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shù)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對于彝族的祖源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由于時間過于久遠,對于茫昧的遠古,我們追源也顯得如此困難。 民族并不是種族的人們共同體,也不是部落的人們共同體,而是一個歷史上形成的人們共同體。 值得一提的是,彝族是有著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字的民族,并且,彝文的歷史十分古老,產(chǎn)生年代在四五千年之前,是與甲骨文有著同源的古老文字,因此,較之其他無文字記載的民族相對又有些溯源的優(yōu)勢。 彝族的起源,如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西南彝族土著說,一種是北來說。 西南彝族土著說土著說主張彝族是自古以來就生活在西南地區(qū)的,他們沒有經(jīng)歷大規(guī)模的根本性的遷移或者說是滅族程度的災難,他們自古就扎根在祖國的西南部。若真從土著說來看的話,自古到底有多古呢?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人類,其化石便是在西南彝族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也就是說,遠在地質(zhì)年代的更新世初期,西南彝族地區(qū)便已有“居民”居住了。 北來說北來說則認為彝族是由從西北部的古羌人遷徙化來的。 據(jù)《貴州通志·土司志》引《羅鬼夷書》說:“一世孟赾自旄牛徼外,入居邛之鹵。” 孟赾:希母遮,傳說中的彝族先民名稱。邛之鹵:大雪山之麓。 據(jù)說,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彝族祖先到達邛之鹵后便遭遇洪水,于是,他們便南下到金沙江兩岸地區(qū),進入西南地區(qū),也就是如今彝族的祖先。 民族,便是論語言,論信仰,論風俗,雖其無形可見,然而其為力甚大。 從語言學、考古學、和名族學三個方面,彝族和古羌人可能確實存在著某種承接關系。
《后漢書·西夷傳》中記載了三首古羌人的詩歌,其中有20多個詞匯與彝文完全相同。而且提到彝文,目前民族史學界普遍的看法是, 認為古羌人是構(gòu)成今天分布于藏彝走廊地區(qū)藏緬語民族的一個共同祖源。
洱海地區(qū)出土的“斷線壓紋陶”、“雙孔半月形”石刀,與西北部的出土的古物極其相似,金沙江中流出土的“小孩甕棺”的型制與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現(xiàn)的如出一轍。
在民俗方面,彝族與古羌人似乎也有著不淺的淵源關系,在此,飛揚舉兩個方面的例子說明。 1.火葬 火葬是古羌人的一種傳統(tǒng)葬俗,而彝族在古代時葬禮也普遍實行用火葬。 2.獨特的命名方式 古羌人有著一種十分特殊的命名方式,兒子的名字當中必須得有一個字是父親的名字中的一個字。如《后漢書·西羌傳》中記載的世系名:滇良—滇吾—東吾—東號。而彝族在歷史上也使用這種命名方式,如彝族建立的南詔國時期。 不過,對于彝族祖源,除了上面兩種,現(xiàn)在還有一種說法,即土著說和北來說的“結(jié)合版”,認為是從西北南下的古羌人到了西南部,再與當?shù)匾妥宓貐^(qū)的土著人相互融合,后又經(jīng)過歷史社會的發(fā)展,衍變成如今的彝族。 說完祖源,再來說說彝族的祖先,飛揚接下來的答案可能會讓大家吃驚。 第一個是:葫蘆。 葫蘆是祖先?這話怎么說呢? 其實我國的56個民族中有很多民族都有著“人是從葫蘆里出來”的神話傳說,有著“伏羲是葫蘆的化身”的說法,但是,單單獨有彝族把葫蘆掛在胸前,并說“葫蘆是彝族的祖公”。在云南哀牢山彝村摩哈苴遺存的“祖靈葫蘆”,是從遠古流傳至今的寶貴文物。 第二個飛揚想說的祖先:希慕遮。在彝族最早的文字記載中,最原始的是哎氏民族。哎哺氏的希慕遮想必是彝族最為熟知的祖先了吧。 據(jù)《西南彝志》載:彝人始祖希慕遮自大渡河以西地區(qū),從岷江上游沿江而下,遷入成都平原。 彝族是祖靈崇拜最厚重的民族,為了追懷他們的始祖希慕遮,至今仍舉辦盛大而神圣的祭祀大典。 祖先其三:阿普篤慕。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六祖時代”的開始。相傳阿普篤慕與實、勺兩家的3個姑娘結(jié)婚以后,生有六個兒子,古彝文典籍稱生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熱、慕雅臥、慕克克、慕齊齊,而這六個兒子就是彝族尊稱的“六祖”,分別為武、乍、糯、恒、布、默六個支系的祖先,這大約是在前8世紀~前220年,也被稱為“西南夷”時代。 堅強而偉大的民族彝族,一個擁有著幾乎與漢族差不多甚至可能更悠久歷史的的民族,她定是擁有著極強的堅韌性和自身獨特的發(fā)展方式,新中國成立前后,她為著民族團結(jié)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彝族簡史》《中國文明源頭新探—道家與彝族虎宇宙觀》劉堯漢, 青花瓷一般制作精美卻又色澤淡雅,青銅器一樣體量厚重而又造型獨特,這是飛揚看到的歷史,愿與你一起共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