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的名言禍福名言禍福經典語錄 共收錄關于禍福的名言29條 婚姻,禍福之階也。 《國語·周語中》。階:階梯。本句大意是:婚姻,是通向災禍或幸福的階梯。婚姻一向對人的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歷來被認為是人的終身大事,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結婚之后,夫妻共同生活,朝夕相處,不但經濟上合為一體,精神生活也須協(xié)調一致。如果感情契合,志趣相同,互敬互讓,夫良妻賢,和睦共處,那么對于男女雙方來說,都是莫大幸福。如果感情不合,互不相諒,爭吵不斷,那么對于男女雙方都是一種痛苦;更甚者打鬧不止,或者各有外遇,將會給家庭和個人帶來不可料想的災禍?;橐?,可以使人幸福,也可以給人帶來痛苦和災難。所以,對于婚姻大事,不可不慎而又慎。這兩句可用來說明婚姻對人生的重大意義,也可用以說明要慎重對待婚姻大事。 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 《國語》 《國語·周語中》不以死生禍福累其心。 禍福名言 宋·王安石《答陳尼書》。累:帶累。本句大意是:不因死生禍福諸事帶累自己的思想。誰無死生,誰無禍福?死生禍福,這是人生必然碰到的客觀存在。生和福固然好,死和禍固然不好,但是經常為長生不老.為避禍求福去進行無謂的思索,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又有什么用處?不如超脫這些無謂的思考,讓生活過得輕松一些,充實一些,有意義一些。王安石云;“~,此其近圣人也。自非明智不能及此?!蔽覀儜撟非筮@種明智的精神境界。本句可用于倡導人們超脫死生禍福的無謂牽累,置死生禍福于度外,輕裝投身于現(xiàn)實事業(yè)的追求中。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答陳尼書》見義勇發(fā),不計禍福。 見宋·蘇軾《陳公弼傳》。計:考慮。這兩句大意是:遇到合乎正義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不去考慮個人的得失或安危。可用來形容那些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堅持正義置個人利益或生死于不顧的人。成語有“見義勇為”,與首句義同。 北宋文學家 蘇軾 《陳公弼傳》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無門:沒有來路。召:引來。這兩句大意是災禍或福分沒有別的來路,全由人們自己召來。無論災鍋或福分,都沒有定數(shù),其降臨并非出于冥冥的天意,而是由人們自己的作為導致的,這兩句體現(xiàn)了古人在禍福問題上的唯物觀念,是可貴的。多用于說明災禍之起由于人事,應注意避禍趨福,不可怨天尤人。 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知名網絡小說作家 天蠶土豆 《武動乾坤》 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 關于禍福的名言西漢學者 韓嬰 積愛成福,積怨則禍。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 禍不妄至,福不徒來。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 存亡禍福,其要在身。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 禍福名言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這兩句大意是:災禍與福分出自一家,利益與危害互為鄰居。禍災與福氣,利益與危害,往往是相倚并存,互為因果,互相轉化,在幸福與利益到來時,往往已潛伏著災禍和危害,反之亦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独献印吩疲骸暗溬飧V?,福兮禍之所伏”,賈誼《鵩鳥賦》云:“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又有說“禍福相隨”,“利害相連”的,都是這個意思。這兩句合乎辯證法,引人警惕。可用于論述禍福利害并存和相互轉化的關系,也可用于告誡人們當幸福與利益到來時不可得意忘形,要預防災鍋和危害;當災禍和危害加身時也不必過于悲觀,要積極努力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轉化。 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人間訓》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 《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 禍與福相貫,生與死為鄰。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zhàn)國策》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后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老子 禍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 關于禍福的名言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不測:無法意料。旦夕:早晚,意為很短的時間。這兩句大意是:無氣有無法意料的風云,人生也會有突然降臨的禍福。天氣風云難測,人生禍福難料,兩句以“不測風云”喻“旦夕禍福”,既恰當又自然。多用于感嘆災禍的突然和難料,也用于提醒人們在平安時要注意預防災禍。 無名氏 《合同文字》天也有晝夜陰晴,人也有吉兇禍福。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這兩句大意是:大自然有白晝、黑夜、陰天和晴天的變化,人生有吉祥、兇險、禍災和幸福等遭遇?!逗笸セā返诙郏骸八煲灿袝円龟幥?,是是是人也有吉兇禍福。”正像大自然有晝夜陰晴的變化一樣,吉兇禍福也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這兩句是對人的命運莫測的深沉感嘆,具有極其復雜的情感。它可以是對自己不幸遭遇的嗟嘆和哀怨,又可以是對自己由不幸遭遇轉為吉祥幸福的慶幸和喜悅,可用于抒發(fā)對命運變化的感嘆。 元代戲曲作家 鄭廷玉 《后庭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茍:如果。以:與。這兩句大意是: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許,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他在興修水利,禁止鴉片諸項事業(yè)上為國為民立下不朽功勞,也因此而屢遭貶謫。本詩就是他遭貶赴戊登程時留給家人的?!憩F(xiàn)作者不計個人禍福,赤心愛國的高尚情操.讀后令人感奮。 晚清官員,民族英雄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貪癡無底蛇吞象,禍福難明螳捕蟬。 禍福名言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貪癡:貪心狂妄。螳捕蟬: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兩句大意是:貪心狂妄,沒有止境,就像蛇想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樣;人的禍福難以猜測,就像螳螂捕蟬,而黃雀在后欲啄螳螂一樣。一條細小的蛇要吞下一頭大象,是多么貪心狂妄,而貪婪無比的人,也正像這想吞象的蛇一樣。螳螂只知捕蟬,而不知黃雀又尾隨其后,生命正遇到威脅;人們辦事,只求得福,又有誰料到這時可能正暗藏著大禍呢?這兩句諷刺貪心不足和利害莫辨的人,也有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均與此義同。前句多用來譏剌人心貪婪,后句多用于慨嘆人們光顧眼前,不知后患。兩個比喻十分形象。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十八章。倚:倚存,依靠。伏:潛伏。這兩句大意是:災禍啊緊靠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這兩句說明了禍福相依的道理。在社會人生中。禍患總是會不斷發(fā)生的,倘若不被禍患所嚇倒,而能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激勵自己奮發(fā)進取,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一旦度過了難關,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社會人生中,也會有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充滿了幸福的時刻,如果陶醉于幸福之中,忘乎所以,放松警惕,裹足不前,好事也會向壞事轉化,一旦樂極生悲,意想不到的災難就會發(fā)生。~兩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后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老子 《老子》為人行事勿猖狂;禍福淵潛各自當。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lián)璧》 利害之道,禍福無門,不可求而得也。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 禍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來也,人自成之。 關于禍福的名言春秋時期老子弟子 文子 禍福相倚,吉兇同域,惟人所召,安不可思?唐代史學家 吳兢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 清·山陰金先生《格言聯(lián)璧》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給些許福分滋長他的驕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上天要降福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給些許禍事來稍做懲戒,要看他是否會自救。 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lián)璧》禍福同根,妖祥共域。禍之所倚,反以為福;福之所伏,還以成禍。北齊文學家 劉晝 一個理智之人的禍福,并不取決于他自己的感覺,而是取決于他的行為。 禍福名言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 馬可·奧勒利烏斯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東漢末年東吳杰出軍事家 周瑜 災禍和幸福,像沒有預料到的客人那樣來來去去。它們的規(guī)律,軌道和引力的法則,是人們所不能掌握的。法國作家 雨果 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碧自唬骸疤熳髂?,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贝酥^也。 戰(zhàn)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仁就獲得尊榮,不仁就招來恥辱。如今有人厭惡恥辱卻又安于不仁,這就像厭惡潮濕卻又安于居住在低洼的地方一樣。如果真的厭惡恥辱,就不如崇尚道德、尊重士人,讓賢人在位做官,讓能人在職辦事。國家太平無事,趁這時候修明政教刑法,(這樣,)即使大國也必然會怕它了?!对娊洝飞险f:‘趕上天氣沒陰雨,取來桑皮拌上泥,窗洞門戶細修葺。從今下邊的人,有誰再敢把我欺?’孔子說:‘做這篇詩的人,真懂得道啊!能治理好他的國家,誰還敢欺侮他?’如果國家太平無事,趁這時候尋歡作樂,怠惰傲慢,這是自找災禍啊。禍與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对娊洝飞险f:‘永遠配合天命,自己求來眾多的幸福。’《太甲》說:‘上天降下災禍,還有辦法可躲;自己造下罪孽,那就別想再活?!褪钦f的這個道理。 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孫丑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