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款傳感器與模塊的提法,在網(wǎng)絡上廣泛流傳,其實Arduino能夠兼容的傳感器模塊肯定是不止37種的。鑒于本人手頭積累了一些傳感器和模塊,依照實踐出真知(一定要動手做)的理念,以學習和交流為目的,這里準備逐一動手試試做實驗,不管成功與否,都會記錄下來---小小的進步或是搞不定的問題,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Arduino】168種傳感器模塊系列實驗(資料+代碼+圖形+仿真)實驗四十五:紅外避障傳感器模塊(光電接近開關)紅外對管 是紅外線發(fā)射管與光敏接收管,或者紅外線接收管,或者紅外線接收頭配合在一起使用時候的總稱。在光譜中波長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稱為紅外線。紅外線發(fā)射管在LED封裝行業(yè)中主要有三個常用的波段,如下850NM、875NM、940NM。根據(jù)波長的特性運用的產(chǎn)品也有很大的差異,850NM波長的主要用于紅外線監(jiān)控設備,875NM主要用于醫(yī)療設備,940NM波段的主要用于紅外線控制設備,如紅外線遙控器、光電開關、光電計數(shù)設備等。 紅外線發(fā)射管(IR LED) 也稱紅外線發(fā)射二極管,屬于二極管類。它是可以將電能直接轉換成近紅外光(不可見光)并能輻射出去的發(fā)光器件,主要應用于各種光電開關、觸摸屏及遙控發(fā)射電路中。紅外線發(fā)射管的結構、原理與普通發(fā)光二極管相近,只是使用的半導體材料不同。紅外發(fā)光二極管通常使用砷化鎵(GaAs)、砷鋁化鎵(GaAlAs)等材料,采用全透明或淺藍色、黑色的樹脂封裝。 主要參數(shù) 發(fā)射距離、發(fā)射角度(15度、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180度)、發(fā)射的光強度、波長。以上為物理參數(shù),需了解其電性能參數(shù):市場上常用的直徑3mm,5mm為小功率紅外線發(fā)射管,8mm,10mm為中功率及大功率發(fā)射管。小功率發(fā)射管正向電壓:1.1-1.5V,電流20mA,中功率為正向電壓:1.4-1.65V 50-100mA,大功率發(fā)射管為正向電壓:1.5-1.9V200-350mA.煜星電子做出1-10W大功率紅外線發(fā)射管可應用于紅外監(jiān)控照明。 工作原理 普通的的紅外線發(fā)射管外形和一般的可見光LED相似,但卻是發(fā)出紅外線。其管壓一般降約1.4v,工作電流一般小于20mA。為了適應不同的工作電壓,回路中常常串有限流電阻。發(fā)射紅外線去控制相應的受控裝置時,其控制的距離與發(fā)射功率成正比。為了增加紅外線的控制距離,紅外發(fā)光二極管工作于脈沖狀態(tài),因為脈動光(調制光)的有效傳送距離與脈沖的峰值電流成正比,只需盡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紅外光的發(fā)射距離。提高Ip的方法,是減小脈沖占空比,即壓縮脈沖的寬度T,一些彩電紅外遙控器,其紅外發(fā)光管的工作脈沖占空比約為1/3-1/4;一些電器產(chǎn)品紅外遙控器,其占空比是1/10。減小脈沖占空比還可使小功率紅外發(fā)光二極管的發(fā)射距離大大增加。普通的紅外發(fā)光二極管,其功率分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類。要使紅外發(fā)光二極管產(chǎn)生調制光,只需在驅動管上加上一定頻率的脈沖電壓。紅外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射紅外線去控制受控裝置時,受控裝置中均有相應的紅外光一電轉換元件,如紅外接收二極體,光電三極管等。 紅外光 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英國科學家赫歇爾于1800年發(fā)現(xiàn),又稱為紅外熱輻射,熱作用強。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fā)現(xiàn),位于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介。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于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2.5-3)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2.5-3)~(25-4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25-40)~l500μm 之間。 紅外線(Infrared) 是波長介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波長在1mm到760納米(nm)之間,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高于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可以產(chǎn)生紅外線?,F(xiàn)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醫(yī)用紅外線可分為兩類:近紅外線與遠紅外線。含熱能,太陽的熱量主要通過紅外線傳到地球。如圖所示,我們把紅光之外的輻射叫做紅外線(紫光之外是紫外線),肉眼不可見。可見光是指肉眼可見的光波域從400nm(紫光)到700nm(紅光),而波長760nm到1mm之間的光稱為紅外線,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光。借助一些光學設備,我們可以感受到紅外線,通常紅外線攝像機接收到紅外線后會將其轉化為可見的綠光,我們的肉眼永遠見不到真正的紅外線。電影中常出現(xiàn)的能看到紅外線的眼鏡也是不存在的。 紅外線接收管 是在LED行業(yè)中命名的,是專門用來接收和感應紅外線發(fā)射管發(fā)出的紅外線光線的。一般情況下都是與紅外線發(fā)射管成套運用在產(chǎn)品設備當中。紅外線接收管有兩種,一種是光電二極管,另一種是光電三極管。光電二極管就是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光電三極管在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同時,也把電流放大了。因此,光電三極管也分為兩種,分別是NPN型和PNP型。紅外接收管的作用是進行光電轉換,在光控、紅外線遙控、光探測、光纖通信、光電耦合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工作原理 紅外線接收管是將紅外線光信號變成電信號的半導體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個特殊材料的PN結,和普通二極管相比,在結構上采取了大的改變,紅外線接收管為了更多更大面積的接受入射光線,PN結面積盡量做的比較大,電極面積盡量減小,而且PN結的結深很淺,一般小于1微米。紅外線接收二極管是在反向電壓作用之下工作的。沒有光照時,反向電流很?。ㄒ话阈∮?.1微安),稱為暗電流。當有紅外線光照時,攜帶能量的紅外線光子進入PN結后,把能量傳給共價鍵上的束縛電子,使部分電子掙脫共價鍵,從而產(chǎn)生電子---空穴對(簡稱:光生載流子)。它們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參加漂移運動,使反向電流明顯變大,光的強度越大,反向電流也越大。這種特性稱為“光電導”。紅外線接收二極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線照射下,所產(chǎn)生的電流叫光電流。如果在外電路上接上負載,負載上就獲得了電信號,而且這個電信號隨著光的變化而相應變化。 紅外避障傳感器模塊(距離可調光電接近開關) 模塊描述 該傳感器模塊對環(huán)境光線適應能力強,其有一對紅外線發(fā)射與接收管,發(fā)射管發(fā)射出一定頻率的紅外線,當檢測方向遇到障礙物(反射面)時,紅外線反射回來被接收管接收,經(jīng)過比較器電路處理之后,綠色指示燈會亮起,同時信號輸出接口輸出數(shù)字信號(一個低電平信號),可通過電位器旋鈕調節(jié)檢測距離,有效距離范圍 2~30cm,工作電壓為 3.3V-5V。該傳感器的探測距離可以通過電位器調節(jié)、具有干擾小、便于裝配、使用方便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機器人避障、避障小車、流水線計數(shù)及黑白線循跡等眾多場合。 紅外避障模塊電原理圖 模塊參數(shù)說明 1 當模塊檢測到前方障礙物信號時,電路板上綠色指示燈點亮電平,同時 OUT端口持續(xù)輸出低電平信號,該模塊檢測距離 2~30cm,檢測角度 35°,檢測距離可以通過電位器進行調節(jié),順時針調電位器,檢測距離增加;逆時針調電位器,檢測距離減少; 2、傳感器主動紅外線反射探測,因此目標的反射率和形狀是探測距離的關鍵。其中黑色探測距離最小,白色最大;小面積物體距離小,大面積距離大; 3、傳感器模塊輸出端口 OUT 可直接與單片機 IO 口連接即可,也可以直接驅動一個 5V 繼電器;連接方式:VCC-VCC;GND-GND;OUT-IO; 4、比較器采用 LM393,工作穩(wěn)定; 5、可采用 3-5V 直流電源對模塊進行供電。當電源接通時,紅色電源指示燈點亮; 6、具有 3mm 的螺絲孔,便于固定、安裝; 7、電路板尺寸:3.2CM*1.4CM 8、每個模塊已經(jīng)將閾值比較電壓通過電位器調節(jié)好,非特殊情況,請勿隨意調節(jié)電位器。 模塊接口說明
實驗的靈敏度比預料高一些,感應到單只手,40CM處就可觸動開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