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宇宙中,地球很小。即使在我們的太陽系中,也很容易被木星(木星可以容納1000個地球進去)和我們的太陽(將容納一百萬個地球)比下去。 太陽和行星比大小 與我們所知道的最大恒星相比,即使我們的太陽看起來也微不足道。已知的最大恒星是盾牌座 UY,它可以容納1,700多個太陽。半徑可達7.94 天文單位,僅僅略小于土星軌道半徑。 在列出大型宇宙物體時,需要考慮的其它天體是黑洞,尤其是通常位于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zhì)量黑洞。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大約是太陽質(zhì)量的四百萬倍,天文學家宣稱,宇宙中質(zhì)量最大的黑洞現(xiàn)已探測到,其質(zhì)量是太陽的1960億倍。 星系是恒星系統(tǒng)及其內(nèi)部所有事物的集合(例如行星,恒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氣體,塵埃等)。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大約有10萬光年。已知最大的星系是IC 1101,IC 1101是位于距離地球大約10.45億光年的阿貝爾2029星系群的中心星系,其半徑約為200萬光年,相當于銀河系直徑的20多倍,是已知最大的星系。星云或巨大的氣體云也具有驚人的大尺寸。星云中的NGC 604通常被認為是最大的星云之一,星云范圍將近1500光年。 星系通常在引力上彼此綁定,稱為星系團。(例如,銀河系是一個很小的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成員星系大約為50個,其中包括仙女座星系。)乍一看,天文學家認為這些結構是那里最大的東西。然而,在1980年,天文學家意識到本星團也通過重力連接在一起,并以超星系團的形式連接。 最大的超級結構是什么? 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超級結構是武仙-北冕座長城。它于2013年首次發(fā)現(xiàn),并已進行了多次研究。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光在整個結構中移動大約需要100億年。從宇宙角度看,宇宙只有138億年的歷史。 一個巨大的超星系結構,地球銀河系和許多其他星系的所在地,其中銀河系的位置顯示為紅點。 當研究團隊研究被稱為伽馬射線爆發(fā)的短暫宇宙現(xiàn)象時,該結構首次被發(fā)現(xiàn)。伽馬射線爆發(fā)被認為是宇宙中大量物質(zhì)存在的好兆頭,因為大恒星傾向于聚集在密集的區(qū)域。首次調(diào)查顯示,伽瑪射線特別集中在大約100億光年的方向上,朝向武仙-北冕座長城。 這種結構似乎違反了宇宙學原理,即宇宙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具體來說,當以足夠大的規(guī)模觀察時,物質(zhì)應該是均勻的。但是,武仙-北冕座長城不是均勻的。 宇宙演化模型并不允許這樣的結構在宇宙誕生后僅30億年內(nèi)(宇宙年齡才137億年)形成,因為這樣的結構太龐大和太復雜,不應該在早期宇宙中形成?,F(xiàn)在仍不知道這樣的結構是如何形成的。 還有其它似乎違反普遍同質(zhì)性的結構:史隆長城(長達13.7億光年)和巨大的類星體群(最寬尺寸為40億光年)。因此,很可能還有其它結構,有些甚至可能更大。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