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chuàng),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分享。 在'期望效應'被提出來后,便非常廣泛地被用于孩子的教育,甚至有人稱期望效應為神奇的魔法,認為它能讓孩子'重生',從里到外改變自己。 期望效應是源于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林塔爾等人也曾經(jīng)關于期待效應的進行一系列研究,實驗證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與老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系。 在認識到期待效應的好處后,很多家長都爭先著在自己孩子身上試驗,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在這個期望效應'重獲新生',獲得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功的,在這幾年,這個'神奇的魔法'也開始失靈。家長的過度期望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等新聞漸漸被爆出來,人們又開始懷疑起期望效應,認為它根本就違背了教育孩子的問題。 期望效應對孩子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作用,只是有些家長過度追求效果,而走進了誤區(qū)。那期望效應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起到什么積極的作用呢? 期望效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積極的作用
在美國貧民窟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貧民窟小學的校長為了鼓勵孩子,準備給孩子們進行一次演講。 在演講結束后,校長讓孩子們一個一個上臺,給他們看手相,期間校長注意到了班里最調(diào)皮的小男孩,在為他看完手相之后,校長說了一句話,引得哄堂大笑,他對孩子說'只要你肯努力,你以后肯定能成為讓人景仰的長官'。 于大家的反應不同,小男孩并沒有認為校長是在開他玩笑,反而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理,并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終于,在小男孩的50歲生日,他成功競選上了州長,成為美國首位黑人州長。 別人的期望和鼓勵,有時候能成為我們不斷努力的目標、學習的動力。
有一些孩子在別人對他產(chǎn)生期望后,他會認為這是對他本人的肯定,并在大家的認可中,昂首挺胸地一步步朝著目標前進。 像如果我們進行一些新挑戰(zhàn),如過鐵索橋的時候,有了別人的鼓勵'放心吧,你平時都很穩(wěn)的,我相信你',我們會增加信心,從而促進自己成功。 但如果你只是一個人一直在那里心驚膽戰(zhàn),想著等會可能會掉下去,這兩種是非常不一樣的體驗和效果的。 期望效應如果使用得好的話,是能讓孩子快速成長的,但是在使用這個技巧時,很多家長都會過度追求速度和效果,而踩進了誤區(qū)中,導致期望效應失效。 期望效應在實現(xiàn)中存在這三個誤區(qū)
很多家長在使用這個期望時,會給孩子太大的期望,導致孩子不堪重負。 17年達州的一個高考生自殺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反思,剛高考完本應該放松瀟灑,但是達州的小斯卻選擇離開這世界,并在遺書中寫到父親才是真正的兇手。 在小斯讀高中的時候,父母的期待伴隨著壓力與日俱增,第一次月考考了全校73名,卻在母親的'才73啊'中變得'不值錢'。這樣的期待和壓力在小斯高考結束后達到最高點,成為壓垮小斯的最致命點。 過分的期望,會讓孩子的發(fā)展適得其反。
期望效應其實就只是內(nèi)心的渴望和想法,并不能讓它一定要成為現(xiàn)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是念著對孩子有什么期望,隨后自然而然把它當作是以后會實現(xiàn)的事情。 把期望認為是一定會實現(xiàn)的事情,在孩子最后達不到這個目標后,家長便會大發(fā)雷霆,責備孩子不夠努力,是扶不起的阿斗。 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底下,壓力會越大,而且對自己失去信心。
很多家長在通過期望效應鼓勵孩子后,就覺得這是需要靠孩子自覺努力的,但事實上,這個就像打戰(zhàn),需要別人不斷的鼓勵引導,才能讓孩子繼續(xù)努力下去。 在期望實現(xiàn)的過程中,家長需要多給孩子點肯定和鼓勵,而不是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要靠自覺',讓孩子知道有人陪著他一起努力進步,才能促進孩子繼續(xù)學習。 正確使用期望效應要求我們這樣做
在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時,我們要以一種肯定的態(tài)度,暗示孩子'你是可以的',來鼓勵他,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比如在孩子想要嘗試一種新挑戰(zhàn)時,我們可以和他說'記得上一次上臺演講的時候,也出乎別人意料做得特別好。所以放心,不要太緊張,如果失敗了,我們也為了下一次積累了經(jīng)驗,是非常棒的經(jīng)歷了',在對孩子有所期待后,也告訴孩子,失敗了也沒關系,我們下次繼續(xù)努力。
期望,是建立在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情況上的。在對孩子提出期望時,我們首先要知道,要樹立什么樣的期望,這個期望要多高?多低? 期望過高,學生達不到容易失落沮喪,期望過低,又會導致達不到激勵效果。 所以說,期望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總不能期望讓一個成績一直不及格的孩子,在一個月后考上清華北大吧?這樣的期望對于孩子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因人而易,做出合理的期望,比如說一個月數(shù)學提高5個名次,讓孩子看到努力的可能性。
成長的道路上,誰都不是一個人。 在我們提出對孩子的期望時,我們更應該陪著孩子努力,不斷鼓勵和肯定他,讓孩子在努力的過程充滿信心,降低孤獨感和失落感。 如果孩子在'達到期望'的路途中出現(xiàn)失敗,他們經(jīng)常會認為時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然后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努力下午的動力,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正確歸因,從多個角度思考孩子失敗的原因,為孩子找到原因和方法,防止再出現(xiàn)重復的錯誤。 期望效應只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在某種情況下,它能幫助孩子更加優(yōu)秀,如果說,再使用期望效應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失靈了,那就要看看是不是你中了這三種誤區(qū)。 倘若我們能認識并積極的使用它,相信我們的孩子是都能朝著我們的期望靠近!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