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劇透) 看完《少年的你》和朋友交流感受,開玩笑地說天啊覺得周冬雨在電影院哭了2個小時,易烊千璽被打了2個小時,而我被綁在椅子上活生生目睹了2小時太痛苦了。 這是開玩笑,真心話是在《少年的你》里,沒有一刻覺得陳念是周冬雨,也沒有一刻覺得小北是易烊千璽。他們就是角色本身,這是一個好電影的第一要素。 “這次不是熟悉的周冬雨?!睂а菰鴩橐策@么說。 之前的熟悉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靈”,機靈、靈動、飄忽,是安生也是顧勝男。但《少年的你》里的陳念,是一個被校園暴力的高三女生,樣子是單薄瘦弱,內里是不屈、柔善,面對媽媽是無比的知事,坐在審查室質問警察時甚至是兇狠的。 故事開頭是這樣,陳念是一個17歲的高中女生,因為為跳樓死去的同學胡小蝶蓋上校服,從而被警察作為了解案情的對象。害死胡小蝶的是同班的女生三人組,她們擔心被告發(fā)于是組起團來折磨陳念。 放學后拳打腳踢; 上排球課為首的魏萊直接用排球打她,陳念敢反抗一次就當著同學的面被推下了樓梯; 后來班級群里有了她們印刷的陳念媽媽被追債的廣告單。從肉體到精神,簡直無孔不入。陳念一開始想要忍,忍不過報了警,結果還是要忍。因為她們得到了懲戒報復變本加厲。 一天晚上,陳念甚至被堵到骯臟的路上,被一群人毆打完,扯破衣服,剪爛頭發(fā),拍了視頻。 這樣的角色太沉重了,頑皮飄忽不起來,所以演員必須翻新自己,周冬雨做到了。17歲的少女,被孤立的無助,被傷害的絕望,對未來的渴望和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式的忍受,每一種都非??坦?。 甚至把哭,變成了屬于一種獨特的臺詞和節(jié)奏。 跟媽媽打電話,她在外邊做一本賠錢生意也沒想影響她,哭到鼻涕流出來但說的話是輕松的。 坐在警察的車里,他說長大就是跳水你就閉著眼跳吧,緩解不了陳念的迷茫和痛楚。她悄悄側過身去流下眼淚。 坐在小北的車后座上,沒有臺詞就是哭,萬語千言如鯁在喉。 常常說有人說自己演技好往往就會先營銷哭戲片段,因為痛苦是最直接的最感性和最能引發(fā)共情的;但周冬雨的哭戲要技高很多籌,就答高考題一樣,她把眼淚的每一種成分演得明明白白,理性的控制和感性的沆瀣完美地統一。 其實看《少年的你》過程中最偏題的念頭就是,周冬雨你要再拿一個影后。 《少年的你》另一靈魂人物,小北,由易烊千璽飾演。無論易烊千璽之前給人的印象是愛豆是舞者還是頂級流量,這一次他都可以堂堂正正說自己是個演員。 因為現役的演員里,應該沒有更好的劉北山了。 如果說周冬雨是折疊光陰27歲演17歲,那易烊千璽跟小北差不多就是同齡人。劉北山13歲輟學,媽媽扔下他跑了,靠挨打和倒騰點手藝掙錢吃飯,小混混一個,跟警察局挺熟。 陳念偶然救了他,他們漸漸地形成了一個保護條約。 “你保護我好不好” “記上,陳念欠小北一次?!?/p> 而后小北走在陳念背后。他沒有上學,孤光自照;但憑著自己的莽撞和骨血,成為了庇佑陳念的唯一的人。兩人生活在矮小的破爛屋里,鏡頭往上抬是華麗的立交橋和光潔如鏡的建筑。荒誕又真實。 易烊千璽在電影里沒有脂粉氣。這源于導演對他“形”的修飾,有顆粒感的皮膚,臉上帶傷要么就是流血,背上被踢得青腫,關鍵的時候真打;也有他自己對“神”的揣摩,小北的眼神大多時候是攻擊性強且有戾氣的,有豁出命來的敢。也有一層是劇情的功力,小北的虎話一籮筐,野得像模像樣。 但面對真正的成人世界,他是弱勢的。無論是被揍,還是藏起一身傷把陳念擋在簾子外,還是回憶起媽媽離去的那一天或是傻子般地問陳念,“你們老師押題壓中了沒有”,都是弱勢的。 他對很多事尚有渴望,很多時候都是沒辦法強裝,這一點微妙的凹陷,易烊千璽把握住了。這是屬于小北的少年質感,而他的原聲臺詞很出色,和這些強弱明暗貼得嚴絲合縫。 太精致了。 也許精致這個詞也并不恰當,但《少年的你》就像一張精雕細琢的高中考卷,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表演是娟秀的印刷體。 《少年的你》的導演曾國祥非常擅長講這樣的電影,他、監(jiān)制許月珍和幾位編劇結合起來,把這雜亂、天真、很容易產生倫理探討而變得不合理的故事,講的合情合理。 那句臺詞,“你和我不會,但他們是少年?!本褪且痪涞湫偷暮侠砘楣?jié)的臺詞。 因為少年心性,千金一諾。所以他們?yōu)閷Ψ阶龅绞裁吹夭?,大人難以預設。 這涉及到人命的故事,首先要講得通。 劇情周密,也是結合主線加輔線結合好幾個小支線的走勢。 主線是校園暴力,輔線是陳念與小北的相互庇佑,成人線來自年輕警官對案件的偵破,高考線操控著時間節(jié)奏和矛盾沖突,還有一支母親線,是陳念忍下去的動力之一。兩代班主任變化都在其中有頗有筆墨。交織在一起,就像頭頂的天氣一樣,成了陳念與小北相依時的危險和安全。 其實它間接點名了一場校園暴力里所有有責任的人。學校、老師、社會(警察)、父母、旁觀者。 誰都不是無辜的。 它的感受力的也是精準捕捉和定點釋放的,校園暴力當事人的感受用什么來傳達? 無數種眼神、耳邊嘈雜的聲音、欲揚先抑的手段、沾了水的衛(wèi)生紙團從墻壁上滑下去以及晃動的手持鏡頭。 細膩到可怖。而所有的技巧和表演,都是像高考作文一樣,寫什么都是為了最初的立意。陳念第一次高考在考卷上寫的作文是《寫給二十年后的自己》,充滿希冀;而《少年的你》真實地點出了校園暴力、少年保護、原生家庭、應試教育的痛點,它寫給世界的話都是一些問題。在角落里。 如果沒有媽媽,陳念會不會也會輕生? 陳念在審問室問警察的話,有誰能確切地回答嗎? 暴力別人的人自己也承受著暴力,那么到底如何消弭暴力? 電影里,小北和陳念給出了他們的答案,“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那么電影之外呢? 我們已經不是少年了。少年時光已去。但《少年的你》給我們的回答是,那意味著我們終將逐漸擁有保護他人的能力。 “保護世界,保護少年?!边@是電影最后千璽VCR里說的一句話,聽完這句話就覺得似乎在這個故事里,我們應該找到一個角色。 圖片來源 新浪微博 / 豆瓣 |
|
來自: 昵稱6582914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