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年發(fā)病率為(1~27)/10萬,不同地區(qū)發(fā)病率不同,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風險增加。中國人群SAH年發(fā)病率在各個地區(qū)也不一致,在南部、北部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普遍較高。 ·突發(fā)的迅速達到頂峰的劇烈頭痛應謹慎鑒別SAH(Ⅰ類推薦,B級證據(jù))。 ·懷疑SAH患者應首選CT平掃檢查,若CT檢查陰性應行腰椎穿刺進一步檢查(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SAH病因診斷的首選檢查方式是CTA,因此建議急診應配備CTA(Ⅰ類推薦,B級證據(jù))。不能行頭顱CTA的患者,可依次選用增強MRA、3D TOF MRA檢查,對于疑似動靜脈畸形引起SAH的患者,應加做MRI的SWI檢查(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CT檢查陰性或者可疑陽性的SAH患者,在腦脊液檢查未能明確診斷時,行MRI(FLAIR序列、質子密度成像、DWI、梯度回波序列或SWI)檢查可能是合理的(Ⅱa類推薦,C級證據(jù))。 ·DSA作為SAH患者病因診斷的金標準,也可進一步用于評估治療,如介入治療或者評估手術(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首次造影陰性患者發(fā)病1~6周后,可考慮再次行DSA檢查(Ⅱa類推薦,C級證據(jù))。 急性發(fā)病疑似SAH患者的臨床診斷流程見圖1。
評估SAH嚴重程度及預后的工具主要包括Hunt-Hess量表(表1)、WFNS分級(表2)等?;谟跋駥W檢查結果,還可進一步進行Fisher分級(表3)、改良Fisher分級(表4)及Claassen分級(表5)等,這些評分均與遲發(fā)性腦梗死或 血管痙攣有關。 ·使用臨床分級系統(tǒng)如Hunt-Hess量表、WFNS分級等對SAH患者進行臨床嚴重程度及預后評估(Ⅰ類推薦,B級證據(jù))。 ·使用影像學分級量表對患者的遲發(fā)性腦梗死及血管痙攣風險進行評估,可選用較為簡易的Fisher分級或改良Fisher分級(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急性期的管理需要兼顧病因治療、急性期的監(jiān)護及并發(fā)癥的對癥處理,流程見圖2。

2.1 醫(yī)療機構的學科配置及轉運 推薦意見:
·SAH患者應盡可能到有豐富診療經(jīng)驗的卒中中心救治,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初級卒中中心若診斷為SAH且懷疑合并動脈瘤的患者,Hess-Hunt 3級以上或WFNS Ⅳ~Ⅴ級應積極轉運至就近具有手術(或)介入條件的綜合卒中中心進行病因治療(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綜合卒中中心需要配備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神經(jīng)介入醫(yī)師、神經(jīng)重癥醫(yī)師,并能夠提供神經(jīng)重癥監(jiān)護及生命支持治療(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2.2 血壓管理
推薦意見:
·急性期SAH降壓幅度尚無確定的循證證據(jù)支持,但收縮壓降至160 mm Hg以下,并維持平穩(wěn)是合理的(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但使血壓<130 mm Hg可能有害(Ⅲ類推薦,B級證據(jù))。
·靜脈予以尼卡地平等鈣通道阻滯劑或拉貝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維持恰當?shù)难獕核剑á耦愅扑],B級證據(jù))。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及過度搬動,可能減少血壓波動(Ⅰ類推薦,C級證據(jù))。
2.3 血糖管理
推薦意見:
·SAH患者發(fā)生高血糖,與預后不良及死亡率增加相關(Ⅱb類推薦,A級證據(jù))。但嚴格地控制血糖并不會改變最終結局,應避免低血糖(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2.4 頭痛管理
推薦意見:
·應積極預防血管痙攣及再出血,對于劇烈頭痛的患者應該積極對癥治療(Ⅰ類推薦,C級證據(jù))。
2.5 預防再出血及止血治療
2.5.1 手術或介入治療
推薦意見:
·對大部分破裂動脈瘤患者,通過介入治療或開顱手術對動脈瘤進行干預應盡早(發(fā)病72 h內),以降低再出血風險(Ⅰ類推薦,B級證據(jù))。
·手術方案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由經(jīng)驗豐富的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和神經(jīng)介入醫(yī)師共同討論確定(Ⅰ類推薦,C級證據(jù))。 ·對于同時適合介入治療和開顱手術的動脈瘤患者,有條件者可首選介入治療(Ⅰ類推薦,A級證據(jù))。尤其是年齡>70歲、Hunt-Hess分級4~5級的患者,首選介入治療(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對于年輕、血腫占位效應明顯且顱內高壓的患者,若累及大腦中動脈、胼周動脈,或瘤體發(fā)出分支血管的動脈瘤,可開顱手術治療(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2.5.2 藥物治療
推薦意見:
·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物雖能降低動脈瘤性SAH后再出血的風險,卻不能提高患者的總體預后。若患者有顯著的再出血風險,又不可避免地需延遲動脈瘤閉塞治療,且無絕對禁忌證時,可應用氨甲環(huán)酸或氨基己酸進行短期治療(<72 h),以降低SAH再出血的風險(Ⅱa類推薦,C級證據(jù))。但不推薦適用于已行動脈瘤外科夾閉或介入填塞的患者(Ⅲ類推薦,C級證據(jù))。
2.6 并發(fā)癥管理
2.6.1 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
2.6.1.1 顱高壓、腦積水及繼發(fā)性認知功能障礙
推薦意見:
·臨床存在顱內壓增高癥狀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高滲鹽水等滲透性脫水劑治療(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臨床存在意識障礙且影像學證實急性腦室積水的患者,應及時行腦室外引流治療(Ⅰ類推薦,A級證據(jù)),亦可積極實施腰椎穿刺放腦脊液或持續(xù)腰大池引流治療(Ⅰ類推薦,A級證據(jù))
2.6.1.2 腦血管痙攣與遲發(fā)性腦梗死
推薦意見: ·推薦入院后早期口服或靜脈應用尼莫地平(Ⅰ類推薦,A級證據(jù))。
·使用他汀類藥物預防遲發(fā)性腦梗死具有顯著療效,故推薦早期應用他汀類藥物(Ⅱa類推薦,A級證據(jù))。 ·法舒地爾在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效果上可能優(yōu)于尼莫地平,因此對于發(fā)生腦血管痙攣的患者,可使用法舒地爾替代尼莫地平(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腰椎穿刺大量腦脊液置換可以顯著降低患者遲發(fā)性腦血管痙攣及遲發(fā)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率,并改善已發(fā)生腦血管痙攣患者的治療效果(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持續(xù)腰大池引流在腦血管痙攣及遲發(fā)性梗死的預防和治療方面較腰椎穿刺腦脊液置換更優(yōu)(Ⅱa類推薦,C級證據(jù))。 ·克拉生坦可以顯著降低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率,但使用時需關注其發(fā)生肺部并發(fā)癥、貧血、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的風險(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對于腦血管痙攣高危人群,可考慮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替拉扎特(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硫酸鎂、西洛他唑、依達拉奉、低分子肝素、氟桂利嗪、奧扎格雷、前列地爾等藥物也可用于腦血管痙攣及遲發(fā)性腦梗死的預防和治療(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病程中較高的血紅蛋白水平預示著更好預后,但不推薦常規(guī)輸注袋裝紅細胞(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對于嚴重的腦血管痙攣,可考慮采用球囊血管成形術(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2.6.1.3 SAH繼發(fā)癲癇
推薦意見:
·不推薦常規(guī)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增加腦血管痙攣、遲發(fā)性腦梗死及神經(jīng)功能惡化的發(fā)生率(Ⅲ類推薦,A級證據(jù))。
·對于合并動脈瘤的SAH患者,如存在癲癇高危因素(如外側裂出血或者凸面SAH),若無禁忌證,選擇介入栓塞治療而不是手術夾閉治療是合理的(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對于SAH繼發(fā)癲癇患者,可長時程抗癇預防治療(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2.6.2 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
推薦意見:
·SAH患者發(fā)生肺炎,與預后不良及死亡率增加相關(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
·高齡、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臨床分級較重、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患者,發(fā)生肺炎的風險較高(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若無禁忌證,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可能是有效的(Ⅱb類推薦,C級證據(jù))。 ·SAH患者易發(fā)生無癥狀DVT,且與預后不良及住院時間延長相關(Ⅱa類推薦,A級證據(jù))。·合并動脈瘤手術、男性、長期臥床及癥狀重等SAH患者,發(fā)生DVT的風險較高(Ⅱa類推薦,B級證據(jù))。若無禁忌證,予以皮下或靜脈 注射肝素預防性抗凝治療可能是有效的(Ⅱb類推薦,B級證據(jù))。
·不推薦 常規(guī)應用高血容量、升高血 壓及血液稀釋(hypervolemia,hemodilution,hypertension,3H)療法,僅低血容量的SAH患者可能獲益(Ⅲ類推薦,B級證據(jù))。 ·對于合并頑固性低鈉血癥、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腦性鹽耗綜合征的患者需留置中心靜脈監(jiān)測、緩慢補鈉、限制補液量(Ⅱb類推薦,C級證據(jù))。 3 預后及復發(fā)
推薦意見:
·針對SAH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如SAH并發(fā)癥、高血糖、高鈉血癥采取積極措施,可能有益于SAH患者的預后(Ⅱa類推薦,C類證據(j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