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購買的是這個模塊: 6.45元/個 先解釋一下這個模塊的原理: 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工作原理一、紅外光譜 部分光線的波長分布如下: 紫光(O.40~0.43μm);藍光(0.43~0.47μm);青光(O.47~0.50μm);綠光(0.50~0.56μm);黃光(0.56~0.59μm);橙光(0.59~0.62μm);紅光(0.62~0.76μm);紅外(0.76~1000μm);紅外光又可以分為: 近紅外(760~3000nm);中紅外(3000~60000rim);遠紅外(6000~150000nm)。 自然界中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會輻射紅外線,只不過輻射的紅外線波長不同而已。根據(jù)實驗表明,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能量)波長主要集中在約10000nm左右。根據(jù)人體紅外線波長的這個特性,如果用一種探測裝置,能夠探測到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而去除不需要的其他光波。 就能實現(xiàn)檢測人體活動信息的目的。因此,就出現(xiàn)了探測人體紅外線的傳感器產(chǎn)品。人體紅外線傳感器是根據(jù)熱釋電原理制作而成的。 更加詳細的說明請參閱: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工作原理
此模塊詳細使用說明下載: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6703137.html 使用說明很詳細,4頁紙用起來比較簡單。 其電路圖: 官方的使用說明截屏: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6703137.html
使用方法不難。 只有三個口。 實驗效果如下:
把data口接Arduino Pin7 代碼; int proximitySensor = 7;void setup(){ Serial.begin(9600); pinMode(proximitySensor, INPUT);}void loop(){ int value = digitalRead(proximitySensor); if (value == 0) { Serial.println('Not detected :('); } else if (value == 1) { Serial.println('Dectected something :)'); } delay(500);} 得到的結(jié)果為:
近距離就能看到Detected something :) 把紅外感應器拿開,就看到Nothing Detected :(
這個紅外頭,根據(jù)上頭感應范圍,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上圖的兩個電位器 1.延時調(diào)節(jié) 2.距離調(diào)節(jié)
上面的兩個模式調(diào)節(jié),L模式,H模式 我收到的模塊上不需要自己焊接了。已經(jīng)有了小跳帽了。 所以跳帽導通上面的兩根,可以是L模式,(不可重復觸發(fā)模式,意思是說在觸發(fā)一次后,傳感器要切斷一段時間然后再次進行探測是否有人,這個在感應門上比較好) 用跳帽導通下面的兩根,是H模式(可重復觸發(fā)模式,一直都在檢測是否有人,這樣會想單片機一直發(fā)送0,1 電平,這個不要放在感應門上,否則,你會看到門一直不斷的開關(guān),哈哈,這個做人流計數(shù)也許有用。不過,這個模塊不夠靈敏測試人流數(shù),可以結(jié)合攝像頭與紅外傳感器聯(lián)合使用,人體骨架計算與紅外攝像頭聯(lián)合使用較好,只是設(shè)想一下,哈哈) 上面測試的時候,我是用的H模式,這樣看電平變化比較明顯。比較容易感覺到紅外模塊的靈敏度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