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豬的急性傳染病。當前豬場偽狂犬病毒感染率依然在增大,而不少豬場為了提早預防,大多將仔豬的首免時間提前,并通過增加免疫次數(shù)等方式,來強化防控,但免疫效果仍不理想。因此,疫苗并不是打的越多越好,特別是對于偽狂犬病這類疫病,如果疫苗選擇隨意性大,首免時間隨意調整,有可能適得其反。因而,為了確保免疫效果最大化,正確選擇疫苗,科學掌握免疫時機和方法顯得非常重要。 正確掌握首免時間。首免時間主要是由母源抗體決定的,對于常規(guī)的肌肉注射,偽狂犬疫苗的首免時間很有講究。當前,我國豬場普遍存在首免時間過早的問題,導致母源抗體和疫苗抗體相互作用,相互抵消,效果不好。因此,在豬場正常的情況下,一般建議小豬在70日齡左右首免為宜,且首免后間隔3~4周應再加強免疫一次,劑量也不需要過大,一般1.5或2頭份即可。 在相同或相近的環(huán)境壓力下,母源抗體高,首免日齡就要推后。如果母豬用的是低效價的疫苗,母源抗體只能維持3~4周齡,我們就應該在仔豬3~4周齡首免,如果用的是高效價的疫苗,產(chǎn)生的免疫力比較強,仔豬獲得的母源抗體比較高,母源抗體可以保護10~12周,那么首免的日齡就應該安排在10~12周齡。在現(xiàn)實狀態(tài)下,豬場的感染壓力都比較大,而母源抗體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首免后,間隔3~4周應再免疫一次。一方面是對首免成功的加強免疫,更重要的是對首免由于母源抗體等因素的干擾,而沒有獲得很好免疫應答豬只的補充免疫,以減少免疫漏洞。所以首免時間并不是越早越好,這主要是考慮到母源抗體的影響。 當母豬臨產(chǎn)前抗體水平較高時,母源抗體在仔豬70日齡時仍為陽性,仍有保護力,所以仔豬的最佳免疫時間應該在70日齡左右;如果母豬臨產(chǎn)前抗體水平低,則仔豬免疫時間要提前,且本地區(qū)及周邊如果有偽狂犬發(fā)生與流行時,新生仔豬更要提前做滴鼻免疫,一般建議在仔豬1~3日齡進行。操作時須用專用滴鼻器實施滴鼻,每個鼻孔噴入0.5毫升,每頭豬1毫升,要求免疫后保持鼻孔朝上姿勢一定的時間,以利于疫苗的充分吸收。 由于不同疫苗產(chǎn)生的母源抗體持續(xù)時間不同,豬場在確定首免時間的時候,最好都要先檢測仔豬的抗體水平,再根據(jù)抗體衰減規(guī)律推測出抗體消失的時間,以此為依據(jù)制定個性化的免疫程序。不能完全靠經(jīng)驗主義,或者一套免疫程序“打遍天下”。 加強免疫次數(shù)并非越多越好。一般首免之后3~4周,加強免疫一次即可。豬偽狂犬的免疫薄弱環(huán)節(jié)多出現(xiàn)在育肥前期,主要原因是在該階段最容易出現(xiàn)免疫空白。表現(xiàn)在疫苗特性與免疫程序不對稱,首免日齡不正確;商品豬不免疫或免疫劑量的不足,疫苗選擇的隨意性,使育肥期豬群不足以抵御強毒攻擊而感染;此時臨床出現(xiàn)咳嗽癥狀,更無法阻擋病毒的循環(huán)傳播,導致母源抗體消失后的豬群感染,gE轉陽并排毒,使整個豬場的感染壓力上升。那么,如何來檢測豬場有無阻斷病毒循環(huán)呢? 在母源抗體消失殆盡(即16周齡以上)后檢測gE抗體,如果gE是陽性表示一定是感染了野毒,如果是陰性表示沒有感染偽狂犬野毒,因此,檢測育肥豬野毒感染情況對防控偽狂犬有著很大的幫助。此外,對于后備種豬在配種前3~4周還需完成2次免疫,間隔3~4周;此后的經(jīng)產(chǎn)母豬可在產(chǎn)前2~4周免疫或每年普免3~4次。 總之,只要抓住偽狂犬病毒易感的幾個關鍵時間點,選擇安全且有效的疫苗,避開母源抗體干擾,確定合適的免疫時機,在豬群營養(yǎng)狀況、健康狀況良好的情形下進行免疫注射,就可以使免疫不留死角,達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