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案2 補陽還五湯、桂附理中湯等治療心衰、慢阻肺等 姓名: 趙先福 性別: 女 年齡:84歲 職業(yè): 其他勞動者。 就診科室: 心腦病科 就診時間2017年12月11日11時10分 門診號:1011220181 2017年11月27日10時22分初診: 望診: 面色紫暗、浮腫,下肢水腫。 聞診:少氣懶言,喉中痰鳴。 問診:心悸、心累,咳喘有痰,無力咳出,失眠,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納差,嗜睡,神疲乏力。 舌脈:舌深紅,苔粗黃膩,舌底重度淤血;脈促有力,洪大撞手。 BP: 154/92mmHg P:148 次/分 患者及家屬自述:十年來前五年每年都因心累氣急水腫等住院數(shù)次,近五年來因服胡老師中藥住院次數(shù)減少,近二年只今年8月因胡老師休假住院一次,當(dāng)時我院2017- 8 -19出院診斷: 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壓2級很高危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慢阻肺 AECOPD 肺心病。 辨證:此為氣虛血瘀夾痰之證,“舌深紅,苔粗黃膩,舌底重度淤血;脈促有力,洪大撞手”,是“至虛有盛候”。其中,脈洪大撞手,是心衰加重之兆。 治則:補氣活血,振奮胸陽 方藥:補陽還五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 黃芪120g 赤芍15g 川芎15g 丹參15g 當(dāng)歸12g 地龍15g 桃仁12g 紅花10g 瓜蔞15g 薤白15g 半夏12g 桂枝10g 白術(shù)60g 苡仁60g 三劑,水煎服,日一劑。 2017年12月4日10時13分二診: 服上方二劑后腹瀉,日4-5次,遂停服第三劑。但心悸、心累,咳喘,呼吸困難和水腫等明顯好轉(zhuǎn)。停藥后,近三日納差,嗜睡,神疲乏力加重,整日不食不動,似睡非睡,家人恐懼,遂來復(fù)診。 望診: 面黃虛浮。下肢水腫明顯消退。 聞診:少氣懶言。 問診:心悸、心累好轉(zhuǎn),但厭食,納差,嗜睡,神疲乏力,畏寒。觸診上肢冷至肘,下肢冷至膝。 舌脈:舌淡紅,苔白膩,舌底重度淤血;脈促無力,右關(guān)脈弱。 此時當(dāng)以顧護(hù)胃氣為首務(wù),兼以溫陽活血。 桂附理中湯合交泰丸加味: 西洋參6g 干姜10g麩炒白術(shù)30g 炙甘草10g 肉桂3g 制附片15g先煎 生山楂15g 酒黃連6g 五劑,水煎服,服一周。 2017年12月11日11時10分三診: 服藥后精神食欲明顯好轉(zhuǎn),已能和醫(yī)生愉快交流,心累氣急失眠均已改善,下肢已經(jīng)不腫,惟口干口臭,舌黯紅,苔黃膩,舌底淤血減輕,脈促較前緩和。 以參苓白術(shù)散調(diào)理善后。 按:此證難點有二。一是初診用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時,其舌脈不虛,很費躊躇,最后辨為“至虛有盛候”,果斷投之,兩劑主證解,但虛不受補故腹瀉日4-5次。二是二診時抓主證為脾胃氣虛,集中主力顧護(hù)脾胃,所謂“吃不得該死,吃得該活”,同時兼顧心腎,結(jié)果轉(zhuǎn)危為安,又免去一場住院之苦,醫(yī)患皆大歡喜。 |
|
來自: 開卉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