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喜 張雪芹 作者單位:361003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產(chǎn)科 通信作者:張雪芹,Email:312454535@qq.com 例1 孕婦23歲,孕1產(chǎn)0,因“停經(jīng)37周+5,胎動減少1 d”,于2018年1月13日就診于廈門市婦幼保健院。該孕婦末次月經(jīng)2017年4月24日,預產(chǎn)期2018年1月29日。孕婦孕早期外院建檔,血常規(guī)示紅細胞平均體積和平均血紅蛋白量降低,于孕16周查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示:αα/-α3.7。孕11周+6產(chǎn)前篩查提示21-三體綜合征高風險(1∶232),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提示21-三體、18-三體、13-三體均為低風險。孕20、24+3、31周行彩超提示胎兒可見1條臍靜脈及2條臍動脈,胎兒結構未見明顯異常。孕37周+3彩超提示胎兒單臍動脈可能,胎兒臍血流及大腦中動脈血流均正常,胎心監(jiān)護反應型。孕37周+5孕婦自覺胎動減少,漸消失,外院急診彩超提示死胎,轉診至本院。 入院檢查:血常規(guī)未見異常;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0.005 g/L,D-二聚體0.79 mg/L,其他未見異常。產(chǎn)科檢查:腹圍95 cm,宮高32 cm,左枕前位。宮頸評分6分,給予人工破膜,0.5%縮宮素靜脈滴注引產(chǎn),陰道分娩一男死嬰,體重3 140 g。死嬰外觀未見明顯異常,臍帶近臍輪處淤血明顯,可見1條血管淤血(圖1)。嬰兒尸檢及肌肉組織染色體非整倍體、100 kb以上缺失/重復檢查均未提示異常。胎盤病理回報:臍血管3條;符合臍動脈血栓,伴血管完全堵塞。 例2 孕婦41歲,孕3產(chǎn)1,因“停經(jīng)36周+6,臍血管異常3 d”,于2018年2月27日就診于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孕婦末次月經(jīng)2017年6月14日,預產(chǎn)期2018年3月21日。孕期外院建卡,定期產(chǎn)前檢查。孕12周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篩查提示21-三體、18-三體、13-三體均為低風險。孕24周+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提示空腹血糖、服糖后1及2 h血糖分別為5.23、11.76、12.74 mmol/L,孕婦進行營養(yǎng)咨詢,飲食控制,但未監(jiān)測血糖,隨訪尿常規(guī)示尿酮陰性。孕12、24、30周+5彩超均未提示異常。孕36周+3復查彩超提示胎兒單臍動脈,胎兒臍血流及大腦中動脈血流正常,胎心監(jiān)護反應型。孕36周+6復查彩超提示胎兒單臍動脈,入院。既往2015年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2010年陰道分娩一男嬰,健康。 入院檢查:血常規(guī)未見異常。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0.005 g/L,D-二聚體2.07 mg/L,其他未見異常。產(chǎn)科檢查:腹圍92 cm,宮高33 cm,左枕前位,胎心率140次/min。胎心監(jiān)護反應型。聯(lián)系超聲科醫(yī)生調(diào)閱既往彩超,確認彩超示2條臍動脈,1條臍靜脈。向孕婦及家屬交代病情,不排除臍血管栓塞可能,急診剖宮產(chǎn)分娩一女嬰,出生體重2 545 g,生后1、5及10 min Apgar評分10分,術中見臍帶極度扭轉35圈,1條臍動脈黃染,血流阻斷,僅于臍帶胎盤入口約1 cm及胎兒端約1 cm內(nèi)未見黃染(圖2)。胎盤病理回報:臍血管3條;臍帶過度旋轉,伴血栓形成。 討論 1.臍血管栓塞的病因:臍血管栓塞少見,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不明[1-2]。有文獻報道,臍血管栓塞在產(chǎn)時的發(fā)生率為0.08%,產(chǎn)后胎兒尸檢中為0.1 %,高危妊娠中為0.4%[1]。血栓可以在臍靜脈或動脈循環(huán)中形成,可以累及絨毛膜血管、絨毛的毛細血管、大小干血管、臍血管??赡芘c臍帶機械性損傷或臍帶解剖結構異常有關,如臍帶扭轉、螺旋過多、臍帶纏繞、臍帶過長、臍帶真結、臍帶受壓及臍帶帆狀附著等[2]。本文例1未見臍帶扭轉,不排除因臍帶扭轉過少,臍血管無法充分受到周圍華通膠的保護,容易受壓,造成臍血管栓塞。例2可見臍帶過分扭轉,臍帶中部極度扭轉后引起血管閉塞。也有研究認為,臍血管栓塞還可能與胎兒凝血功能異常、孕婦血糖水平異常、感染及吸煙等因素有關,與成人血栓性疾病、血管內(nèi)皮損傷、血小板數(shù)量增加及活性增強、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活性減低、纖維蛋白溶解活力降低、血流動力學異常密切相關[3]。 2.臍血管栓塞對胎兒的危害:有研究表明,臍血管栓塞危害極大,明顯增加胎兒圍產(chǎn)期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Sato和Benirschke[4]報道了11例臍動脈血栓的病例,其中3例胎兒生長受限,2例胎死宮內(nèi),1例胎兒窘迫。Heifetz[1]研究表明,臍血管栓塞造成死產(chǎn)的病例中,80%是由于臍動脈栓塞所致。Shilling等[5]及Tanaka等[6]認為,臍動脈血栓與胎兒生長受限相關。本研究的2例中,1例胎死宮內(nèi),1例及時終止妊娠,避免了嚴重不良結局的發(fā)生。 3.產(chǎn)前診斷臍血管栓塞的方法:產(chǎn)前診斷臍血管栓塞的病例極少。超聲是產(chǎn)前發(fā)現(xiàn)臍帶異常的首選方法。正常臍帶的二維超聲橫切面,呈“品”字結構,是“1大2小”的3個環(huán)狀結構,1個大圓環(huán)是臍靜脈,2個小圓環(huán)是臍動脈。單臍動脈的二維超聲橫切面,呈“呂”字結構。當1條臍動脈發(fā)生栓塞時,血流阻斷,超聲下極易被誤診為單臍動脈。這就需要超聲科醫(yī)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仔細詢問其既往超聲結果,有條件時與既往超聲圖像對比,以免誤診。林仙方等[7]通過產(chǎn)前超聲診斷臍血管栓塞1例,認為超聲表現(xiàn)包括:(1)膀胱水平橫切面臍動脈彩色多普勒顯示1 條臍動脈血流信號;(2)臍帶橫斷面呈“品”字結構,2個有血流的管腔二維顯示為液性,無血流的管腔內(nèi)被實性回聲充填,采用局部放大功能顯示3 個管腔結構更加清淅。另外,對比患者既往彩超顯示的臍動脈、臍靜脈情況,可以使診斷更加明確。本文2例彩超均誤診為單臍動脈。例1忽略了孕晚期突發(fā)單臍動脈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后果,導致胎死宮內(nèi)。張金榮等[8]報道1例類似病例:孕早中期彩超提示正常,孕31及37周提示單臍動脈,未予特殊處理,39周+3胎死宮內(nèi),產(chǎn)后胎盤病理亦提示臍血管栓塞。本文中例2通過調(diào)閱既往彩超考慮孕晚期突發(fā)單臍動脈可能系臍血管栓塞,充分告知病情后及時終止妊娠,避免了不良結局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臍血管栓塞臨床極少見,危害極大。孕晚期超聲一旦懷疑臍血管栓塞或既往彩超示2條臍動脈、1條臍靜脈,提示為單臍動脈時,臨床醫(yī)生應警惕臍血管栓塞可能,加強胎兒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盡早干預,可提高胎兒及新生兒的存活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供稿編輯:夏樂 微信編輯:張芙蓉 |
|
來自: 小妖妖333 > 《產(chǎn)科》