的同時,有些時候可以放棄一些形貌,更是一種其他藝術形式所難以比擬的,寫意畫往往被人所欣賞不是因為她有多像,而是那種神韻,那種筆墨的表達,讓人無法抗拒,是一種另類的美,如果一幅寫意國畫沒有神韻,那就無法稱之為畫。這跟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書法講究的是結構、筆畫和章法,這些也就是跟國畫中的神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書法跟國畫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追求的就是神髓、神韻。 在古時候,寫意畫才是真正的畫,而工筆畫卻被一些畫家所不齒,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畫沒有太多藝術含量,依樣畫葫蘆,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而寫意的畫講究的就是神韻,這并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還有一點就是專門的工筆畫畫家,他們的書法水平不高,這讓他們無法在作品上落款,因為他們覺得字如果配不上畫,那就不能寫上去了。 而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知名的畫家,都是優(yōu)秀的書法家,這也是書畫同源的最好佐證了,國畫又叫文人話,當時很多書法家在寫完一篇文章,或者是詩詞的時候,對于空白的一些布局,就會畫上一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人畫,如蘇軾、唐寅、吳昌碩等人都是如此。 所以也有人說要練好寫意畫,可以先去練字。那么就有一個疑問了,練字可以讓幫助提升畫畫嗎?這主要是要讓你掌握控筆的能力,這也是說書畫同源的一個道理了,讓整個手的手指和手腕等性感線條曲線在一定范圍內能得到很大的鍛煉。 中國畫也好,書法也好都是講究筆墨,對于毛筆的使用更是十分講究,兩者的道理是相通的。 |
|
來自: 昵稱28795736 > 《1 *AI繪畫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