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共展出包括龔賢、吳宏、高岑等20余位金陵畫派畫家與弘仁、查士標、戴本孝等10余位新安畫派畫家繪畫作品共計50件(套),包括《掛壁飛泉圖》、《松溪石壁圖》、《山水圖》冊等珍貴文物。這也是天津博物館館藏金陵畫派與新安畫派繪畫作品首次全面、系統(tǒng)、集中地向云南觀眾展示。據(jù)悉,該展展品中有40余件珍貴文物,其中9件被定級為一級文物。 本展的另一特色就是在展出新安畫派繪畫作品同時,也展出了以蕭云從為代表的“姑熟派”、以梅清為代表的“宣城派”等皖南地區(qū)繪畫流派的諸多繪畫作品,共同呈現(xiàn)清初安徽地區(qū)繪畫流派的風格。 金陵畫派與新安畫派,它所承載的風格在當今畫壇中獨樹一幟,作品清簡冷逸、沉穩(wěn)挺勁、自然生動而富有生機。獨特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之鮮明的人文風格,造就了這兩個畫派獨特的風格。此次展品,融匯兩家作品之優(yōu)良,希望呈現(xiàn)給您一場獨具“異”格的筆墨盛宴。 梅清 憺園圖卷 葉欣 山水圖冊(局部) 金陵畫派 龔賢《高岡茅屋圖》軸 絹本墨筆 縱97.5cm 橫55.2cm 此圖用筆墨的濃淡變化在畫面中顯示出黑與白的對比,使山川充滿了濃郁蒼厚的氣象。筆觸老辣樸拙,沉著穩(wěn)重,畫風渾樸中見秀逸。自題“把茆結屋在高岡,撥棄閑書看夕陽。到老胸中無甲子,何從牖下夢羲皇。龔賢”。 吳宏《春山游侶圖》軸 絹本設色 縱97cm 橫56cm 此畫作以直筆硬線勾寫,筆勢雄強,渲染工細清潤,意境優(yōu)雅深邃。 吳宏 山水圖頁 高岑《天印樵歌圖》軸 絹本設色 縱168cm 橫51cm 高岑(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清順治至康熙年間),字蔚生,浙江杭州人,寓居南京。擅山水,粗筆風格簡逸,點苔濃重,細筆勾線細勁,皴法繁密清淡。為“金陵八家”之一。天印山位于南京南郊,“金陵八景”之一。歷代不少文人騷客尋蹤訪跡,吟詠圖畫不盡。此圖中所繪天印山突兀挺拔,巖石嶙峋,山泉瀉流,松柏林立,樹叢茂盛,古老的定林寺禪房隱約可見。天穹暮色蒼茫,煙靄彌漫。 樊圻《歲寒三友圖》軸 紙本設色 縱88cm 橫57.5cm 樊圻(1616-1694年尚在),字會公,江寧(今江蘇南京)人,“金陵八家”之一。擅畫山水、花卉、人物。山水用筆工細,長于墨色烘染;花卉勾勒工穩(wěn)寫實,設色輕淡。 樊圻能作雙勾廓填十分工致的花卉,又諳熟沒骨畫法,繪畫功力深厚。此圖秀石的畫法別致,用水墨染出,并留出一條間隙,用以表示前后關系。畫面上方分別有龔賢、王概詩題。 陳卓《疏林茅屋圖》條 絹本設色 縱69.5cm 橫52cm 陳卓(1634-1711年尚在),字中立,北京人,寓居南京。工青綠山水,兼擅長山水、人物、花卉,用筆嚴謹深沉,精密勁挺,設色優(yōu)雅秀整,畫風娟秀妍麗,清雋高雅。 此圖樹木林立,浮現(xiàn)著淡淡的煙嵐,林木之下掩映著一所茅屋。畫家筆觸較輕,皴筆少而渲染多。 新安畫派 弘仁 山水圖頁 弘仁《疏林亭子圖》軸 紙本墨筆 縱73.8cm 橫34.5cm 此圖為典型的“一水兩岸”式構圖,圖式極具倪瓚風格。遠繪山巒,近繪枯樹茅亭,干筆皴擦,用筆用墨疏簡。 査士標《深山樵徑圖》軸 絹本設色 縱164.5cm 橫51.3cm 査士標(1615-1697),字二瞻,號梅壑散人,安徽休寧人,流寓江蘇揚州。書學董其昌,善畫山水,師法倪瓚,清勁秀遠。亦工詩文,與僧弘仁、汪之瑞、孫逸并稱“新安四家”,也作“海陽四家”。 此圖明顯受弘仁畫風影響,畫面簡潔概括,山石以勾勒為主,坡脊略加渲染;樹法則變化多樣,以夾葉雙鉤、攢聚點、介字點等精心寫繪,簡繁對比,平淡中見自然真趣。 程邃《水邨山閣圖》卷 紙本墨筆 縱19cm 橫103.2cm 程邃(1607-1692),字穆倩,號垢道人,安徽歙縣人。長于金石考證之學,刻印精研漢法。擅畫山水,師法巨然、王蒙、吳鎮(zhèn),枯筆焦墨,沉郁蒼古,具有金石趣味,在清初畫壇上獨樹一幟,為“新安畫派”之先驅。 此圖繪山巒起伏,江水環(huán)繞,房舍依依。長披麻皴作礬頭疊堆,略作皴染,筆墨疏秀,景致淡逸 戴本孝《古木空齋圖》軸 紙本墨筆 縱54.5cm 橫28.4cm 戴本孝筆墨的最大特點是“渴筆焦墨”。此圖畫面描繪近景枯樹與茅屋,筆墨枯淡干渴,畫境荒寒蕭索,正是其“精華歸暗淡,枯槁最鮮妍”的風格表現(xiàn)。 鄭旼《洪井圖》軸 綾本墨筆 縱191cm 橫43.5cm 鄭旼(1633-1683),字慕倩,安徽歙縣人。擅畫山水,取法黃公望、倪瓚,用筆秀逸疏落。 “洪井”又名洪井洞、洪崖洞,是傳說中上古仙人洪崖修道煉丹之處,位于現(xiàn)江西南昌。井側有洪崖瀑布,狀若玉簾。洪井之水清冽芳甜,被歐陽修品定為“天下第八泉”,此圖即描繪了這一名勝。其構圖高遠,筆墨飄逸簡淡,意境幽深。 來源:看展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