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路人馬都想著一爭天下之主位置,中原大亂。對于各國王室來說,今天可能還是王公貴子,明天就可能成為階下囚,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勾踐。他和夫差之間的恩怨不僅僅涉及到他們兩個人,而是兩個國家、王室之間長達20多年的爭霸戰(zhàn)爭。在公元前496年的時候,吳王闔閭集結(jié)軍隊攻打越國,但是可惜這場戰(zhàn)爭以是他的失敗告終,他自己也被勾踐射傷,沒多久就離世了。他的兒子夫差記下了這筆家國仇怨,也為他后來折磨勾踐埋下了伏筆。 所謂風水輪流轉(zhuǎ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為明顯,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向夫差投降,保留實力。此時的夫差被勝利沖昏了頭,又想要羞辱勾踐,又想要向世人展現(xiàn)自己大度,最后還真就接受了勾踐的求和,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后來的事情,也成為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典故,那就是臥薪嘗膽。 他在吳國的時候,真的是受盡屈辱,被看押的士兵打罵,被官員羞辱,甚至還給夫差嘗過便,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但這一切都沒有消磨掉他復國的意志,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zhuǎn)弱為強,終于國家恢復元氣,再次擁有了反攻的實力??梢哉f,他的經(jīng)歷被后世看作是能屈能伸,史書也贊他為明君。但為什么卻對他臥薪嘗膽稱霸之后的事情提及甚少呢?恐怕是因為他的作為太讓人寒心吧。 當初他在吳國做人質(zhì),是范蠡陪伴,是文種幫扶,如果沒有這兩個人的支持,那他的稱霸大業(yè)就是癡夢,有可能他都活不下去。但他復國成功后,范蠡看清了他的人品,帶著西施先逃了,走之前書信告訴文種早作打算,要不然可能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jié)局。文種自認為功勞甚偉沒有聽范蠡的勸告,最后如范蠡所預言的那樣,勾踐聽信小人讒言,認為文種功高無視君威,便賜了他一把劍,說到:伐吳的時候你獻了7條計策,但最后只用了三條就贏了,剩下的你地下先王那里試試吧。于是文種后悔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舉劍自盡了。怎么樣,是不是和當初在做人質(zhì)時卑微、忠厚的勾踐簡直是兩個人,也難怪史書不愿意告訴我們。 |
|
來自: aaaaa11111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